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届中苏航空发动机学术交流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南京航空学院举行,来自南航、西工大、航空航天工业部606所、608所、624所、011基地二所等单位的42名代表及苏联莫斯科航院、喀山航院、古比雪夫航院、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航院的1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交流会是由南航和莫斯科航空学院共同发起,由南航负责组织的,意在加强两国之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INTEL计算机用户协会第二届全国单片机学术交流会及单片机应用成果展览会,于1988年5月10日—13日在我院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INTEL机用户协会江苏分会及我院自动控制研究所负责主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工厂、研究所和部队等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交流会,我院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3.
由航空工业部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结构动力学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0月13日至17日在湖南省岳阳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部属21个高校、厂、所和部外15个单位的代表共114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共84篇,内容涉及特征分析、动力响应、参数识別、随机振动、环境噪声、故障诊断等各个学科,绝大多数论文分别在4个分会场上宣读和交流,南京航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电机电器学术年会于6月13日—6月15日在我院召开。来自省内外60个单位的116名代表,共聚于本院荟萃楼宣读学术论文44篇,进行了成功的学术交流、情报交流和科技信息交流。 这次会议由我院303教研室为主承办,大会首先由特邀报告人,《中小型电机》主编彭  相似文献   

5.
受国防科工委委托,“红外隐身技术专题研讨会”于1986年9月23日至25日在我院举行。这是继今年6月隐身技术交流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有关隐身技术方面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航天部,兵器部,航空部及所属院校、研究所、空军、海军和中科院等23个单位56名代表。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航天部第四设计部和七○二研究所组织的减震技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研究、试验、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共计53个单位的87名代表。大会收到关于减震器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用阻尼材料进行减震的研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技术报告共36篇。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理事、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部七○二研  相似文献   

7.
由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第三设计部主持召开的战术导弹强度与环境技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广西柳州举行。来自各有关设计、制造、试验、研究与教学各方面近30个单位的9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向会议提出了近80篇技术报告。会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黄文虎教授作了题为“结构动力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王锋教授作了题为“断裂力学在飞航式导弹上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ICEFM会议是由中国庄逢甘教授等人发起的,第一届会议于1991年6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第二届于1994年7月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本届(第三届)于1997年6月3~6日在莫斯科Korolev地区举行,会议是由CentralResearchInstituteofMachineBuilding(TSNIIMASH)组织举办,会议主席是该单位的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设计家V.F.UTKIN。参加这次会议的一百多名代表中,除俄罗斯外,还有中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法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的代表。由于会议的组织者临时更改日期,致使到会的外国代表仅有计名左右,远远比前二届少得…  相似文献   

9.
今年11月9日—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第三届机械阻抗和参数识别技术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筹)委托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哈工大主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99个单位的157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宣读,交流了70余篇论文。我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代表4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宣读了五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IMAC会议(原名“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现称IMAC国际结构动力学会议)于2011年1月31日~2月3日在美国弗罗里达州首府Jacksonville市召开。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五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连续了29年的国际振动工程界盛会。IMACXXIX会议共有三百多篇论文,分成58个分组会,在7个会议室,进行了四天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八专业信息网联合主办的1995年技术交流会议1995年9月18日至26日在四川省汉川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哈尔滨、绵阳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代表69位。这次会议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应征论文94篇,录用69篇。有57篇论文在会议人宣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二所科技委主任黄怀德研究员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的进展》的报告,总结了“八五”期间本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九五”航天发展战略计划纲要作…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0月15日至16日,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织召开了《DQY-6000电动气流相声器》鉴定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航天部有关单位等22个单位从事声学和振动研究工作的教授、专家共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产品由航天工业部七○二所研制。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声功率:6000声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8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53名代表,交流技术报告19篇。会议是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竞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副主任戚发韧,北京环境工程试验中心副站长柯受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一系副主任季南等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七机部副部长李绪鄂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还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月5日由航空航天部军机司主持,在南京航空学院召开了“微波暗室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单位和代表有:部军机司,部成果办,207所,620所,6Q1所,611所,8511所,东南大学,机电部14所,机电部924厂,空军军代表,空一基地等专家、教授14人。鉴定委员会在听取汇报和审阅全套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做了现场测试,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成立于1985年8月,决定我院为该学会的挂靠单位。1986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备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除筹备组成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3个单位40余人。著名力学家、筹备组组长胡海昌教授主持了会议。我院党委书记吴明、院长余承业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第八专业信息网“99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于 1999年 11月 4日~ 11月 10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会议由一院 70 2所主办 ,5院 5 11所、中物院力学所共同协办。会议收到论文 82篇 ,参加会议代表 6 8人。包括的内容有 :·各种宇航飞行器及特种结构的结构设计、强度分析、动力学研究、环境预示技术等。·各种宇航飞行器及特种结构的飞行和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测试技术以及试验设备的研制等。通过与会代表及专家评委的认真评选 ,本次会议评选出了 6篇优秀论文 ,分别是 :《KM6载人航…  相似文献   

17.
我院103研究室副主任朱德懋副教授于4月6日—10日去美国,参加了由美国航空、宇航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和美国直升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十二届结构、结构动力学与材料会议,以及美国航空、宇航学会举办的动力学专家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回国后,他于5月中旬就此在院内作了汇报性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学术交流和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我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640、629研究所、上海航天局及其有关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学院、29试验基地和南京航空学院等30多个单位的代表100名,航天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黄志澄研究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及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成员施金苗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第18届IMAC(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近年来改称为IMAC国际结构动力学会议)于2000年2月6~9日在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市召开。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650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连续了18年的国际振动工程界盛会。IMACXVIII分成37个专题,总共310篇论文,49个分组会进行了四天的报告和讨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结构动力学计算的挑战”。大会特邀美国MathWorks公司主席和首席科学家CleveMoler博士作了题为“数学软件的演进”的大会报告。报告对近50年来,包括著名的MATLAB在内的数学计算软件的发展作了总结。为体现本届会议的主题,由专家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20.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2000年展望情报信息交流会1987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0个单位的84名代表。会议收到报告53篇。情报交流会就强度与环境专业2000年的发展预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报告涉及到今后机动战略战术导弹,天地往返系统和大型空间站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