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惯性平台制导系统工作过程中,平台的回转方程与火箭的飞行姿态方程。方程中考虑了惯性制导系统的各种工具误差,可在弹道计算与制导飞行的精确描述中使用。本文还给出了方程的简化形式。介绍了在惯性制导的不同领域内使用这种方程的方法,叙述了星光-惯性制导的弹道跟踪方案及其实现方法以及星光自动瞄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杨颖  王明海 《上海航天》2007,24(6):31-33,43
根据捷联星光制导双星方案和星光/惯性组合制导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惯性导航为主、星光制导为辅的导弹组合导航方法。建立了组合导航位置误差计算模型。对星光惯性组合制导精度的分析表明,该法提高了对星光导航测量信息的利用度,改善了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3.
全捷联惯性/星光复合制导是运载火箭空间快速响应发射的重要途径.针对捷联惯性制导系统中初始定位定向误差、初始调平对准误差及惯性器件漂移等3类主要误差因素,建立了运载火箭的数字平台基准偏差模型和导航误差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双星修正策略方案.数值仿真分析了各误差因素对捷联惯性导航精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该复合制导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程养民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5):369-371,380
利用比例导引弹道原理及弹道仿真,分析了150~250 km射程范围地-地战术导弹全程惯性制导弹道的设计原理。其弹道特征一般由熄火点、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4个特征点组成,射程的改变通过改变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3点的参数实现。通过弹道仿真研究,给出了各特征点的功能和选取原则,分析了全程制定控制弹道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发射卫星用运载火箭制导系统采用无线电制导的情况.世界各国经历了无线电制导——惯性制导——惯性+无线电混合制导的过程,而日本则始终采用无线电制导系统.无线电制导重新采用的主要原因有:适合于发射卫星用运载火箭的工作特性;能发挥软件功能,提高制导精度;能使发射场附近的各种设施联机使用,能有效地综合利用遥控、遥测、外测、控制、通信等信息;地面雷达、计算机可多次使用,箭上设备简单.着重介绍日本的无线电制导技术和应用情况,以及KRR测量系统的弹道计算过程.无线电制导的前提是有效利用软设备的功能.以软设备为中心的惯性+无线电混合修正制导是各种宇航制导工程的基础,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GPS和惯导信息在飞行器制导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本文中叙述了利用卡尔曼德波器对GPS、惯导系统信息进行综合的建模方法及仿真结果,说明GPS和惯导组合不但可以提高制导精度,还可估计制导误差。对几种组合制导方案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在飞行条件下对惯性仪表误差系数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惯性测量系统的制导精度进行评估,设计了惯性测量系统制导精度仿真验证平台,将仿真验证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有效结合,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应用于导弹惯导的精度验证和评估,作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并实现了系统的可学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侏儒导弹的三种候选制导方案——小型浮球平台系统,星光/惯性平台系统和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及洲际导弹制导系统和惯性器件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9.
宋征宇 《航天控制》2013,31(1):4-10,31
随着惯性器件精度的提高以及组合导航技术的应用,制导工具误差对火箭入轨精度的影响所占的权重逐渐降低,至交会对接任务,制导方法误差首次超过了工具误差,且仅方法误差一项就已超过了总误差,这促进了制导方法的研究以及迭代制导在我国运载火箭上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运载火箭制导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迭代制导的原理、载人运载火箭迭代制导的特点及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任务的多样性,对未来交会对接任务的制导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范奎武  崔鑫水 《航天控制》2012,30(1):81-85,96
以分析最初的资料和报告为基础,介绍了前苏联进行的弹道式飞行器沿“刚性”和“柔韧”(自适应)轨迹惯性制导机电方法数学论证和研制方面的历史,叙述了以著名惯导专家伊什林斯基为首的学派研究出的飞行器惯性制导方案在3个方面的实现情况:1)在被称作λ,μ惯性制导泛函形式下,使用视加速度积分陀螺仪,可以不用积分计算仪表而在飞行器本体上构成主要的制导方程;2)主要的制导方程可以转换成被称作α,β惯性制导泛函的形式,在飞行器本体上构成该泛函时完全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装置;3)所研究的机电方法不仅能够通过修正所设计的主动段的距离实现在垂直平面内对飞行器质心运动轨迹的单参数修正,也即沿被称作“刚性的”轨迹制导,而且还能对所设计的俯仰转弯角进行修正,也即实现双参数修正,沿着被称作“柔韧性的”轨迹制导.对于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有困难的情况,后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给出了某些方法的方块图,其中包括最简单的一种一按α,β泛函制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三叉戟Ⅱ导弹的制导系统MK-6是美国海军战略系统计划局研制的第五代惯性制导系统。MK-6制导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惯性测量装置和制导电子装置。本文简单地对这些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导弹机动突防滑模制导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荻  邹昕光  孙德波 《宇航学报》2006,27(2):213-216
为了得到一种用于导弹机动突防的制导律,我们在制导律设计中令视线角速率跟踪正弦有界震荡信号.在导弹机动突防过程中,导弹自动驾驶仪的惯性滞后会影响制导精度.我们利用递推李雅普诺夫设计方法推导出了一种考虑自动驾驶仪惯性的运动跟踪滑模制导律,它可以令视线角速率跟踪给定的指令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律可以令导弹机动突防成功的概率提高到89%,而且在自动驾驶仪滞后情况下的制导精度很高,脱靶量仅有0.3mm.  相似文献   

13.
