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带锁紧结构用于卫星上高压气瓶的安装固定,通过对包带施加预紧力矩而抱紧气瓶.气瓶在使用中伴随有较大压力变化而产生膨胀和收缩变形.为适应气瓶的变形并且保持安装的刚度要求,包带在不同气瓶压力下需施加不同的预紧力.为获得合适的包带预紧力,文章提出了确定包带预紧力的试验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确定了不同压力状态下的包带预紧力,满足了气瓶在卫星不同阶段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试验模态分析法研究结构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几年该领域的发展成果,讨论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进行动力学研究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供导弹及地面车辆总体设计人员参考,以便优化总体参数,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改进电磁阀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公槐 《航天控制》2001,19(3):75-80
从建立螺管型电磁阀的数学模型入手 ,给出了不同保护回路的阀门开、关时间表达式 ,从而寻找出提高阀门动态特性的途径 ,并给出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卫星成本预测的决策对象分析入手,研究了卫星工程和卫星成本的结构,同时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卫星成本预测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之上,把在其它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成熟的动态建模的思想及技术引入到了卫星成本预测模型之中,并结合卫星自身特点,对适合于卫星领域成本预测的动态模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获得了一种动态建模结构。  相似文献   

5.
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具有低频调谐吸声能力,但现有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质量较大,限制了其在对运载效率有极高要求的火箭上应用。为此,在常规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轻质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构型,设计了2种吸声频段互补的结构单元,并对其开展吸声及隔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轻质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在100~500 Hz频段内吸声系数基本上都在0.5以上,隔声量提升达5.1 dB;此外,轻质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密度仅为18 kg/m3,相对于传统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减重达80%。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的芯片参数测试系统大多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本文讲述了基于STC12C5410AD单片机自主设计的一种多功能可扩展性强的芯片参数或动态特性的测试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操作员利用计算机就可控制一整套测试步骤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与繁琐的手续。该测试系统成本低,应用程序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一种测量介质是低温高速流体介质时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的模拟试验方法,即测出传感器在常温条件下,在介质为不同速度的空气中的响应时间,然后根据传热分析,推算出传感器在实际工作情况下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还给出了一种验证试验方法,即传感器和标准传感器同时参加发动机试车搭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拟试验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和多快好省的,具有很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玉峰  李玲丽  潘宗友 《宇航学报》2014,35(11):1318-1325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固有特性,针对钛内衬(TA1)/碳纤维(T1000GB)缠绕柱形复合材料气瓶进行了特性分析和应力-应变检测。总结了内衬特性和复合层特性对气瓶产生的各种影响,根据柱形气瓶环向应变和纵向应变实测数据分析了瓶体应变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参数,找出了瓶体强度薄弱区,为结构优化和同类产品设计提供了可靠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伸展悬臂梁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Lagrange方法推导了伸展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伸展速度、加速度对梁动态特性的影响。对悬臂梁在不同的伸展规律、不同的外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伸展长度、速度对梁的动态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摇摆条件下惯性平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惯性平台系统可以隔离角运动的技术特点为惯性仪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轴端摩擦力矩的存在,将导致基座的摇摆运动对平台台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引起台体各轴的附加常值漂移即平台摇摆漂移。对于摇摆漂移的产生机理,国内外主要集中分析了运动学耦合原因。本文根据平台系统的稳定工作原理,首次通过建立平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详细分析了摇摆条件下平台的动态特性,从平台动力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产生摇摆漂移的机理。结果表明,被稳定的台体各轴的运动特性是绕各轴摩擦力矩以及其余两轴角运动等导致的综合运动,既有单纯的跟踪运动,也有复杂的耦合运动,只有沿陀螺仪自转轴存在角运动,同时存在陀螺仪浮子转角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台体的摇摆漂移。  相似文献   

