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航天国际合作正逐步成为各国加快本国和全球航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航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我国在航天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参与联合国外空事务、签署广泛的多双边协议、大力发展宇航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展活跃的航天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等,也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航天国际合作相关国际法规范,提出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立法需求,更好地规范和保障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欧洲航天局(ESA)正式对外发布"航天4.0"概念。强调世界航天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航天4.0"时代。在这个时代,航天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政府、企业、公民等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此,欧洲应加快欧洲航天政策一体化进程,全面整合欧洲航天界和其他社会各界力量,从太空科学、商业航天、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欧洲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天力量。对此,笔者认为在新的全球形势下,欧洲当局已充分认识到航天活动在整合欧洲各方利益、凝聚欧洲社会共识、推动欧洲一体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航天4.0"概念不仅是对早前颁布的《欧洲航天战略》的响应,更通过全面的布局、清晰的目标,为欧洲航天确立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尽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着诸如英国脱欧、同类机构竞争等诸多挑战,但"航天4.0"概念无疑将给欧洲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7月19日,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了《航天报告(2018)》,这是美国航天基金会自2006年以来每年度连续发布的第13版《航天报告》。报告从航天经济、航天基础设施、航天人才队伍、航天产品和服务等维度,以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17年度全球航天活动最新动向和全球航天产业发展态势。本文将对该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8月3日,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了《航天报告(2017)》,这是美国航天基金会自2006年以来每年度连续发布的第12版《航天报告》。报告从航天经济、航天基础设施、航天人才队伍、航天产品和服务等维度,以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16年度全球航天活动最新动向和全球航天产业发展态势。本文将对该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曲佳  钱钱 《国际太空》2009,(4):34-35
2009年全球航天业的挑战在于:认识到政府和私人航天项目2008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使商业航天和太空探索并驾齐驱。2008年世界航天业取得诸多成就,包括:①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②欧洲航天局(ESA)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圆满完成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法尔肯-1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如何?商业航天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太空经济将带动哪些产业的兴起?全球航天发射场区的运行模式有什么门道?2019年12月13日,一场关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会场外是北京清冷的冬天,会场内却高朋满座,温暖如春。在"分享商业航天创新之道,共享太空经济发展机遇"的主题下,来自航天基金会、航天两大集团的领导、专家,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智库、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企业家,银行界、保险界的专家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勾勒商业航天发展蓝图,共享太空经济市场蓝海。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提供指导和支持,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管委会、中国航天报社主办,《太空探索》杂志社、宁波航天科技城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7.
1 前言□□航天侦察是高效能的和不受领土限制的现代化侦察手段 ,它具有目标发现、识别和技术分析的能力 ,具有空间上的全球覆盖能力 ,时间上的实时侦察和全年覆盖能力。发展航天侦察对于实现军事情报的现代化 ,维护国家安全 ,确保局部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航天侦察是战略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和前苏联十分重视侦察卫星的发展 ,并发射大量的照相侦察卫星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航天侦察相机可分为胶片型和传输型两大类。美苏侦察卫星首先从研制胶片型侦察相机起步 ,发展了返回型侦察卫星。随着CCD器件的问世 ,又研制了…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全球太空经济规模2022年增长8%,预计未来5年内将实现41%的增长。近一年来,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西兰和欧盟等主要航天国家和经济体都发布了相关战略文件和政策,以推动航天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航天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为维护自身利益,美国航天政策不断调整,太空军事化战略也昭然若揭。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美国航天发展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上千名世界航天精英齐聚北京,围绕航天热点议题,探讨太空探索未来发展方向。6月8日,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了以"中国小卫星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网络论坛,吸引了国内外航天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0.
付郁 《国际太空》2022,(2):10-14
12021 年世界航天活动再次创造"双高"纪录 2021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高度活跃,全球累计进行了146次 1航天活动,是1957年有航天发射活动以来的最高值;发射航天器共计1846个,继2020年全球发射航天器数量首次破千后再创历史新高,总质量达到约778t,为2009年(该年总发射质量为829.1t)以来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3月30日,美国航天基金会发表了《2009年航天报告》,称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动荡,但航天工业却经历了非凡的事件和经济增长,诞生了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2008年全球航天收入达到257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60亿美元。航天经济中最大的两个部门是商业基础设施和商业卫星服务,共占收入的67%,政府航天支出所占比重约为32%。增长最快的部门是航天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各国遥感卫星能力的日益提升,逐步由中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单颗卫星向星座组网发展,由单一规划的星座向更加复杂的、多元参与的虚拟星座组网发展,这对传统星座的构建方法和资源保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对地观测需求以及商业航天产业兴起,国际组织及航天企业提出了很多卫星组网计划。起初,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提出了多个虚拟星座项目,并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全球商业航天进入大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更加关注本国航天的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日本位居全球航天发展的第二梯队,自2017年发布《航天产业发展愿景2030》以来,日益重视航天产业化发展,关注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实用"项目。国际合作是日本基于国情所采取的航天发展重要策略之一,参与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全球共进行了223次航天发射,相比于2022年的186次,增加了37次(增长率约19.89%)。2024年,全球航天发射热潮还将持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2(Artemis-2)、波音CST-100星际客船首次载人试飞等重量级航天任务引人期待,“新格伦”(New Glenn)、阿里安-6(Ariane-6)等新型火箭首飞也将在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激起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载人空间站建设全面展开、嫦娥五号探测器即将登上月球并采样返回、火星探测项目已经启动……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过去取得的成就今世人瞩目,而未来的计划更是激动人心。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国际合作是航天探索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已成为全球航天合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动荡的一年里,全球政府航天预算连续第5年保持增长态势,创造了自200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年度增长率。根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2020年发布的两份研究报告—《空间探索前景(第二版)》和《2020年政府航天计划》显示,全球政府航天支出在2010-2015年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并在2015年恢复增长之后,在202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高点,预算总计825.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0%;而在最为瞩目的空间探索(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与探测)领域,全球政府投资总额达2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一林 《国际太空》2004,(6):17-18
1需求背景 欧洲的“阿里安”火箭系列在世界发射服务市场上一向独占鳌头,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但它的商业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却门庭冷落。商业通信卫星制造业市场几乎为波音、洛马和劳拉等美国商业航天巨头所垄断,欧洲只能分得很小一杯羹。例如,从1999∽2002年,欧洲卫星公司制造的商业卫星只占全球总数的5%。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商业航天正在与民用航天、军事航天一起,成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世界航天进入以全面商业化、大众创新和军民融合为特征的航天新时代—航天2.0(Space2.0)时代。世界商业航天发展有什么经验教训?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1世界航天进入Space2.0时代20世纪,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是推动航天技术最初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冷战结束和航天技术的逐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全球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全球商业航天活动一片繁荣;军用航天和深空探测蓬勃发展;载人航天经过50年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国外航天先进技术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回眸2011年,展望未来,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2月9日,在第四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就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问题采访了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亚非。记者:全球化新时代,我国航天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何亚非:全球化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很多机会。这些年来,在航天领域,我国已与俄、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