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窝结构的电子散斑干涉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载人航天器应急状况下密封舱进行压力控制,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密封舱压力控制物理数学模型,分析了长期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应急状况下的舱内压力变化;提出了一种舱压控制方案,计算了不同漏孔通径所需补气速率以及舱压复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封舱内总压和氧分压的变化呈现指数递减,泄漏速率随着泄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漏孔通径越大,密封舱容积越小,泄漏速率变化梯度越大;随着漏孔通径的增大,恢复舱内压力所需要的补气速率呈线性趋势增加,复压模式维持7天飞行时间的供气量相比较维持舱压模式减少高达82.1%。  相似文献   

3.
针对载人航天器在密封舱体发生泄露时总压和氧分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载人航天器舱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舱体容积、漏孔通径对总压和氧分压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漏孔通径的增加或舱体容积的减小,总压和氧分压下降至指标下限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随着漏孔通径的增加,舱体的初始漏气速率越高,但漏气速率下降得也越快。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舱体应急补气速率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了舱体容积、漏孔通径、氧分压和总压下限要求、氧分压和总压维持时间需求,并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电子散斑干涉测量仪,对其测量原理和结构进行了描述。用此仪器对铝蜂窝夹层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等试样进行了检测,得到了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空间站等大型载人航天器因体积大、在轨时间长容易受到空间碎片撞击,作为应对措施,人们提出利用空间碎片在轨感知系统实时监测撞击事件,撞击点定位是在轨感知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为此,本文首先测量了加筋板内s0波波速,根据波速变化规律提出名义波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虚拟波阵面法推广用于载人密封舱结构,实现对空间碎片撞击事件的精确定位。最后,分别进行了碎片云高速撞击周期性加筋板和空间站小柱段舱壁枪击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将密封舱内声发射信号传播速度视为定值即"名义波速",在此基础上虚拟波阵面法可推广用于密封舱结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激光电子剪切散斑干涉成像系统的原理;用该系统检测了蜂窝结构件的缺陷,缺陷散斑图像清晰可辨。试验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复合材料结构和蜂窝夹层结构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7.
董本涵  邱大明  高鹏飞 《航空动力学报》1992,7(2):113-116,191-192
介绍的物光正弦调制法是给振动物体的基座以低频振动,相当于物光位相受到正弦调制,仪器在不“冻结”参考状态(即CCD采样的信号不在帧存器中锁定)时,连续进行相邻两时刻散斑图的“相减”,并在监视器上得到与振型有关的实时图象。当物体达到自振频率时,将出现清楚的振型。因此,本方法可进行频率扫描,通过观察监视器的条纹场确定各阶自振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其条纹分辨率高于时间平均法,与相减法比较则可在很宽频率范围内进行频率扫描。   相似文献   

8.
在动态测试领域中,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常用到的相位处理方法有时问平均法和空间载波相移法.空间载波相移法因其简单性和实用性,被应用于双脉冲散斑干涉测量中.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钻孔、剥离、曲率和X光衍射等传统的涂层宏观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已在国外得到工程应用,而光激发荧光谱技术和显微喇曼光谱等新型的微区涂层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在学术界得到应用。美国材料实验协会和金属协会热喷涂分会都制定了涂层残余应力测试标准。而我国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的光测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热障涂层基体材料镍基高温合金DZ125的残余应力。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等离子喷涂工艺下基体DZ125的残余变形场、残余应变场和残余应力,并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测定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具有全场测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这对于采用光学手段研究热障涂层残余应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载人航天器系统仿真验证多局限于单一专业层面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基于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首先建立了各专业设备模型,然后将设备模型进行组装,构建了多学科集成的系统模型。利用该系统模型对航天器系统方案的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有效;统一采用Modelica语言建模,所有模型基于同一套方程系统求解,可避免异构模型参数传递带来的精度损失;以设备为最小粒度构建系统模型,可保证系统模型架构与航天器真实物理架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的光测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等离子热障涂层基体材料镍基高温合金DZ125的残余应力.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等离子喷涂工艺下基体DZ125的残余变形场、残余应变场和残余应力,并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云纹干涉法与钻孔法结合测定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具有全场测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这对于采用光学手段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径向切割法,同时配以双曝光激光散斑干涉技术测量了冷挤压孔周残余应力分布,对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在微小区域内残余应力分布时具有简单,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舱内通风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重力条件下,自然对流消失,舱内通风系统造成的强迫对流可以确保舱内气体循环流动,从而保证舱内有害物质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回收。同时,通风系统驱动的舱内气体流动情况与舱内防火和灭火的研究也直接相关。对载人航天器舱内通风系统的研究涉及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是改善航天员生活、工作环境的必备工作,同时也为载人航天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散斑干涉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散斑干涉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适合飞机复合材料原位散斑干涉检测方法,并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载人密封舱安装内部设备常用的金属框架式或标准机柜式结构重量大、设计复杂等缺点,根据载人密封舱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内部设备安装结构,采用蜂窝夹层板搭接的结构形式,形成封闭板式框架;通过设计快拆和合页结构,解决了内部仪器设备需在轨快速维修的难题。模态和静力仿真分析以及静力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张柏楠  戚发轫  邢涛  刘洋  王为 《航空学报》2020,41(7):23967-023967
载人航天器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件小批量、无法通过多次飞行持续完善设计、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载人航天器研制中仍存在着参数化和模型化程度不高、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仿真验证不足、研制各环节缺乏数字化集成等问题,传统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方法已无法满足研制需求,亟需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针对载人航天器的研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载人航天器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体系,定义了需求模型、功能模型、产品模型、工程模型、制造模型、实做模型等六类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研制流程,包含系统设计闭环验证、产品设计闭环验证、实做产品闭环验证3个验证环节,并深入探索了各研制环节中不同模型间的传递与关联关系。以某型号载人航天器为应用基础,系统地验证了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中的氧分压分析监测关系到航天员在轨的安全与健康,是地面控制中心重点关注的关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分析及预测方法,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ARIMA模型对氧分压历史数据进行分解建模,并预测其未来趋势。通过对载人航天器氧分压在轨数据的实测分析,对历史数据拟合均方根误差为0.1537 kPa,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378 kPa,预测精度较高。该方法基于短期历史环境信息分析建模,实现对未来状态变化的有效预测,有效提升了现有预测方法的预测时长,提前识别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长期近地载人或者深空载人探测活动对人工重力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流体驱动的载人航天器人工重力新方案。基于旋转动力学分析了离心方法中作用力参数的影响,在电磁流体驱动产生人工重力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载人航天生理学研究评估的航天员在人工重力环境下舒适域范围设计了0.3g、0.5g和1g人工重力参数,讨论了不同人工重力需求下电磁流体环关键参数,并与传统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