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了国内民用航空器主机研制企业建立设计保证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中外适航当局对设计保证体系的法规要求,分析了国外企业建设设计保证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企业如何建设设计保证体系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设计保证文件体系从手册到程序的基本框架,并结合我国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现状,给出了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民用飞机设计保证系统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设计保证系统是国际民用飞机适航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欧洲航空安全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设计保证系统的要求,然后分析了两个适航当局对规章要求的差异,并根据两个适航当局规章的要求解析了设计保证系统的三大职能所包含的要素,最后提出了对构建民用飞机设计保证系统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要进入民用航空市场,必须进行适航取证,接受适航管理,研发过程要严格遵守满足适航要求的相关流程与标准,以保证飞行安全。本文结合民用飞机要求,介绍了如何建立满足适航要求的设计保证体系,并结合实例,给出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安全性设计方法、思路并对追溯性要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民用航空产品的安全水平,持证人对认可当局管辖范围内的型号进行影响安全的证后设计更改时应该及时通知认可当局并得到认可当局的认可,因此在双边适航文件中应对型号证后设计更改认可的介入范围进行明确。本文研究了中国与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欧盟、新西兰和以色列以及美国与欧盟等双边适航文件对持证人所做型号证后设计更改的认可介入范围要求,提出我方对此类设计更改认可介入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建立设计保证系统,旨在民机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适航的能力,通过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落实设计、适航以及独立监督三大职能,以保证航空产品的设计或者设计更改满足适航当局的要求。其中,设计保证系统适航职能的适航独立核查功能正是这一保证的关键。基于对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功能的具体分析基础上,从设计保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层面提出了实现适航独立核查功能的机制,给出了机制中需明确的责任主体、职责与资质要求、工作流程与支撑工具以及管理程序等方面的建议,并从大数据知识的技术支撑和阶梯式递进的人才培训保障两方面以不断优化改进的方法工具与人力配置来深化适航独立核查的功能与效果,进而增强设计保证系统对飞机型号研制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当前我国轻型运动飞机适航取证政策要求,以固定翼轻型运动飞机为例,分析梳理轻型运动飞机取证适航管理要求、适航性技术要求,从审定基础、设计保证体系构建、适航性设计和符合性验证、符合性验证试飞、制造符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固定翼轻型运动飞机取证需注意的问题,为固定翼轻型运动飞机研制单位适航取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民机过程保证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用飞机研制,一般都会选择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在飞机和系统复杂度、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需遵循一定的研制过程指南以确保对相关适航规章的符合性。如何通过监控设计过程确保飞机/系统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设计,并且保存证据,是适航审定中一个重要关注点,一定程度上对表明主制造商的过程保证体系健全、能对供应商进行相对全面的管控提供置信度。本文基于ARP4754A所提供的指南,以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主制造商应实施的过程保证管理方法为对象,从过程保证概念、主制造商过程保证阶段性评审方法、供应商过程保证监控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民机过程保证管理实施方法,为设计过程满足设计要求提供一定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涡喷飞机大多设计有反推力系统以提高飞机的经济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然而反推力系统若发生故障则可能引发灾难性的飞行事故。因此,反推力系统的设计和适航符合性验证已成为适航当局重点关注的审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欧适航当局反推力系统的相关适航标准、咨询通告和修正案的研究,给出涡喷飞机反推力系统的适航要求和简析,反推力系统"操纵性"和"可靠性"验证思路及注意事项;此外,结合某型飞机的反推力系统,给出"可靠性"验证思路的实例验证过程和符合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进行飞机反推力系统适航设计和符合性验证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航空制造商的设计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主要从管理思路、体系要求、管理方法和手段等3个方面展开,并对两个体系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民用飞机的适航性通常是指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应具备的各种品质都符合飞行安全标准的要求。它通常包括飞机的初始适航性和持续适航性两个方面。初始适航性是指航空器和每个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与适航当局规定的适航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而持续适航性是指航空器在取得适航批准投入使用之后,其运行的固有安全性与适航当局批准的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的符合性。因此,航空器的适  相似文献   

11.
客舱地板梁结构是民用飞机机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板横梁承担着旅客及座椅的载荷,需要分别与地板纵梁、支柱和机身框连接,是比较关键的结构。对典型机型的地板横梁结构形式和材料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优缺点,最后对民用飞机地板横梁结构方案进行了总结。为民用飞机客舱地板梁概念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输类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建立设计保证系统,旨在充分发挥自主适航的能力,从产品全生命周期出发保证研制航空产品的安全性,提升航空产品的品质,保持航空产品的高质量运行。基于欧洲航空安全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设计保证系统的相关适航要求分析,结合民用飞机主制造商的管理体系,确立设计保证系统"明确职责-梳理活动-健全组织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文件体系"的建设方案,浅析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围绕设计职能、适航职能、独立监督职能开展设计保证系统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用客机人机工效学适航认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民用客机人机工效学适航认证的特点和挑战,讨论国际适航当局、人机工效学学术界和航空工业界近些年来针对这些挑战所开展的一些研究和实践。结合参与国产民用客机研发的体会,对当前国产民用客机驾驶舱人机工效学型号适航认证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提出建议,并对今后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较为系统的框架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是TSO设备研制单位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必由之路。对民机及TSO设备研制过程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户微编码器件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其在机载设备研制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具有高度集成性和复杂性,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设计错误进行管理和评估,其使用会对飞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通常采用研制保证方法表明用户微编码器件的适航符合性。但在实际项目中,用户微编码器件实现的功能可能较为简单,采用充分的确定性测试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足以表明其功能确定性,确保其在机载设备中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对现有适航咨询通告、工业标准及实践指南等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梳理出简单用户微编码器件通过充分的确定性测试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表明适航符合性需满足的相关要求和关键要素,为机载设备制造商完成简单用户微编码器件的适航验证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技术(Model-Based Development,简称MBD)具有可视化建模与仿真、自动生成符合适航要求的代码等特点,已在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研发领域被逐渐推广应用。越来越多使用MBD技术开发的机载软件的涌现,给民机机载软件适航符合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底发布了DO-178C作为民用航空界认可的机载软件符合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DO-331作为专门针对机载软件MBD技术的适航符合性要求的补充说明。通过对DO-178C和DO-331标准中MBD软件适用目标的研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归纳了一套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对MBD软件供应商的软件研发过程管控要求,用于在向适航当局表明符合性时提高适航置信度,以期对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处理MBD软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民用飞机型号合格适航取证过程中,申请方需要开展符合性验证试验、试飞、分析等符合性验证活动来证明飞机型号设计符合相应的型号合格审定基础,以获得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符合性验证活动分解为便于管理的任务,使这些任务得以合理、有序地完成,这类分解后的符合性验证活动的载体就是一份份型号合格审定计划。审定计划是民用飞机型号合格取证的关键工具,它提供了详细的产品描述和成功完成取证的工作要求。分析了审定计划的适航规章要求和行业标准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结合国内民用飞机型号的适航取证经验,提出了审定计划的规划原则、内容要求和协调性检查要求,为国内民用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计划的规划和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适航对燃油箱系统闪电防护设计要求作为燃油箱防爆设计及验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航空工业界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普遍关注。通过研究FAA 关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方面闪电防护的最新适航要求,总结了相关条款的变化内容及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并预判了未来航空工业界由此产生的影响,对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