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当前,全球低轨通信星座领域发展已正式迈入高峰期,多个星座计划持续推进部署,"星链"(Starlink)项目作为其中的领先者,2019年已发射120颗卫星,融资、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对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是全球低轨通信星座大放异彩的一年。从年初“星链”(Starlink)星座在俄乌冲突中的出色表现,到华为、苹果公司纷纷推出直连低轨卫星的旗舰产品,低轨星座逐步将卫星通信服务带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约束低轨通信星座使用与部署频率轨道资源的国际规则制修订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按照国际电联《组织法》和《公约》的规定,所有卫星星座都需要在国际电联规则框架下合法规划、使用及部署无线电频率轨道资源。本文将从低轨通信星座的无线电业务本质出发,探讨在国际规则框架下开展低轨通信星座选频规划、频率使用与部署的具体约束。  相似文献   

3.
快速重访星座在对地遥感、网络通信、气象观测、近地空间环境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网格分析法是星座设计过程中对覆盖性能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量较大.针对重访星座,结合正多面体球面剖分模型和采样点分组方案,提出一种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在保证设计结果精度的前提下,整体计算量减少了80%以上.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优化设计的多组星座构型方案均具有很好的重访特性,且极大地减少了多次优化设计总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的大容量、高速率、全球覆盖特点,要求其星座规模相比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卫星数量呈数量级增长,卫星星座巨型化特征显著。而近年来,以巨型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为基础的空间宽带通信网络发展进入新的高潮。本文从国际主流巨型低轨星座通信网络的发展入手,阐述了巨型空间互联网系统发展的特征及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就我国同类系统未来的方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从低轨移动通信星座、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两个发展方向,分析了包括"铱"(Iridium)卫星系统、"一网"(OneWeb)卫星系统等在内的多个国外典型系统的总体发展情况、应用支持能力以及"小卫星多功能"、"小卫星大容量"的设计特点。针对我国低轨通信星座发展,从频率、应用定位以及系统实用性等方面探讨了总体设计应关注的问题;从解决我国全球通信保障急需出发,提出以移动通信为主、多功能综合、兼顾宽带通信、规模逐步扩展的低轨星座发展建议,并给出了空间组网、全球服务、频谱感知、频率共用、宽窄结合、协同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众多低轨小卫星星座的兴起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给国际卫星通信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在这其中,"一网"(OneWeb)星座计划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文章深入研究了该系统的构成、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轨通信小卫星星座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以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为基础的全球覆盖通信星座的设计中,提出一种特殊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星座,该星座中的卫星可采用与GEO卫星相同的太阳翼对日指向策略,避免了IGSO卫星为实现太阳翼对日指向采用偏航控制而引起的卫星设计复杂性和研制成本的增加。采用网格法对该星座的覆盖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IGSO星座可应用于单重覆盖或极区覆盖的任务,而3颗IGSO与3颗GEO卫星共同使用时可实现95%以上的全球通信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在深空通信中,传统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远距离信息传输的要求。为给目标探测器提供更长时间的中继通信,针对火星目标探测器正常和应急特殊工作这2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设计了均匀覆盖和连续覆盖的火星中继星座。中继星座方案由1个轨道面内的3颗中继卫星组成,2个星座采用了不同的卫星相位间隔。  相似文献   

9.
编队小卫星应用系统的地面运控管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由于空间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空间技术及微型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小卫星星座和编队飞行(星间距维持在50~1000m)或分布式运行技术(部署在椭圆轨道上相距500km的母卫星与子卫星)已成为空问技术的热门话题之一。该技术在空间构成虚拟平台,使得小卫星星座中替代巨大天线的虚拟天线,高分辨干涉仪、大容量通信设备及多种仪器能对同一目标进行同时观测,以便减少观测偏差、提高观测精度等,并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和行星际探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近几年随着商业卫星高速发展,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卫星星座计划。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部署近地卫星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一网公司(ONEWEB)为代表的卫星企业纷纷发布低轨卫星发射计划,加速推进星座布局。利用低轨卫星实现全球互联网通信,需要大量的卫星协同工作,按照国  相似文献   

