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它行业。教育是教育者对其对象传授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思想感情,以达到培养目标的活动。我校是一所工业专科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基础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对基础课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座落在著名古都西安市.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学校的前身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较早的航空院校之一,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技术专科学校,是全国最早三所招收初中毕业生,试行四年制中专与五年制大专两种学制套办培养模式的学校之一.即新生入学两年后,有60%左右的学生分流进入大专班再学习三年,毕业后发给大学专科毕证书,其余学生再学习二年,毕业后发给中专毕业证书.由于在教学和学制设置中引入竞争和分流机制,教学质量得以充分保证,另外还招收高中生大专班.建校以来,我校已为航空系统和各行各业培养了8700余名高、中级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近2700名.  相似文献   

3.
一、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五套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学校。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在大、中专学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的具体规定,我校在普通班开设和准备开设的课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871所,普通专科学校313所,高等职业学校161所。三类学校共1345所,占整个高等教育学校总数的69.26%。 三类学校共有专科层次在校生398.06万人,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5.37%。其中,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在校生261.91万人(函授、夜大142.01万人)。 专科层次毕业生118.90万人,占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的68.50%。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校毕业生需求态势和毕业生择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择业技巧指导、教学改革及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力优化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二十八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的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整顿、改革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建设科学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发挥学校集体化的教育职能,进行综合治理,是学校带有根本性的一项任务.我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年龄多数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其主流是好的.学习刻苦,积极上进,天真活泼是他们的基本特点.我们对83—84学年等二学期期末一、二、三年级考试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在8306人次考试成绩中,80分以上占到76.7%,其中90分以上占37.2%,不及格占1.2%,成绩是比较高的.在年龄小、基础差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教学 我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刚入学的学生自学能力差。制图课作为一门他们最先接触到的技术基础课,应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下功夫。目前制图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制图中有许多规定的表达方法,往往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仔细,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许多错误,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智力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体育教育。从目前我国学校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许多学校放松体育教育致使有些学生体质下降并且弱视的比例逐年增长,有些青年,由于身体状况不佳,造成中途休学和退学。近几年我校也有几名学生因身体原因休学和退学,这必须引起我们认真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形势 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正得到广泛应用,它的扩散能力已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因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在我国部分中专学校已得到实现,北京和南方及东北部分省主市的理工类中专学校为非计算机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时,其实验技的训练近两年提高很快。就陕西省情况而言,已有30%的中专学校开出计算机课程,少数中专学校成立了计算机专业。我校从开课到设专业都起步较早,近几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校已学习过计算机课。效果是显著的,按教改要求加强学生三个能力培养的精神,其中之一即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形势令人鼓舞。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抓好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国家教委进行“四五”套办的试点单位,大中专分流已经四届。我系根据上级精神和学校安排,努力加强大中专分流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把对分流后中专生的教育做为重点来抓。这不仅因为中专生人数多,占学生总数近百分之六十,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普遍思想压力大,班级中坚力量少,只有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才能稳定中专教育,推动中专教育的改革,搞好“四五”套办使专科与中专两部分都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八一年春以来,我校已毕业分配普通班学生十届计2661名,派往18省(市)150多个单位。在学生思想和用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紧紧依靠部、省及学校各级领导,依靠广大教师和干部,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改革毕业生分配计划编制办法和分配制度,较好地完成了毕业思想教育、计划编制、分配派遣的各项任务,服从分配率和报到率都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受到校内外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国家教委1985年批准,在四年制中专的基础上试办高等技术专科学校的,招收初中毕业生,试行四年制中专和五年制大专的办学模式,简称“四五”套办,培养工程应用型、工艺型中、高级科技人才,为祖国的航空工业服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业技术专科的特色,在教学改革中突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和各种新技术运用能力、外语能力(简称三个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学校在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针对如何改进和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产品是毕业生,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学校成立了以王本芳同志为首的调研组,去了陕西省内的10个工厂,调查了277名毕业生的工作性质、职称职务、思想表现、业务能力、工作成绩、在职进修等情况。调查方法是:①召开座谈会,听取厂人事、劳资,组织和技术等部门负责人,车间和科室负责人,老工人、大学生和老中专生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②让用人科室领导填写《81—86届西航毕业生使用情况调查表》。③召开81—86届毕业生座谈会并进行个别访问。现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我校现有教师226人,其中1982年以来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118人,约占全校教师总数52%。这批青年教师大多数是航空部属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基础知识厚,专业知识新,思想活跃,工作热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他们对教育工作,特别是中等专业教育的特点及规律缺乏了解,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缺少研究,急需在教学实践中锻练提高。1987年,学校对青年教师坚持了以在职培养为主,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国家教委指定的“四五套办”的试点学校之一,肩负着重要的教育改革试验任务。在该项教改试验中,要实施分流办法。现就分流办法实施后的效应及对策,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参考。 “分流”指我校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在一、二年级经过德智体诸方面的竞争和量化考核,在二年级末分流:即综合成绩较高的进入大专班,再经过三年学习,获得大专毕业文凭;综合成绩较低的进入中专班,再经过二年培养,获得中专毕业文凭。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七月,国家教委发文,选定我校为三所试点学校之一,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学校经过紧张筹备,当年招生,二年后分流。十年来已向航空工厂和社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3766人,其中90至94年毕业大专生740人。  相似文献   

17.
建设管理好实验室,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我们工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并能提高师资水平。从当前教育形势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我校是工业技术专科学校,要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并办出特色,就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工阼,搞好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谈谈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以信息反馈表的调查形式,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分析了西部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从而对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强化学校品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推行产学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加强职业道德等七个方面的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调查,分析当前毕业生择业观,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要求,提出要坚持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并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同时,加强对毕业生在就业政策、择业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截止2005年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在校生数、2002.2005年毕业生数和就业率等数据,通过分析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了提高阶段。提出了以评估为动力,可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应树立正确的评估理念,建立评估长效机制,以评促建,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