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LEO卫星网络快照序列路由算法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京林  晏坚  曹志刚 《宇航学报》2009,30(5):2003-2007
快照序列路由算法中时间段的大小影响卫星网络路由性能以及路由表存储和更新代价。提出一种等长时间段快照序列路由改进算法,能够保证时间段内路径不中断。通过分析和仿真,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划分与丢包率、网络链路利用率、网络端到端延时的关系。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显著降低丢包率,而且随着时间段的增大,路径切换丢包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可以兼顾较好的网络性能和较低的存储需求。还提出一种星上存储的改进方法,能够进一步减轻星上存储压力。
  相似文献   

2.
LEO星座网络动态源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鹏  曹志刚  王京林 《宇航学报》2007,28(5):1295-1303
近年来,在低轨(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采用网际协议(IP)路由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文章论述了LEO星座通信网络的特点、拓扑结构和虚拟节点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泛洪路由的LEO星座动态源路由算法DSR-LSN(Dynamic Source Routing algorithm in LEO Satellite Networks),星座网络仿真表明,DSR-LSN算法具有网络路由状态稳定性好、时延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给出一种不依赖于中高轨道卫星作中继而只依赖星座自身星际链路实现卫星组网的方法,以满足通过星座自身完成网络测控;使用STK进行了星座设计,使用OPNET进行了星座与地面测控站的仿真建模;给出满足网络测控路由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组网方法和路由算法,能够满足小卫星星座网络测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DVB-S2标准中联合LDPC译码的16-APSK星座迭代软判决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大正  刘爱军 《宇航学报》2011,32(3):634-639
对DVB-S2标准中的16-APSK(幅度相移键控)星座软判决算法展开研究,在比特LLR(对数似然比)软判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译码的星座迭代软判决改进算法。经仿真分析发现,该改进算法在具有与原算法相近的误码性能的同时至少降低了一半的计算量,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星座系统能保证全球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成为卫星通信研究的热点。由于LEO卫星相对地面高速运行,星座的拓扑结构快速动态变化,路由问题一直是LEO卫星网络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基于准全球星星座系统,分析了LEO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特点,重点研究了路由算法。文章采用首选最短路径和次选最短路径的路由算法,对准全球星星座和Courier系统的星间链路性能通过分析和仿真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低轨星座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时延少、顽存能力强等优点,在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物联网、导航增强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星间路由是星座网络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其服务性能。众多学者对路由展开广泛且深入的研究。首先基于拓扑获取方式、传输数据方式、路由计算地点及计算方式等分类方法分析并归纳了低轨星座路由。其次从时间虚拟化、虚拟节点、动态拓扑更新路由以及拥塞避免角度介绍了典型路由及其改进,总结并对比了主要路由的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轨星座路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视频快照压缩成像掩模板编码模式对实际拍摄压缩图像解码恢复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较为欠缺以及真实图像恢复效果很难量化评估的现状,文章基于遥感卫星视频序列得到的仿真数据和视频快照压缩成像系统采集到的真实场景数据,使用两种深度学习算法——集成学习先验深度展开算法和基于3D卷积的快照压缩成像(SCI)算法,结合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度(SSIM)以及重构时间等量化指标进行重构效果评估,对掩模板的随机方式、掩模板的重复精度、掩模板的移动速度、景物的运动速度、背景的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主要试验结论有:1)高斯随机编码具有较好的重构效果,但伯努利随机中当成功概率p取0.59或0.58时(随机变量取1),重构PSNR值较高斯随机平均提升超过0.5dB,SSIM值提升0.004;2)当步长较小时,移动编码方式重构效果不如随机编码方式,当步长较大时(超过9像素),效果和随机编码相当;3)掩模板的重复精度方面,当探测器像元和数字微镜器件(DMD)仅沿着一个方向发生偏移时(相对偏移量小于0.3像素),对重构效果影响较小,当同时沿两个方向发生偏移时,影响较大(两个方向均为0.1像素,PSN...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轨同构星座覆盖资源在纬度上分布不均匀的不足,提出采用低轨混合星座提升覆盖均匀性的设计方案,并推导了满足全球任意点平均每天覆盖一定次数的最小卫星规模估算公式。针对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NNIA)约束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约束支配的改进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Modified NNIA),并以此设计了一种低轨混合星座优化平台来优化带约束的星座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NNIA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多样性上均优于非支配分层遗传算法(NSGA II)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可大大提高星座设计的效率。同时优化结果也表明低轨混合星座可提高覆盖的均匀性和大部分区域的覆盖次数,进而减少特定覆盖要求所需的卫星数目。  相似文献   