对中远程战术导弹的捷联复合制导的中制导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目标-导弹相对运动和弹体及自动驾驶仪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考虑弹体及自动驾驶仪的惯性为三阶控制对象捍的最优制指令。  相似文献   

14.
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性制导系统初始对准的主要任务是精确确定载体坐标系和制导坐标系之间的初始方向余弦矩阵和载体的初始速度。惯性制导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初始对准的精度。本文基于初始对准误差引起的惯性导航误差模型,针对近程战术武器系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忽略引力变化和发射时载体的初始速度,推导出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该算法具有模型清晰,计算简便,易于使用的特点,避免了繁琐的运动学建模和编程计算过程,并且为在项目论证阶段不具备完备的总体数据支持的条件下,进行初始对准精度指标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经仿真验证,简化算法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微型导弹体积小、成本低、精度高,可用于近距离攻击低小慢目标和地面人员车辆,采用捷联可见光导引头制导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因此高精度捷联制导信息的提取成为关键.为获取更高精度的制导信息,需要改进提取方法.匹配滤波理论是在考虑传感器不同的动力学特性情况下的一种信息融合方法,依据传感器动态特性进行信息匹配的方法提高制导信息提取精度.首先建立捷联光学成像导引头及其在制导控制系统中的简化模型,依据导引头上各种传感器主要指标,及匹配滤波的原则,推导出相位匹配器.最后,对匹配后的系统提取制导信息,并参与制导系统半实物测试,对比传统惯性滤波器与相位匹配滤波器的效果.结果说明在相位匹配滤波的提取方法获得的视线角速率精度比传统惯性滤波提取方法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6.
空地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关机全弹道仿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抗雷达关机是反辐射导弹一项重大关键技术。本文采用了被动雷达寻的复合惯性末制导做为反辐射导弹的抗雷达关机方案;通过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了惯性基准轴误差修正问题;最后结合导弹运动方程组对导弹从发射点开始至雷达关机点,直到导弹落地的飞行全过程进行了全弹道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抗雷达关机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GPS/INS制导巡航导弹的干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GPS INS制导的巡航导弹可综合惯性制导与GPS精密定位的优点 ,大大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如果能采取干扰措施使巡舰导弹无法获取GPS信号 ,则惯性导航的误差积累将使导弹的制导精度大大降低 ,从而能达到有效保护目标的目的。通过计算发现 ,干扰GPS信号对干扰机的功率要求较低 ,对干扰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干扰视距。与地基干扰机相比 ,空中的干扰机能提供更有效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航天飞机上升与轨道过渡飞行阶段的制导-导航控制装置及其分系统,并介绍了冗余系统数据选取办法。描述了四框架惯性平台框架配置与运载火箭姿态角的关系、工具误差模型与其修正方框图。最后,介绍了航天飞机制导-导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9.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控制方案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颖 《航天控制》2004,22(1):31-35
介绍了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特点采用异构捷联 /导航卫星 /星光 /雷达高度表组成的制导控制系统方案 ,并对惯性器件配置方式 ,导航卫星定位、测姿精度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分析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导航、制导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以及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导航计算中采用的主要计算公式、校准方法和制导控制函数适合应用的形式。文中简单说明四框架惯性平台系统的两种框架配置形式及捷联式惯导系统适合在轨道飞行段使用,并给出速率捷联系统解算姿态角的解算式;文中还说明在轨道飞行段采用星光技术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以及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冗余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及冗余技术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