11.
星座备份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座卫星在轨运行时因操作或故障导致星座服务性能下降的现象,综述了星座备份策略研究的进展。首先,概述了导航星座、通信星座的基本情况和备份现状,归纳出不同星座的备份策略。其次,重点阐述了3种不同的星座备份策略模式,即在轨备份、停泊轨道备份及地面备份,给出了3种备份策略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卫星故障模式、卫星可靠性、卫星可用性、星座状态概率和星座系统可用性5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星座备份策略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再次,综述了目前星座备份策略分析的主要模型和方法,包括Petri网、马尔可夫链以及存储论。最后,对未来星座备份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格里格·维勒最近是卫星通信界的名人,他不但启动了O3B这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圆轨道通信星座,还在努力打造One Web(下称"一网")全球低轨道通信星座。这两个星座都着眼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全覆盖。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动手去做的人,不过却可能是第一个成功的人。从计算机零件起家维勒是标准的美国人,他出生在波士顿,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保险诉讼律师,母亲则对他百般宠爱。维勒在  相似文献   

13.
一种区域性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星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星座 ,它可以提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通信服务 ,最小观测仰角按 30°设计。该星座由 6颗周期为 12 h、倾角为 2 8.5°的圆轨道卫星组成 ,轨道高度为 2 0 183km,6颗卫星均布在同一条地面轨迹上。  相似文献   

14.
沈永言 《国际太空》2016,(11):44-50
1 全球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态势 星座化覆盖 全球化发展必然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的全球覆盖.相比于地面信息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基于星座技术的卫星网络,在覆盖和互通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移动卫星-2~5(Inmarsat-2~5)、"全球星"(Globalstar)、"铱"卫星(Iridium)、"轨道通信"(Orbcomm),以及正在部署的"另外三十亿人"(O3b)、即将启动的一网公司(OneWeb)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卫星互联网,都是面向全球的星座通信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正在建设之中的欧洲"伽利略"(Galileo)和我国的"北斗",都是面向全球的星座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飞行》2008年7月3日报道,欧洲航天局计划研究把通信、地球观测及导航卫星集成到一个星座的可行性,以提高卫星星座的有效性和经济适用性。这项研究还将对星座的“最终系统结构”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卫星及其轨道类型、整个网络建构、合理的地面基础设施、制度结构、所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涌现提供通信和网络服务的卫星星座,它们是由运行在低地球轨道的小卫星构成。其中运行的有66颗卫星的铱星(Iridium)、48颗卫星全球星(Globalstar)、28颗卫星的专注于货运监控的轨道通信(Orbcomm)。三个星座部署实施后,都因亏损而进行了破产保护。另一个后发的规模更大的用于宽带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840颗卫星的"泰利迪斯"(Teledesic)星座(后来调整为288颗卫星),却并未实施就宣告撤消。  相似文献   

17.
短消息     
正近日,在湖北武汉市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表示,未来三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和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促进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卫星星座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在卫星的各种实际应用中,包括通信、导航、预警、测地、侦察和气象等,都希望在轨道上同时有几颗卫星,组成卫星群或称卫星星座。通常主张用三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星座来覆盖地面,但是实际上这种星座只能覆盖低纬度和中纬度区域,不能覆盖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地球两极区域。  相似文献   

19.
低轨(LEO,Low Earth Orbit)通信星座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构型优化需要综合考虑成本、覆盖和路由性能等因素.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路由性能,导致优化得到的构型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首先给出了两个意义明确的星座路由性能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将它们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仿真,验证了其优化必要性和评价有效性.最后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实现了星座的构型优化.仿真结果显示,将路由算法加入到星座的构型优化中,在仅对星座构型参数进行微调的前提下,不仅满足了成本、覆盖等基本要求,而且星座的路由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低轨巨型卫星星座具有全球网络覆盖、通信低时延等优势,被视为改变卫星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载荷托管技术以为各种应用提供高速、大容量和低延迟的通信服务脱颖而出,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本文首先对天基载荷托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面向低轨巨型星座的载荷托管发展挑战,从3个设计角度对面向低轨巨型星座的载荷托管技术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技术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