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作缝线的凯芙拉-29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Kevlar 29纤维的表面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对Kevlar 29/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单丝拔出法、红外全反射衰减光谱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evlar 29表面化学接枝处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化学处理条件下,纤维的拉伸性能下降很小,表面化学接枝处理能大大提高Kevlar 29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
耐高温透波材料用RTM双马树脂基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拥有良好耐热性能和电性能的RTM工艺用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研究了树脂、树脂浇注体、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性能,试验证明该树脂适合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并具有良好透波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树脂是指热固性树脂中的环氧树脂、聚酰亚胺(PI)树脂、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酚醛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中的聚醚酮(PEEK)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醚酰亚胺(PEI)树脂液晶聚酯树脂等。  相似文献   

4.
未来小卫星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周以蕴 《卫星应用》1999,7(2):18-26,47
该回顾了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小卫星的军用途径和在通信,成像,情报,环境遥感和空间控制等方面的军事应用,提出了小卫星军事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国外卫星军事应用现状与发展情况;提出了全面支持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卫星军事应用的发展目标,实时支持战术行动是卫星军事应用发展的制高点,精确应用是卫星军事应用的发展方向,安全可靠是卫星手事应用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因素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卫星复合材料天线在轨工作的高、低温温度环境,选择了玻璃化温度在220℃以上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改性增韧环氧树脂作为新一代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的候选基体。在常温、极端低温-196℃和高温+150℃测试了两种树脂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参数,包括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层问剪切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等。同时,对统计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树脂在温度环境下的性能差异。最后根据强度差异、热膨胀性能差异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选择了改性增韧环氧树脂5224作为新一代卫星天线产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军用卫星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分析了卫星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论述了超光谱成像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在简单概括美国空军领域发展之后,重点分析了美国海国和NASA在超光谱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热塑性树脂增韧MBMI/DABPA复合材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韧性较高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树脂(MBMI/DABPA)作为对象,研究了共混热塑性树脂对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链刚性大的酚酞聚芳醚砜(PES-C)比刚性较小的酚酞聚芳醚酮(PEK-C)的增韧效果差,含端羟基的PEK-C增韧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G1c并不比普通封端PEK-C增韧的高,PEK-C分子量和用量的适当增加,有利于复合材料韧性的提高。共混12.5%的PEK-C,改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1c高达938J/m^2,碳纤维复合材料G1c为552J/m^2,比未增韧的T300/XU292提高163%。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和应用领域探讨了基于GPS的移动位置业务(MPS)的发展,介绍了移动位置业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应用的领域,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应用移动位置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来兴 《卫星应用》2004,12(2):35-40
卫星编队飞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完全崭新和开拓性研究课题,对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卫星来说,可以认为是一次空间应用革命。以国际典型应用实例介绍了卫星编队飞行技术发展现状,以应用需求为目标,提出并论述了三个对地观测卫星编队飞行方案;研究分析了卫星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论文叙述了热泵热水器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它的特点,并把它的应用经济性和其他热水器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在此基础上指出热泵热水器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无损检测技术(NDT)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概述了定量无损评估技术(QNDE)在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和使用寿命评估中的作用。并介绍了应用NDE技术的材料智能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人工智能,多媒体和灵境技术的由来和发展,重点介绍了仿真领域应用这三项技术的最新动态。探讨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发展海洋卫星及其卫星海洋应用的必要性和要求,介绍了海洋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目标,并对海洋卫星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阎秀英  蔡伟 《卫星应用》2003,11(4):27-3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发射并正常运行,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积极推广宣传CBERS-1产品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生产及应用成果。随着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后续星的发展,卫星的性能、指标的改进和提高,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卫星产品市场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6.
资源卫星及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安嘉欣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通过卫星获得的对地观测数据已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科研活动、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之中。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卫星遥感及应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  相似文献   

17.
就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和工程技术应用进行简要叙述,列举了近些年国内外该领域的科研动态,并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航天工程中的推广和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自适应波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原理和特点,讨论了自适应波束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最近国内外广泛应用、并有较大应用潜力的3种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即模压成型工艺(较详细介绍了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缠绕成型工艺和拉挤成型工艺,概述了它们的原理、生产、应用和发展情况。简介了固化工艺的发展,最后展望21世纪初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小卫星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闻新  闵学龙  王平 《中国航天》2004,(12):21-25
小卫星是伴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微机械、微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卫星光学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而出现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卫星的相关技术和市场应用有了一个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空间需求的增加,卫星应用的市场需求量也急速增长,同时更刺激了小卫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