11.
黄龙飞  尚志  柳宁 《航天器工程》2015,24(3):100-106
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是对大型变结构航天器精确控制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分析了国外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领域的工程应用。其次,从在轨运行过程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出发,对在轨辨识方法的工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总结了开展制约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工程应用的条件。最后,对航天器质量特性和模态参数在轨辨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可为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在我国未来大型变结构航天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回路耦合CPL系统瞬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有毛细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的多流体回路耦合系统将会成为未来大型航天器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针对单个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apillaryPumpedLoop,CPL)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进行的非常深入。建立了与两个液态水单相流体回路直接耦合,与两个空气通风回路间接耦合的多蒸发器CPL系统,并通过实验对该系统的瞬态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不仅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而且与单个CPL相比,针对多回路耦合CPL系统的实验更加侧重于系统整体的协调运行特性,体现出了某些独特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非自燃推进剂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特性,并分析了点火起动程序设计、烟火剂点火器和复合固体引燃器的试验过程,结果表明;应用烟火剂点火器和预设固体引燃器,不仅能保证点火起动安全无误,而且还适用于多种非自燃固液发动机的点火 。  相似文献   

14.
多星分离是一箭多星成功发射之关键技术,为保障卫星在轨顺利分离,需要在地面开展相关的分离试验及其仿真验证。本文针对带橡胶夹层的卫星自旋分离过程,进行了卫星分离地面试验方案设计和数值仿真。首先,给出了卫星分离地面试验设计方案;其次,采用自然坐标法分别对不带工装和带有工装的在轨卫星分离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仿真分析;最后,研究了卫星-工装整体动力学建模及分离过程中带工装结构和不带工装结构对卫星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短时大推力发动机立式试车架动态特性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前置多喷管大推力短时间特种发动机点火试验的立式试车架,设计中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间站盘绞式(FASTMast)伸展机构在轨工作的承载与变形特点,从理论角度对以伸展机构后屈曲柔性条作为弹性支承的屈曲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后屈曲柔性条达到临界刚度之前,伸展机构屈曲模式表现为肘关节运动,与伸展机构对角拉索无关;达到临界刚度之后,屈曲模式表现为欧拉屈曲,而后屈曲柔性条的刚度与其截面惯性矩成正比。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其它同类机构的设计和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亚跨超声速返回舱动稳定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波罗”、“联盟号”和“海盗号”等返回舱与行星探测器研发阶段,动稳定特性严重影响着降落伞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章采用风洞自由振动试验方法,研究有/无前端框两种返回舱外形的动稳定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返回舱外形动稳定导数的量级在全马赫数范围内都很小,在亚、跨声速,甚至超声速范围均出现动不稳定现象。该现象与返回舱分离区绕流特性密切相关。返回舱的动稳定导数随攻角的起伏变化很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在亚声速和跨声速范围,返回舱的动稳定性呈现明显的极限环振动特性。有/无前端框模型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有前端框模型和无前端框模型动稳定性规律比较接近,但是由于前端框表面绕流影响,无前端框模型的稳定性比有前端框模型要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18.
逯婉若  黄智勇 《火箭推进》2004,30(6):11-14,41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主涡轮的性能试验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涡轮性能吹风试验系统的配置、模拟试验参数的选择、性能换算方法的确定和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同时对热试车后涡轮性能的计算也作了介绍,并将热试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肯定了模拟试验的正确性。最后就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间核动力航天器涡轮盘表面温度过高和温度梯度较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预旋涡轮盘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预旋2种冷却结构下的涡轮盘表面换热特性,研究了旋转雷诺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无预旋结构相比,预旋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氦氙冷却气流与涡轮盘的对流换热系数,降低其表面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最高温降可达63.1 K。随着旋转雷诺数增大,涡轮盘表面最高温度降低,轮盘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增大,采用预旋结构的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比无预旋结构增大13.4%。  相似文献   

20.
双翼箱式航天器太阳光压干扰力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航天器姿控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光照条件下航天器所受到的太阳光压干扰力矩。本文针对双翼太阳帆板、面板式天线阵、箱式主体构型航天器,采用几何方法,详细讨论了航天器各表面的受晒情况,推导了不同太阳光入射条件下航天器各面所受到的太阳光压力矩数学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将其应用于某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卫星姿态动力学仿真中,得到了相应的太阳光压干扰力矩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