9.
周宇  尹增山  王龙 《上海航天》2024,41(1):77-83
针对传统分布式路由算法应用于大型低轨星座时拥塞控制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洪泛优化的分布式路由算法。该算法通过局部洪泛的机制收集星间链路的拥塞信息,以应对局部通信需求密集所导致的常见拥塞现象;通过局部路径优化,以较低运行开销实现了流量疏导和网络负载均衡。并且该算法可适用于多层低轨卫星网络结构,不会产生路由环路,对卫星随机故障具有宽适应性。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通信需求分布不均的高网络负载情况下能降低2%~10%的丢包率,并对网络随机故障具有鲁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马伟  肖嵩  周诠 《空间电子技术》2023,20(5):118-124
低轨星座网络流规划方法是提升大型星座网络性能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低轨星座网络流规划方法手段单一,难以兼顾全局性能优化与卫星自主灵活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策略的低轨星座网络流规划方法,首先根据业务特点对网络流进行分类映射,针对6类映射业务的QoS差异,分别采用集中式、分布式和源端路由等路由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将星座网络流规划问题抽象为求解带宽约束下的多源单汇网络最大流和多源多汇网络最大流问题,分别采用负载均衡路由和多约束QoS路由算法;对基于组合策略和单一策略的星座网络流规划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策略比集中式的传输时延低约20ms,丢包率低约9%,比分布式的带宽利用率高约42%,可有效提升星座网络性能,能够更好满足不同场景及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定位算法研究过程中,导航卫星星座中各卫星的运动参数,包括位置和速度参数,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生成仿真卫星运动参数。针对定位卫星星座的特点,推导了适用于进行算法研究的导航卫星运动参数的仿真公式。在此基础上,依据卫星定位用户工作的方式特点,给出了一种判断用户机可视卫星的公式。作为算例,最后给出了以GPS参数为基础的导航卫星星座运动参数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飞机等交通工具内的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不间断IP连接,并在卫星星座网络内实现IP路由选择功能,是未来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式网络技术的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IP路由选择功能,并降低了对地面网路的依赖,实现了对用户段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支持。在对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星地切换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移动路由器的快速星地切换和认证方法。通过NS2仿真试验,给出了新型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的传输延迟特性以及快速切换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网络结构是满足未来卫星星座发展需求的,星地间的切换是低时延的。  相似文献   

13.
多GNSS掩星大气探测卫星星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王珏瑶  李成  魏世隆 《宇航学报》2016,37(3):334-340
为减少无线电掩星(RO)大气探测星座的卫星数量并增加探测数据量,将北斗(BD)和GPS、Galileo、GLONASS共同作为探测信源,提出一种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概念和优化设计方法。融合先验大气模型和二维射线追踪算法,建立兼容多GNSS信源的掩星事件前向模拟算法,实现掩星事件快速精确仿真;给出多GNSS掩星大气探测星座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特性,降低了星座模型的复杂度;并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实现星座参数寻优。设计结果与COSMICII星座相比,卫星数量减少2颗,探测数据量增加了40%,探测均匀性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14.
蒙波  韩潮 《上海航天》2010,27(1):36-39,50
对用低轨子星座和椭圆轨道子星座组成的混合卫星星座实现不均匀覆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低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基于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异与非线性单纯形法综合的高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星座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设计的某混合卫星星座的整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5.
将星敏感器/红外地平仪的天文定轨信息与星间观测进行信息融合是消除基于星间链路自主定轨中星座整体旋转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两种定轨方法精度相差较大导致融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步 Kalman 滤波算法。该算法利用星敏感器观测信息能够有效修正旋转参数的特点,将星敏感器观测信息和星间观测信息进行分步处理和最优信息融合以消除自主定轨算法中存在的星座整体旋转误差,提高定轨精度。通过对Walker星座的仿真表明,利用提出的分步Kalman滤波信息融合算法,星座自主定轨60天后星座URE误差能够稳定在 1.5米 以内,且能有效消除星座整体旋转误差。  相似文献   

16.
多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星座结构复杂、卫星数量多,在某些特定场合、特殊时间内需要快速完成星座和卫星的选取和重组.采用一种快速选星算法和自组织网络相结合的策略,并应用于多卫星导航系统建模和多星座软切换领域,既避开了系统对象建模这一难点,同时又充分利用卫星星座间的相互关联性,极大的发掘多卫星系统本身的潜力.仿真结果表明,快速选星算法和自组织组网技术可以增强整个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性和自愈能力,以牺牲较少的定位精度来有效减少导航运算量,提高导航定位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称国标),提出一种用于国标全模式接收机的解映射改进算法。利用国标中的QAM星座图中符号与信息比特间的规律,简化解映射电路,同时实现多QAM模式的解映射模块复用。算法已在基于FPGA的国标全模式接收机中得到了验证,与传统解映射算法相比,算法既节省了硬件资源,同时还提高了系统速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轨星座机会信号导航中单星座构型和可见星数无法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可用性的难题,基于铱星、星链轨道参数,建立了单星座和混合星座模型,探究了各个星座覆盖重数、覆盖率及飞行器对上述星座的可见性。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器可见星数随飞行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飞行器最小观测仰角增大而减少,星链和铱星的融合可显著增加纬度60°以上区域可见星数。铱星对全球不同纬度、不同时间具有100%全覆盖;星链目前覆盖区域向两极拓展,对全球覆盖重数最大为56,最小为0,未实现全球不同纬度、全时段100%的覆盖率,但中国区域星链覆盖率均优于美国区域。星链和铱星的混合星座使全球覆盖重数优于10,不同纬度、不同时间覆盖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单星座。  相似文献   

19.
范丽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779-782,797
针对星座构形一体化设计时,由于约束条件复杂而导致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序列约束边界法和约束邻域排斥策略,以进化算法为基础构成了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了全球导航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解决综合考虑多种设计因素、具有离散/连续混合变量、无导数信息的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