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天》2009,(12):14-16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初见钱学森的印象、在工程力学研究班学习、从事早期卫星准备工作、合作进行远程星际航行后续研究、航天名词规范及航天科普宣传等多方面,回忆了钱学森对自己的引导、指导和教导。  相似文献   

3.
<正>孔祥言教授曾于1963-1964年期间接受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以下内容是孔祥言教授口述整理而成。投身祖国力学研究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郭沫若请他组建力学所。1956年1月6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同年9月13日,我到力学所报到,加入了钱学森具体负责的小组工作,从此开始与钱学森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钱学森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1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铁道机械工程专业,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1955年回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968~1969)。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组织和实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上,同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辽宁省复县人。1958年毕业于前苏…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深空探测的目的和必要性 深空探测又称宇宙航行.包括空间探测器在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航行(航天)和太阳系外的恒星际空间航行(航宇)。这里所谓“深空”是指距地球等于或大于地月距离(38.4万公里)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0,(10):42-43
1958年以后我就跟钱学森认识了。1958年,上海市委找我,要我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当时赵九章先生和钱学森先生、张劲夫还有中国科学院的几位同志向党中央建议要发展人造卫星。这个上海机电设计院就是钱学森他们在北京中科院成立的三个设计院之一。1958年上海机电设计院从北京迁到上海,代号1001。就是搞航天的总体(注:1001当时指卫星总体设计和火箭研制),1002是搞控制的,1003是搞一些遥感器。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航天学航天学是一门航天基本原理和指导航天工程实践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又称星际航行学。它是各种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应用于航天工程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从事航天活动的理论基础。航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航天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火箭结构分析、航天器结...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回顾了20世纪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成就,重点展望21世纪航天技术在人造地球卫星、空间运输系统、空间站和空间工业化、月球基地开发、载人火星飞行、空间电站、恒星际航行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扩大空间技术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主席先生,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第4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宇航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欢聚这里,共商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大计,这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请允许我...  相似文献   

10.
正"黄顺基教授与钱学森曾多次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在科学研究上得到了钱学森的多次指导。以下内容是根据黄顺基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在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关心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对钱学森的认识,以及钱学森对我的影响4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航天器研制中的可靠性需求出发,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可靠性工程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美国可靠性工程的特征,针对航天器可靠性工程在可靠性专职人员的配备、可靠性设计及应用、可靠性试验验证技术、软件可靠性技术、在轨管理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航天器可靠性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关键系统之一,对运载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深入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发展现状,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发展需求,结合我国航天发展和基础工业实际情况,从材料、结构形式、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结构系统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关键技术,对提升运载效率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我国航天器名的英译用汉语拼音的不足;建议我国航天器的英译名以意译为主,音译为辅;提出了航天器名意译的原则和我国全部航天器按意译的英语名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上存在欠缺。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pace programme of interest to potential use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launch services. A brief history is included along with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censing requirements of the US government. The rationale behind Aussat's choice of the 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likely future for Chinese launch services in the West.  相似文献   

17.
星球着陆下降发动机探测器在外星上进行软着陆时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软着陆的成熟的发动机,对比较典型的月球和火星着陆下降发动机的特点和种类进行总结,提出了我国着陆下降发动机的方案设想,为我国着陆下降发动机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月球测图技术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国外有关测绘技术和方案,对国际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CCD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我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并对月球探测器三维遥感数据的信息成像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数据表示、处理和存储进行论述;建议“采用组合CCD相机和成像光谱仪的月球三维遥感”作为我国环月遥感立体测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美国典型自主飞艇探测器的研究现状、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支撑技术。针对我国未来的深空飞艇技术发展,提出以火星应用为重点,促进在智能自主控制、新型材料、同位素热电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并与地球临近空间飞艇技术的发展彼此借鉴等建议,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行星探测发展思路及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外小行星探测的发展状况,指出小行星探测正从飞越和伴飞探测向表面软着陆取样返回探测发展,从无人探测向载人探测发展,向多目标探测以及与新技术验证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我国小行星探测应分4步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建议,并论述了小行星探测包括载人小行星探测需要解决的轨道设计、自主采样等关键技术。以上建议和研究可为我国制定小行星深空探测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