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莉 《国际太空》2003,(9):19-21
□□对于卫星通信业来说,2002年和2003年是异常艰难的。在2002年初,人们预计年内发射33颗卫星,并有10份订单。但是,从2002年初到10月份实际上只发射了18颗商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而5大卫星制造商只有4项大合同。一位法国国会议员提及航天业的危机时称,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已从每年发射20颗卫星下降到每年发射5~6颗卫星。法国国防预算报告人指出:“由于运载火箭超量、通信业危机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欧洲航天业的处境令人担忧。” 法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主席Guy Tessier询问欧洲航空航天防御公司(EADS)的老板Philippe Camus时说:“通信业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王余涛 《国际太空》2012,(11):27-31
自从首颗采用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的"欧洲星"(Eurostar)卫星平台的卫星—国际移动卫星-2(Inmarsat-2)于1990年10月30日发射以来,截至2010年11月,已有45颗采用"欧洲星"系列卫星平台的卫星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累计在轨服务时间超过370年。作为与欧洲"空间客车"(Spacebus)系列卫星平台齐名的"欧洲星"卫星平台,不仅孕育出了众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著名卫星,并曾多次引领全球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堪称欧洲航天产业的一张名片,"欧洲之星"的名号可谓当之无愧。如今,尽管欧洲已研制出了下一代卫星平台—"阿尔法平台"(Alphabus),其首颗星也将于2013年发射,但"欧洲星"卫星平台仍  相似文献   

3.
1概述
  2013年,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制造市场依然以美欧为主,从年内发射的和签订的订单情况来看,美国占据的份额都是最多,欧洲位列第二。随着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航天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欧洲航天局(ESA)推出了在欧洲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先进研究”(ARTES)计划,涵盖了包括“阿尔法平台”(Alphabus)和“新卫星”(Neosat)平台在内的多项平台研发计划。除卫星平台技术以外,欧航局还主导通信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灵活有效载荷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兴起了针对通信卫星灵活性的研究,以欧洲为主要典型代表。所谓灵活卫星,主要是指采用了灵活有效载荷技术的卫星,其关键在于载荷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加强空间碎片研究,对保障我国空间资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确保国际外空事务主导地位和太空话语权、塑立航天大国责任和形象、引领高新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生成新兴太空经济和产业模式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小碎片大安全到2017年底,我国在轨卫星超过180余颗,2020年预计超过200颗。我国即将全面构建卫星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三大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正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阶段——长期运  相似文献   

5.
近日,航天新闻网站公布了2012年全球主要固定卫星业务运营商排名: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拥有54颗在轨卫星,年收入为26.1亿美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欧洲卫星公司拥有53颗在轨卫星,年收入为24.1亿美元;欧洲通信卫星公司以31颗在轨卫星和16.6亿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三;排在第四到第十位的分别是加拿大的电信卫星公司、日本的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4年首颗高通量卫星(HTS)发射至今,系统部署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9年底,全球共计发射56颗HTS卫星,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近2年发射数量达到17颗,占HTS卫星发射总数的1/3以上。在研卫星数量大幅增加,全球各大卫星运营商积极推动HTS卫星部署,全球HTS卫星订单超过上千颗,是通信卫星领域发展最快、关注度最高、潜力最大的一类卫星系统。1 HTS卫星概念与特点HTS卫星概念由美国航天咨询公司北方天空研究所(NSR)率先提出,将其定义为"采用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在同样频谱资源的条件下,整星通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除主论坛外,还开设和举办了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卫星应用论坛、人工智能赋能航天控制发展论坛、中美商业航天研讨会等多个分论坛和研讨会,多位航天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论坛和研讨会上,就热点和前沿问题发表权威论断或独到见解。未来5~10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预计超4000颗  相似文献   

