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航天员是人类星辰大海征程的先锋。自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20年间中国航天员六上太空,连战连捷,不断刷新我国进军太空的新高度。在这令人敬仰的优秀群体中,两位"巾帼"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尤其令人关注。从飞行员起步  相似文献   

2.
太空温室     
对于未来的载人航天来说,在太空中种植植物将是一种生存的手段。不仅是因为在无法从地球上获得食物的时候,植物可以提供食物,而且植物还可以产生可供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同时,照料植物也是航天员在漫长无聊太空的旅程中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对于维持航天员良好心理状态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植物和人类将最终生活在一起,维持着航天员在太空和其他星球上的生活。那时,在太空或其他星球上的人类栖息地可以脱离它们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3.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空间环境的差异,太空中的生活和我们所想象的大不相同,会给航天员带来一些困扰,比如像挤牙膏一样吃肉,但也有开冰淇淋派对带来的乐趣。除了生活上,航天员的心理也会发生转变,如人类在太空中所产生的总观效应等等。与食物"玩耍"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于航天员来说却像是一场游戏。就好像我们平时可以用手拿着吃东西,在太空里却要用嘴叼着吃。在太空  相似文献   

5.
正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浩瀚的宇宙是神秘的,自人类诞生至今,从未停止过仰望头顶璀璨的星空,思考深邃宇宙的奥秘。今天人类终于研制出运载火箭,实现了"飞天"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太空的特殊环境,人类在太空的生活和在地球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与在地球上比起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有哪些奇妙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们凝视双鱼座星座时,常常隐隐约约地看到这个星座中,有两条星光灿烂的鱼在太空游动着。当然,这只是人们的臆想,太空中的恶劣环境,鱼儿是不可能生存的。但是,国际空间站让人类实现了这个愿望,在国际空间站上多次出现过鱼儿的倩影。2012年,日本又将一批小青鳉鱼送上天,为的是帮助科学家揭开人类骨质疏松产生的原因。航天员的骨质疏松太空飞行时,人体的重力负荷消失,航天员每月骨质流失可达总量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泰晤士报》2001年4月21日报道,俄罗斯太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里戈里耶夫教授宣布,俄罗斯太空科学家已经克服了星际载人飞行的大部分难关,并且准备在2020年左右派航天员登陆火星。 格里戈里耶夫认为,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航天员如何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问题,目前,俄  相似文献   

8.
<正>在太空探索初期,人类能否进入太空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以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过载、太空失重以及其他情况。而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遨游太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除了人类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还要感谢世界第一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  相似文献   

9.
第四节 航天飞机上的炎黄子孙 在20世纪中国航天员登上太空之前,人类遨游太空的幸运儿当中,有一位是炎黄子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是海内外华夏儿女的代表。这位航天员是谁,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2日,NASA发布资料图,纪念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15周年。国际空间站指令长、美国资深航天员斯科特·凯利在空间站庆祝15周年,与地面站举行的连线记者会上说:"我们在这里做了很多试验,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国际空间站作为在轨平台,让人类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凯利是在太空中连续逗留最长时间的美国人,他和俄罗斯航天员科尔尼延科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一年,以研究长期太空飞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中的生活更是充满魅力。在运行于轨道上的空间站里,每件东西都是漂浮的。这篇文章采用图解的方式,告诉读者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生活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航天员们的日常清洁极为有趣。通常,航天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干洗型的,因为失重环境使得洗发液呈现颗粒状,所以头  相似文献   

12.
刘念 《太空探索》2005,(5):32-33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一圈并返回地球,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到现在的40多年里,世界各国共有300多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一个新栏目——航天员相册,将按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世界各国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及成长经历,使读者对他们能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小小论坛     
人类走向太空的意义 五十年来,人类不惜耗费大量资源和金钱,并冒着牺牲生命的风险,在进入太空的征途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不断把各种航天器和航天员送入太空,还使人类的足迹踏上了其它星球。  相似文献   

14.
赵雁 《国际太空》2004,(5):27-28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必然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神舟—5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毋庸质疑,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时间也会越  相似文献   

15.
正在飞向太空的女性中,既有创造各种"第一"的航天员,也有花钱才上了太空的游客。她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捷列什科娃:改变命运的一封信你知道人类航天史上的首位女性航天员——捷列什科娃是如何如愿飞天的吗?这是一个极富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初冬,中国的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在太空邀游了将近一天之后,成功返回地面,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序幕。 载人航天是一项浩大而宏伟的航天工程,航天员是其中的核心。航天员不仅要安全往返于地面和空间,而且要在太空完成各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探索地球以外的大自然奥秘;而这些太空新知识的获得,又将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6年8月18日,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在研的“航天发射系统”(SLS)成功进行了RS-25芯级发动机热点火试车。美国以举国之力研制这枚超级火箭的目的是将航天员送往更远的太空,进入到月球附近,并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基石。“航天发射系统”将于2018年实现首飞,届时,它将把载有航天员的“猎户座”(Orion)飞船送入太空,最终目的地是火星。  相似文献   

18.
石磊 《太空探索》2006,(7):40-41
虽然岁月不可抗拒地流逝,虽然往事不可抗拒地被遗忘,但这个充满热情、智慧和胆略的太空英雄,却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矗立、永远年轻。他就是人类第一位太空使者、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今年是他首飞太空的第45周年,拂去历史的尘封,在他身上扑朔迷离的轶事依然引人注目。一小瓶  相似文献   

19.
人类第一个飞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曾不无骄傲地说过:“月球上并没有奇迹,倒是我们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奇迹:”现在飞向太空早已不再足梦,人们也不再会怀疑,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国家(包括中国)的优秀儿妇女将在太空中大显身手,月球上一定会出现人类为探测宇宙而建立的基地,火星上也也留下人类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格林威治时间2000年10月31日07∶52,1枚联盟-Y火箭从拜科尔航天基地1号发射台升空,把载有国际空间站首批常住航天员的联盟TM-31宇宙飞船送入太空,从而拉开了人类在国际空间站上永久定居的序幕。它标志着太空探索的历史在长期冷战结束后开始一个新的篇章。1 太空“三剑客”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共有3名,他们分别是美国航天员威廉·谢泼德、俄罗斯航天员尤里·吉德津科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其中谢泼德是这个“国际空间站第1国际混合科学考察组”的组长(也称站长),吉德津科是飞行指令长(也是驾驶员),克里卡廖夫是随船工程师。自从1984年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