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或宇航技术。这项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获得蓬勃发展的一项现代高技术,也是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声誉和人民生活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一项技术。现在,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或参与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各类卫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早已认识到空间技术的重要性,在1958年就开始了人造卫星方面的工作,并从1965年起开展人  相似文献   

2.
应急空间技术——军事空间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钧屏 《卫星应用》2007,15(1):33-41
着重对应急空间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内容及其发展途径作一综合介绍。应急空间技术可以满足当前军事空间发展的多项迫切需求,特别是技术和成本两者兼优的发展战略,受到政府和决策部门的重视。从未来战争的联合作战战略看,它将是军事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研究及技术部(BMFT)的一份政策报告中说:“一项没有提高联邦德国技术竞争力的经济政策,是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在提到空间活动的好处时,这份声明概括了使西德成为西方空间技术先进国家之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第六届亚太地区空间技术应用多边合作大会于9月18~21日在京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的300多名官员和贵宾出席了本次会议,交流各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共商利用空间技术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事。本次会议是新世纪的首次亚太空间多边合作会议。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代表中国政府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在新的世纪,陆地、海洋、大气层的活动空间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空间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人类扩展新的活动空间,开发利用新的能源。中国政府将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1,(6):45-4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了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遥感卫星和小卫星四种卫星系列平台,为实现21世纪我国卫星工程研制“快、好、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卫星研制平台化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卫星研制集成化技术,是优质、快速、低成本卫星工程研制的根本保证。这一技术的实现。必须以成熟的设计、各项指标的合理配置等为依托,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志。 多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加速我国卫星研制步伐,增强可靠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工程的研制和组织管理中,确定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要保持我国在空间领域的优势地位,必须加强适用于空间技术及应用的新方法、新手段。太赫兹(THz)技术为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对THz波空间应用技术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文章介绍了THz波的性质及特点,综述了THz技术在雷达、通信、遥感及航天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THz波在空间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促进THz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组于5月14~17日召开了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以及东方红卫星公司等5个单位,与会代表共50人。大会首先由总装与环境工程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向树红致开幕词,他指出:“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空间技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促进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航天器环境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不断开拓环境工程与可靠…  相似文献   

8.
薛晓亮 《中国航天》1991,(7):11-11,16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对星际探测活动的兴趣日益增加。在今后10年中,将进行50多项重要的星际科学探测计划。新型的航天探测器将用来探测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在50多项探测计划中,有许多项都是政府间的合作项目,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航宇局计划于1993年将其火星观测器送入火星轨道,开始对火星大气层和地质进行观测。1994年,苏联将发射2个改进型的火卫一探测器。苏联的  相似文献   

9.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开发了多项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0.
子力 《中国航天》2007,(4):10-13
(1)“阿尔及利亚星”(Al-SAT)1 “阿尔及利亚星”1是一颗微小遥感卫星.2002年11月由俄宇宙号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萨里公司是根据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技术中心(CNTS)的一项诀窍与技术转让计划研制该增强型微小卫星的。“阿星”1是CNTS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的第一步。该卫星计划由卫星、设在阿尔及利亚阿尔泽的任务控制中心和在萨里公司进行的阿方技术队伍动手培训工作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1,(2):10-10
本刊讯为了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从2000年开始举办工程科技论坛。论坛面向社会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影响日益扩大。空间技术是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在21世纪将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总结和交流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就,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于2001年2月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专题论坛。这是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六次工程科技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办,主要内容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和中国卫星技术的成就与展望。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09,(12):14-16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3.
武宣 《卫星应用》2012,(5):37-4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还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有关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应用设备的研制业  相似文献   

14.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破土动工国家重点工程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10月28日在北京西北郊破土动工。这是为满足我国应用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研制试验向高水平发展需要建造的又一座现代化航天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奠基典礼并讲话。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空间技术正处在应用卫星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家对卫星应用广泛而迫切的需求,加速了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卫星应用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 言   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 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有 6500多个,岛屿岸线约 1.4万多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近 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有 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 13%的沿海省、市、自治区。因此,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监测海洋,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1,(3):137-13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国家空间技术领域,尤其是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大力推进与高校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空间技术应用新领域,推动国家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1):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的成功发射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徐福祥 《中国航天》1999,(10):30-3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顾我国空间技术的光辉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中国空间事业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步伐发展起来的。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科技人员不懈的探索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增强国防实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发展我国建立自己的空间技术研究中心的构想始于中国航天创建初期。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此后,中央就把人造卫星列入国家重点项目。1968年2月,中国空间…  相似文献   

20.
吴清才 《卫星应用》2003,11(3):11-14
载人航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医学工效学技术、航天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反映。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有利于带动我国机械、电子、材料、信息、加工、医学工效学、航空航天等多领域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立我国空问科学体系,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科学技术、知识经济、人才培养和科教兴国等各方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