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对钛合金作为复合材料桨叶包铁所作的研究,包括钛合金选材设计,表面处理、热成型工艺,成型后包铁的残余应力,以及与桨叶胶接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板材可以用于制造复合材料桨叶包铁.  相似文献   

2.
通过标准样件试验,获得直升机桨叶前缘包铁的静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应力集中系数,再应用应力集中系数对试验中获得的静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进行修正。本文最后以某型机桨叶前缘包铁为例,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其静强度结论和寿命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研制过程中的重量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桨叶已普遍采用复合材料进行设计和制造,本文阐述了复合材料旋翼桨叶重量设计与控制的原则,并从选材原则、结构布局、质量配平、工艺方法、铺层过程、重量调整等方面对重量及重量一致性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主旋翼桨叶在结冰气象条件下有结冰的危险, 为了满足直升机全天候仪表飞行的要求, 必须对桨叶采取结冰防护.本文针对某翼型直升机桨叶, 通过分析表面各项热流, 计算表面温度为零时极限结冰状态的临界速度, 确定了桨叶展向结冰防护范围为沿展向从翼根到翼尖0~95%;采用分析水滴在气流场中运动的拉格朗日法计算水滴撞击特性, 确定桨叶弦向结冰防护范围为上表面12%, 下表面33%.在此基础上对桨叶表面加热形式和结构进行设计, 可为直升机旋翼桨叶防/除冰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此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牛宏伟  郭海东  孙凤  张永峰 《推进技术》2021,42(5):1148-1153
为研究某推进式布局螺旋桨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评估发动机尾气防冰功能,对螺旋桨进行了飞行中的温度测量试验,在桨叶上布置了Pt100热电阻和K型热电偶,通过无线近距遥测系统实现信号传输,测量螺旋桨在不同高度和发动机状态飞行时的表面温度,结果表明桨叶前缘尾气显著影响区温度随半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桨叶最大厚度处温度则随半径增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飞行高度增加会导致桨叶温度显著下降,在同一高度内增大燃气发生器转速可引起桨叶温度小幅升高。根据相关标准和文献得到桨叶表面临界结冰判据,表明在5km螺旋桨防冰功能有效,在7km部分位置存在结冰风险,在8.5km防冰功能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某复合材料主桨叶疲劳试验提前破坏情况,并从结构设计、制造质量和试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找出了试验载荷超过了桨叶过渡段后缘抗屈曲能力是此次疲劳试验提前失效的主要原因,另外摆振刚度突变和模压桨叶质量差是导致在1000剖面附近开胶的重要原因。在第二次疲劳试验时,通过改进桨叶结构和制造工艺,调整试验载荷,最终获得了疲劳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Y7-200A飞机按照CCAR-25部进行了我国首次模拟冰型和自然结冰的飞行试验.试飞的目的是评定飞机在结冰环境中使用时,其性能和操作稳定品质下降的情况及剩余的性能水平是否可以接受.Y7-200A在机翼、平尾、垂尾前缘等部位采用了美国进口的气动式除冰系统,在螺旋桨桨叶、风挡玻璃、空速管和迎角传感器等部位采用电加温防冰系统.Y7-100及其选装型飞机各翼面上采用的是发动机热空气防冰,  相似文献   

8.
无轴承复合材料尾桨作为直升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制造质量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传统手工为主的制造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要求。研究了复合材料尾桨叶现有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在尾桨叶柔性梁成型过程中,使用自加温自加压成型系统,根据树脂黏性变化自主判断加压时机,实现了尾桨叶柔性梁的无故障制造。另外,通过采用胶接自加温工艺和自动化镗孔工艺,保证了尾桨叶制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结合当前现状,简述了尾桨叶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NH90的一般描述 1.旋翼桨叶翼型为法国航宇公司和法国航空空间研究院研制的QA3族翼型,桨叶呈12%至9%尖削、0.95R外桨尖呈抛物线形。4片复合材料桨叶由泡沫充填的2个玻璃纤维盒形梁的NIDA蜂窝后段件组成。用导电漆复盖的碳和玻璃纤维蒙皮使雷达信号特征最小。桨叶前缘有防腐蚀镍包条并把除冰系统罩在内。NH90复合材  相似文献   

