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轴式直升机桨毂阻力占全机废阻的50%以上,因此有必要对桨毂阻力特性和减阻设计进行研究。 通过对某共轴式直升机桨毂模型、减阻方案及减阻方案加装涡流发生器进行风洞试验,研究轴式直升机桨毂的 阻力特性,验证减阻方案及减阻方案加装涡流发生器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桨毂支臂方位角、转速和攻角变 化对桨毂及其减阻方案的阻力影响很小;上下桨毂整流罩与中间轴整流罩之间的缝隙对阻力影响比较大;减阻 方案可以降低约33%的桨毂阻力,而加装涡流发生器的减阻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常用的雷达波频率范围内,军用直升机桨毂系统具有数平方米~数十平方米水平的雷达散射截面,不满足隐身要求。采用具有全反射性能的桨毂整流罩对某共轴式直升机桨毂系统进行屏蔽,在S、C、X、Ku波段,HH和VV极化,仰角-30°~30°范围,使其RCS峰值降低到-10dBm2以下,RCS均值在-11~-18dBm2之间,而对直升机升力影响很小,碳纤维复合材料桨毂整流罩重量约为70kg。  相似文献   

3.
共轴双旋翼桨毂减阻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CFD方法对不同构型的共轴刚性双旋翼桨毂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桨毂气动阻力随不同曲线构型桨毂整流罩和不同构型连接轴整流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共轴双旋翼桨毂气动减阻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构型3(钝椭圆+翼型形状)的桨毂阻力比构型2(钝椭圆+圆柱形)的桨毂阻力减小19%,构形3(钝椭圆+翼型形状)桨毂阻力比构型1(尖椭圆+圆柱形)桨毂阻力减小30%,构型3(钝椭圆+翼型形状)为最佳减阻构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升机桨毂部分,系统介绍了气动减阻设计的进展情况,包括常规主旋翼、共轴式双旋翼和无人直升机旋翼桨毂的减阻设计方案。常规单旋翼直升机上主要采用整流帽进行桨毂减阻,共轴式双旋翼桨毂分别采用钝椭圆柱和翼型截面柱体整流罩对上、下桨毂和旋翼轴进行减阻,无人直升机的桨毂减阻设计方案与有人直升机类似。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中,通常会对影响减阻效果的整流罩设计参数和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目前,直升机桨毂减阻设计与应用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制造、部件干涉以及整流罩位置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旋翼系统主桨毂是直升机关键部件,在地面运转及首飞前必须进行疲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初步疲劳寿命。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旋翼系统主桨毂疲劳试验为例,总结出多点协调加载试验台的设计方法及试验调试方法,并按照试验台的组成,从控制系统、泵站、伺服动作器、测量系统及试验台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内容及其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6.
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共轴式直升机在悬停、前飞状态下,上下旋翼桨盘处轴向诱导速度分布与单旋翼直升机的相类似,本文根据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这一特点,引入气动力相互干扰因子,将单旋翼直升机一阶谐波形式的Pitt-Peters静态非均匀入流模型推广到共轴式直升机,建立了一种共轴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为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作前期准备。以某共轴双旋翼为研究对象进行载荷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分析与设计桨毂动力吸振器的力学模型;探讨两种分析方法(频域法和时域法)及其适用性;并对吸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经试验验证的旋转旋翼动柔度表达式。算例证实本文提出的力学模型、分析方法以及这类吸振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直11型机主桨毂星形件是典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复杂的疲劳载荷环境下,有可能出现几种不同形式破坏模式,如:分层破坏和纤维断裂,忽略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都将可能给飞行带来安全隐患。理想的试验是有限的试验件能得到所有的破坏模式的结果。本文较完整地总结和介绍了直11型机和“海豚”的复合材料星形件疲劳试验及试验结果,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和挥摆载荷比对破坏模式出现率的影响,认为疲劳试验载荷的挥摆载荷比不应仅仅根据实际飞行时载荷状况,主要应根据星形件结构性能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实验方法,得出了计算弯曲载荷下含表面裂纹圆轴、圆筒的应力强度因子(KI)的表达式,并按照裂纹面积扩展率公式,分析了直升机桨毂转轴轴颈的临界裂纹面积和剩余疲劳寿命。为了校核断裂力学分析的可靠性,模拟飞行状况进行了实际桨毂支臂转轴轴颈的疲劳试验。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国内外铰接式金属旋翼桨(?)轴颈因疲劳裂纹、断裂导致的严重飞行事故,操讨轴颈疲劳裂纹的成因及扩展速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对于新机的研制和生产有借鉴意义,对于直升机的使用、维护,保证飞行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轴式直升机线性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扰动理论和数值法,对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获得了用于操稳特性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共轴式直升机线性化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其稳定性导数和控制导数,结果与俄罗斯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对研究对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主桨毂支臂疲劳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臂是直升机球柔性桨毂中的典型复杂动部件,疲劳破坏为主要的失效模式.结合某直升机支臂疲劳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实施方案设计及试验数据分析等内容和方法.考虑支臂结构及载荷和组合试验的特点,疲劳试验载荷的比例以模拟载荷分布为原则、以打样设计载荷为手段确定,载荷大小根据试验件的疲劳能力、寿命考核要求、各破坏部位和模式匹配考核确定;试验采取整体试验和局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由支臂和模拟桨叶组成的双铰支梁式支臂整体疲劳试验实施模型;试验监测数据分析有力地保证了试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主桨毂支臂是直升机复杂关键件承受复杂疲劳载荷的代表之一,疲劳破坏是主要的失效模式。回顾了主桨毂支臂疲劳验证的发展历程,研究了球柔性主桨毂支臂疲劳验证的试验方案设计、正确性检验设计和寿命评定。对球柔性主桨毂支臂进行载荷力系研究、疲劳载荷谱分析研究、低周疲劳试验载荷设计和高周疲劳试验载荷设计,形成低周、高周全尺寸疲劳试验相结合且动态调整的疲劳验证方案,有效验证支臂各疲劳危险部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行某型直升机旋翼桨毂离心限动器试验,模拟旋翼桨毂在低转速、高转速状态下,离心限动块能够完成打开和复位试验,设计了旋翼桨毂离心试验台。通过计算旋翼桨毂在高低转速下的性能指标参数,结合离心限动器试验需求,实现在程序控制下的动态稳定状态条件,同时完成离心限动器完全关闭和打开的转速和位移量的实时测量并确保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共轴式双旋翼气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童自力  孙茂 《航空学报》1999,20(4):61-63
将在N-S方程中加入动量源项以取代桨叶作用的思想应用于共轴式双旋翼的气动力计算。尾迹是用N-S方程求解的,故能更好地模拟两旋翼的干扰。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预估共轴式双旋翼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共轴式直升机舰面起降风限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在某型舰上的起降特性。根据相关判据,得出该机舰组合的起降风限图。起降风限图为该直升机在舰上的安全起降提供了指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对某型直升机主桨毂下锥体位移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专用工装,优化了装配工艺,验证了该工装和装配操作的可操作性,达到了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为同类产品的排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直升机球柔性尾桨桨毂连接件疲劳试验方法,重点研究了尾桨桨毂连接件疲劳试验时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力学计算模型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力学计算模型正确,试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共轴双旋翼气动干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样例机,在定直水平飞行条件下进行配平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两者基本一致。给出了共轴式直升机在不同操纵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结果。仿真计算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刻画共轴式直升机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