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管多雷达数据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空管多采用多雷达联网技术对飞机进行监视,以扩大监视空域的覆盖面积并提高对飞机的监视精度。本文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空管多雷达数据融合系统的体系结构,对数据融合流程中的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工程实际和具体的开发环境,对系统的工程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划分,以及各模块的内部流程结构和相互关系,最后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2.
防空雷达网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提出了区域防空雷达网应具有的功能体系结构、类型配置体系结构及数据处理体系结构,并对雷达网数据接入、数据融合以及网内雷达实时控制与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新航行系统中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正常运用的首要条件是对所管理的空域实施有效的监视。随着监视雷达的合理分布和数量增加,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的逐步应用,可实现所需监视空域的覆盖。由于网络的互连可使独立的各监视传感器集成为一个综合监视系统。综合监视系统是由多传感器组成,因而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将不适应综合监视系统的需要,刮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多传感器多种数据源的信息处理。二、监视系统的集成目前监视系统有一次监现雷达(PSR)、二次监视雷达(SSR)和新航行系统中的自动相关监视(ADS)、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与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ACARS)两种数据链路的优缺点;提出了以ADS-B监视为主,将两种数据链路数据融合的思想.研究数据融合算法,构建数据融合模型,并编程实现了ADS-B/ACARS组合空域监视软件.现场运行证明,系统增大了多源监视范围、丰富了监视信息、提高了监视精度.  相似文献   

5.
时杰 《国际航空》2006,(2):64-66
美国空军正在发展一种不仅能探测飞机和车辆,还能探测和跟踪低飞巡航导弹的MP-RTIP(多平台-雷达技术引入计划)机载监视雷达.这种机载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将装在正在研发的E-10A广域监视(WAS)飞机和"全球鹰"无人机上.  相似文献   

6.
雷达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的数据融合是监视“黑飞”无人机和飞鸟等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两种传感器跟踪性能差异较大且易波动,会带来融合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航迹质量评估的雷达和ADS-B 数据融合方法,首先量化评估局部航迹精度、数据更新次数和传感器测量误差对局部航迹质量的影响,其次综合计算局部航迹的质量加权因子,最后基于分布式融合结构完成异步航迹融合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融合跟踪精度,在传感器跟踪性能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跟踪误差均优于传统航迹融合方法。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融合效果也验证了本文方法有助于实现对低空合作和非合作式目标的综合监视。  相似文献   

7.
数据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进行数据融合系统设计时,选择适当的融合体系结构是首要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传感器系统的不完善性;接着,分析了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融合处理结构的优劣,最后,讨论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数据融合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空域的飞行量也快速增长。为了提供连续的空中状况显示,提高空中监视精度,确保飞行安全,有必要实行雷达组网。发展实施多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本文研究了实施空管多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中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求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实际系统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航迹对准关联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何友  宋强  熊伟 《航空学报》2010,31(2):356-362
研究了在组网雷达存在系统误差情况下的目标航迹关联问题,理论分析了雷达系统误差对目标航迹的影响,并将该影响表示为目标航迹的旋转和平移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系统误差配准前航迹对准关联算法,该算法将组网雷达的航迹数据看做为一种整体信息,采用傅里叶变换理论来估计和补偿组网雷达目标航迹数据到融合中心航迹数据的相对旋转量和平移量,将雷达网中雷达上报的目标航迹数据对准到融合中心,从而不依赖于估计雷达网系统误差,实现了误差配准前的航迹准确关联,能够为后端的系统误差配准提供可靠的关联目标航迹数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飞机飞行操纵控制系统试验室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和外场环境地面机上试验测试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仪器测试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分布式网络化协同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网络环境测试数据的实时交换与资源共享,结果表明,将客户机/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结合起来,采用分布式多层复合体系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监视数据融合时间对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了时间片技术和同采样起点2种常用时间对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民航监视特点的时间归一化外推数据对准算法,可以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完成一、二次雷达数据、ADS、VHF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舰载机全自动自主着陆/着舰对飞机定位精确要求高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导航和雷达联合进行信息融合精确定位算法。文章采用载波相位差分定位、野值剔除和序贯异类数据融合技术,有效提高了对飞机的定位引导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场面监视雷达、多点等传统机场场面监视传感器探测机场场面航空器、车辆等目标,出现目标虚假、分裂等现象,造成空管系统目标航迹不可靠影响机场管制运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识别数据融合的机场场面目标监视增强方法,方法采用YOLO v5网络模型的深度学习智能视频识别技术识别场面航空器、车辆、行人目标,并对存疑目标再利用云台相机捕捉特写,对初次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二次对比分析确认,然后与A-SMGCS系统中传统监视数据融合对比处理,自动对场面目标做真伪、增减处理,剔除虚假目标、弥补丢失目标,增加场面目标监视的可信度、可靠性。为塔台管制员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的场面航空器、车辆、人员运行态势“一幅图”,提高航班管制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陈伟 《飞机工程》2005,(2):53-57
阐述了多电飞机的特征,对多电飞机先进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多电飞机的机载电源系统、无刷整体起动/发电机、容错供电技术、分布式配电技术、多电发动机、电刹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ADS-B监视下的PBN平行航路能够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功能,设计了基于现有雷达数据的平行航路飞行流模拟方法。利用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ADS-B监视信号更新周期的PBN平行航路纵向安全间隔评估模型,进行飞行流运行特性仿真并得到飞机对的潜在冲突次数,验证了监视信号扫描周期对飞行流整体碰撞风险的影响。该方法实现了在飞行流整体运行下对平行航路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现代防空系统面临的威胁是不断变化的。航空、航天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构成了新的空间作战环境。随着空间进攻战术的发展,为了对空间环境作出更好的判断,需要多传感器组网并采用数据融合技术的防空作战系统。数据融合是多源信息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将数据融合技术引入了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潜力。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传感器网之间的各种融合方法的特性和共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融合算法的一个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雷达图像仿真是飞行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达地形数据库为雷达图像仿真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为构建满足仿真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的雷达地形数据库,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雷达图像仿真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地形数据库在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中的应用方式和组成形式。根据所用数据源的不同,对雷达地形建模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网格式与多边形式2种数据存储与调度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指出多分辨率表示技术雷达地形建模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材质数据多分辨率映射的基于材质最大出现概率的子取样方法。对机载雷达实波束地形测绘成像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多传感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机载多传感器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机载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智能化多传感器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并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采用商用货价产品技术(COTS)构建原型仿真平台,对提出的多传感器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进行原型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飞机的碰撞失事主要有两种,一是空中飞机和飞机的相撞,另一种是飞机和地面相撞。为了避免这些悲剧,应建立必要的制度和设施,采取必要的手段。空中交通管制任务就是采用从地面对飞机的程序间隔或雷达间隔来防止空中飞机之间的相撞,地面雷达或自动相关监视都是有效的措施。飞行中遵守最低安全高度,进近着陆时遵守规定的最低下降高度以及机场的净空要求都是避免飞机和地面相撞的办法。此外,机场对场面交通的监视可防止飞机在地面活动时,飞机和飞机之间、飞机和车辆之间的相撞,以及避免进近着陆过程中其他飞机或车辆入侵跑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