10.
计入离心力影响的直升机旋翼翼型结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计入离心力影响的直升机旋翼翼型结冰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生成围绕翼型的贴体正交网格,然后用Navier-Stokes(N-S)方程求解黏性绕流流场.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水滴运动方程.其中,为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结合位移矢量的水滴所处单元寻觅方法.最后,结合桨叶工作特点,发展了一种计入离心力影响的三维结冰模型.通过与桨叶结冰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结冰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对比常规结冰模型,桨叶结冰量减少22.3%;若考虑桨叶的挥舞运动影响,桨叶结冰量进一步减少,表明了离心力及桨叶运动在结冰数值模拟中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剖面间的结冰量和冰形对比,分析并获得了桨叶结冰特征.结果表明离心力的影响程度随径向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下翼面结冰量随挥舞角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旋翼除冰系统加热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会导致其气动外形的破坏,严重影响飞行品质。为了提高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柔韧性和抗疲劳性,以镍铬合金细丝编织的金属网作为加热元件,并将其以展向布置的方式设置于桨叶中;通过设计,确定金属丝的直径、网格的尺寸,结合现有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制备出电加热试验件;对所制备的加热垫分别进行电热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实验室模拟除冰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加热垫温升速度可达2.5℃/s,面内温度均匀性小于2℃,实验室模拟除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研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主要特点,结合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复合材料桨叶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复合材料桨叶开发研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直升机的关键动部件,桨叶的抗疲劳设计技术是提高桨叶安全寿命,降低桨叶使用成本的关键。对于复合材料桨叶,特别是大型复合材料桨叶的桨根段疲劳特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关系也复杂。以本文从材料选择、总体构型、结构细节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大型复合材料桨叶根部段抗疲劳设计的思路、方法与措施,并简要描述了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翼型结冰特性,研究了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后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了桨叶不同剖面位置结冰类型、结冰厚度、沿不同方位角的升力特性变化,初步分析了空气动力作用对桨叶结冰增长的抑制作用,为国内直升机结冰试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守慎  高正  吕继淮  徐明 《航空学报》1991,12(11):575-578
 用直升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制造了“直升机”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悬停及不同桨盘载荷下诱发砂尘环境,考察了旋翼诱发砂尘对直升机的实际危害,测定了某些指定部位的砂尘浓度与作用力及砂尘粒度分布情况。理论分析,计算了机身周围旋翼诱导流场,并经实验检验了直升机旋翼诱发砂尘浓度、粒度分布规律及作用力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飞机结冰是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飞机结冰问题提出了保障结冰条件下飞行安全的等离子体冰形调控方法,开展了基于等离子防除冰冰形调控的冰风洞试验,进行了冰形调控规律的探索,并在无人机上对冰形调控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冰形调控可按照设计的布局防止结冰从而获得所预期的调制冰形;单个冰形宽度与弦长比即无量纲冰形尺寸(d/c)和单个冰形宽度与单个无冰间隙宽度比即无量纲调控比例(d/l)决定了调控效果;对于固定的无量纲调控比例,无量纲冰形尺寸比值在0.1~0.2之间时获得最佳的升力系数;无量纲调控比越低,机翼升力系数越高.在无人机飞行测试中,通过前缘冰形调制策略提高飞行气动性能的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机翼前缘全结冰,前缘冰形调制后,失速迎角延迟4°,在大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普遍恢复了20%~30%.本文给出了冰形调控的方法和调控规律,并指出选用合适的无量纲冰形尺寸和调制比有助于获得结冰条件下最佳的气动性能,同时通过无人机飞行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砂尘造成韧性材料的冲蚀损伤现象和损伤演化规律是冲蚀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相应冲蚀试验和数值仿真的分析 方法是揭示冲蚀机理的重要手段。回顾了砂尘冲蚀损伤研究的缘起和发展经历,在介绍砂尘冲蚀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 数值仿真研究的3种主流方法:有限元方法、无网格方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从数值仿真角度针对砂尘对韧性材料造成的破 坏模式、砂尘冲击姿态、砂尘冲击速度和形状、砂尘破碎对材料去除机制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冲蚀损伤机理的主要因素 和当前研究进展。砂尘对韧性材料造成的破坏模式通常分为材料凹陷、滑动、犁削、切削等4种不同机制;砂尘的冲击姿态决定了 材料的损伤模式;砂尘的冲击速度和砂尘的形状决定了材料的损伤严重程度;砂尘破碎现象对材料的去除机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某型飞机平尾前缘采用电热式防(除)冰系统,有效解决了结冰问题。但飞机停放及飞行环境影响易使平尾前缘电阻元件的绝缘电阻值超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平尾前缘电阻元件开展研究,通过测试、分析、试验,确定了更换绝缘材料、加温元件材料并改进了制造工艺,对电阻元件进行再制造,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某型飞机上进行了使用验证,可为同类飞机尾翼前缘防(除)冰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直升机尾桨桨叶地面结冰试验数据,建立了结冰桨叶的气动计算模型。对NACA0012翼型的气动特性计算表明,翼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然后根据所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别计算了某尾桨桨叶翼型结冰前后剖面的气动特性,发现结冰使桨叶翼型升力系数降低,阻力系数增大。最后采用动量一叶素理论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旋翼桨叶电加热除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直升机结冰保护研究现状,结冰保护设计气象条件情况及旋翼桨叶的主要除冰方法,并根据国外型号设计经验概括性地描述了直升机旋翼桨叶电加热除冰系统的组成、研制过程及相关试验,最后就桨叶迎面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热力计算和除冰组件疲劳及结构相容性设计等旋翼桨叶除冰研究应解决的关键设计技术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