8.
1989年是80年代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际航天活动的总特点是:载人航天进展不大,行星探测较受重视,军用卫星发射阴显增多,空间工业和应用卫星在扎扎实实发展。 1989年全世界除中国外共进行101次航天发射,共发射了136颗卫星。其中苏联发射74次96颗卫星;美国发射18次25颗卫星,欧空局发射7次;日本发射2次,它的卫星有5颗。欧空局发射的卫星有3颗;英国发射的卫星有2颗;瑞典发射的卫星有1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的卫星有2颗。  相似文献   

9.
<正>欧洲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同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和韩华系统公司分别签署合同,将为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研制4颗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根据合同,泰阿空间公司将同韩方分享卫星建造信息。这些卫星将采用特制的5  相似文献   

10.
Willi.  M 《国际太空》1997,(3):10-15
长期以来,欧洲的卫星制造商无论从规模还是经验上都难以与美国的卫星制造商竞争。但目前他们也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卫星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欧洲卫星公司的合并,特别是法国宇航公司与德国宇航(DASA)公司合并后的制造能力,使国际卫星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到1996年底为止,只有两位欧洲对手值得美国卫星制造商注意:他们分别是马特拉·马可尼公司;法国宇航公司和DASA公司联合组成的欧洲卫星工业公司(Euro-peanSatelliteIndustries,ESI)。另一家欧洲公司意大利的阿莱尼亚(Alenia)公司虽然也制造卫星,但无论从哪…  相似文献   

11.
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迅速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诞生多项里程碑式节点,火箭复用次数屡创新高,多个大型星座快速启动,空基发射液体运载火箭实现突破,太空亚轨道旅游迈入实际载人飞行阶段,推动全球航天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商业航天领域已日益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重要前沿阵地。2021年5月,猎鹰-9 (Falcon-9)火箭首次实现"一箭十发",迈过火箭重复利用常态化的关键一步,给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而"星链"(Starlink)卫星的密集发射,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千颗以上规模卫星的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12.
<正>1概述2022年全球在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的发射活动呈蓬勃发展态势,全年共成功发射14颗卫星,其中美国发射8颗卫星,占比58%,包括3颗民商卫星,5颗军用卫星;欧洲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民商太空服务卫星;俄罗斯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军用攻防试验星。2022年,全球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发展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均将太空服务列入航天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3.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14.
南非似乎在发展商业卫星,因为至少有3项与空间活动有关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在政府机构、私营企业以及大学中进行研制。南非国营部门声称:它们已拥有制造运载火箭的技术。据英国航宇公司女发言人说:“南非时常与欧洲卫星制造商有所接触。”几家大的南非私营财团在研究是否向南非政府开始申请研制电视广播卫星的许可证。同时,从南非国营武器制造业分出的集团也提出了研制卫星的计划。集团称:它们已有生产运载火箭的能力。南非大学在研制第3颗小卫星(第一颗小卫星50公斤,装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16.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据报道,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有一份关于航天的提案。这份提案的内容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李彦宏认为,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带动作用。但是,中国航天与美俄欧等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针对这样的产业现状,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国外高度重视军用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除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传统航天国家外,新兴航天国家也开始发展高分辨率军用对地观测卫星.2016年,国外共有6个国家发射了8颗军用对地观测卫星,这些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印度、以色列、秘鲁和土耳其.从卫星类型来看,光学成像侦察卫星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2颗,电子侦察卫星1颗.  相似文献   

19.
据1997年4月7日~13日《空间新闻》消息,日本的三大卫星制造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NEC)以及东芝公司,在经过25年航天器的研制之后,准备在下世纪初挤入世界商业卫星市场。这三家设在东京的公司一直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航天与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制造卫星,利用这些经验,三家公司可以同美国、欧洲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展开规模虽不大但却重要的竞争。三家公司都制订了各自的竞争策略,但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价格太高。目前,日本制造卫星的价格是美国的2倍。日本卫星制造商与西方公司竞争遇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兵 《太空探索》2005,(3):30-32
受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4年全球只发射了19颗军用卫星升空,与2003年升空的28颗军用卫星相比少了许多,但在这一年中也有几项重大的军事航天活动,尤其是年底升空的欧洲首颗第2代照侦察卫星,给军事航天界挽回了一些“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