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雨 《中国航天》1997,(11):11-13
基斯特勒公司加紧实施K┐1运载火箭计划晓雨美国新崛起的运载火箭厂家基斯特勒宇航公司已即将完成其两级、可完全重复使用的K-1商用运载火箭的详细设计,并已开始了制造工作。如研制成功,这种可高频度定期飞行的运载火箭系统将能像定期货运航班一样运行,预计每次飞...  相似文献   

2.
NK-33将用在美K-1运载火箭上NK-33发动机在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进行试车美国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将从明年初起开始对12台俄制NK-33火箭发动机进行改装,以便用在美基斯特勒宇航公司新型K-1运载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上。总共70台这种发动机中的12台...  相似文献   

3.
沈怡 《中国航天》1997,(12):33-34
K┐1火箭将使用的俄制发动机交付美国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最近又从俄库兹涅佐夫联合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联合体收到了34台由该联合体制造的NK-33/NK-43液体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在经过改装后用作基斯特勒公司K-1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K-...  相似文献   

4.
阿里安5首次发射的有效载荷──团星钟雨欧洲新型阿里安5运载火箭将在今年夏初进行首次发射,随后在年底进行第二次发射。这两次发射将分别携带4颗四星和大气再入验证装置,两者的总价值达5.5亿美元,牵扯了欧美几十家承包商。阿里安5首次发射的时间此前定在5月1...  相似文献   

5.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孙广勃能源号运载火箭(谢尔顿代号K-1,美国代号SL-17)及与之相关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历史要追溯到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与美国进行登月竞赛,前苏联在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行了N-1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射。从...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K-1运载火箭的回收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回收质量分别为10t和20t的两级运载火箭的回收方案设想。文章指出,根据现有的回收技术水平,对运载火箭的回收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运载火箭飞行计划日本第三发H2运载火箭于1995年3月18日首次将两颗实用卫星送人预定轨道。由于1994年8月在轨道上的ETS6(工程试验卫星)和Express航天舱于1995年1月15日浅人太平洋遭到的失败,使经济损失达5.75亿美元,日本需要...  相似文献   

8.
长征系列火箭连续十次发射成功中卫-1号卫星顺利进入轨道本刊讯5月30日18时整,我国研制生产的长征三号乙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2984公斤重的中卫-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2次飞行,也是自199...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1998,(5):14-15
H┐2火箭发射通信工程试验卫星失败造价3.75亿美元、对日本今后商业通信与中继卫星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颗试验性卫星2月21日在用H-2运载火箭发射时因火箭第二级LE-5A发动机出现故障而被留在一条无用的轨道上。这是日本航天计划史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运...  相似文献   

10.
子力 《中国航天》2002,(4):24-26
欧洲空间局的“环境卫星”于今年2月28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由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一耗资近25亿欧元(约合22亿美元)的项目是该局“生活行星”计划和拟议中的“全球监视、环境与安全”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01年年中开始,该星一直在库鲁新建的一座有效载荷处理设施中进行测试检查。今年1月份修改后的阿里安5火箭发射程序得到批准,“环境卫星”随即进入发射准备阶段。修改发射程序是为了防止阿里安5去年7月发射失败的悲剧重演,那次失败造成一颗日本通信卫星报废,另一颗属于欧空局的卫星———…  相似文献   

11.
天兵 《中国航天》1996,(8):13-16
阿里安5火箭首射爆炸天兵6月4日是令欧洲航天界兴奋的一天,因为经过上万人十余年的努力,耗资高达70余亿美元的欧洲空间局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5就要在这一天首次升空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多少人尽心竭力,甚至献出了生命(去年5月在进行主发动机试验时曾造...  相似文献   

12.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天顶号(俄罗斯/乌克兰)李双庆天顶号(SL-16/J-1)是前苏联运载火箭家族中较新的一种型号,是1969到1972年前苏联四次试射N-1(SL-15/G-1-e)巨型登月运载火箭失败后20多年间研制的第一种全新的运载火箭(其它均为...  相似文献   

13.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J-1(日本)孙广勃日本有两个航天机构负责研制和使用运载火箭。宇宙开发事业团主管的是液体系列,包括已退役的N1、N2、H1和目前正在使用的H-2;宇宙科学研究所则负责发展M系列团体运载火箭。H-2火箭主要将用于发射新型应用卫星,而正...  相似文献   

14.
李双庆 《中国航天》1995,(10):32-34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旋风号(俄罗斯/独联体)李双庆旋风号是前苏联于60年代中期在SS-9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属谢尔顿编码体制下的F系列中型运载火箭,共有三种型号,其中F-1-r(SL-10旋风1)已退役,F-1-m(SL-11旋风2)和F-2(...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射H-2火箭日本的H-2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和10吨耗资近250亿美元、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的日本H-2运载火箭已于2月4日早7点20分在种子岛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首次发射获得成功。这次的有效载荷是轨道再入试验件(OREX)和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1997,(1):36-36
俄罗斯为N1登月运载火箭研制的NK-33液体火箭发动机可能将用在两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美国卫星运载工具上。这种发动机目前正在由美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进行改装和推销。除将用在基斯特勒宇航公司的K-1火箭上外(见本刊去年第12期报道),另一家公司还有意把它用在一种亚轨道航天飞机上。据预测,2002年之前,低地轨道卫星商业发射将有80亿美元的市场。上述这两种新运载器方案正是为抢占这一大市场而来的。基斯特勒公司K-1运载火箭将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向外推销。这种火箭将在1998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一年后投入使用。该项目将利用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7.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2):32-34
作为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个步骤,美国航宇局于1998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先后将两颗探测器送往火星。其中先行一步的火星气候轨道器(MCO)经过6.65亿公里的飞行,终于在9月份飞到了火星,但在准备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时,却不慎失手,让关注它的人们大失所望。令人吃惊的是,此次事故的原因竟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失误终点线前的遗憾火星气候轨道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制,重629公斤,星体结构高2.3米,宽1.65米,太阳能帆板长5.5米。该探测器是由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7425型运载火箭送上飞往火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1998,(8):20-20,23
比尔宇航公司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美国达拉斯新近成立的比尔宇航技术公司正在进行称为比尔宇航(BA)-1的一次性使用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的初步设计。这种新型火箭可把7.7吨的有效载荷送到290公里高的圆形低地球轨道,首次发射初步定于2000年1月进行。比尔宇航公...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按栏目分类,标题后第一个数字为期号,第二个数字为页码)中国报道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1-3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运载技术1-4我国空间技术更上一层楼1-9“九五”计划期间中国航天创辉煌1-12珠海航展上的中国导弹1-14我国“十五”期间将发射30余颗卫星和多艘飞船1-17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并回收成功2-3透视太空实验室2-5我国首颗“种子卫星”将上天2-8“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工程科技论坛在京举行2-10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2-1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3-3中国…  相似文献   

20.
晓秦 《中国航天》1996,(5):23-25
美选定发现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晓秦美国航宇局已确定了发现系列空间探测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这次任务所使用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共需耗资1.996亿美元,卫星称作星尘(Stardust),由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设计,将采集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原始物质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