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邦治 《中国航天》1999,(9):28-29,32
三、中国应在宇宙探测中有所作为  (一)宇宙探测与研究关系到全人类,也关系到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究人类进驻新疆域的可能性与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作用,这是航天科技工业肩负的四大艰巨的使命,也是其着重搞好知识创新和整合、实现产业化的目的之所在。宇宙探测与完成航天的四大使命密切相关,也是实施和完成四大使命必经的途径。从宇宙探测的四大内容(对地球进行全球性综合探测与研究及对太阳、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环境的探测与研究,空间天文探测与研究,空间物理探测与研究以及生命与宇…  相似文献   

2.
深空探测是人类对月球及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的探测活动。它通过对月球、太阳、太阳系内地球以外行星及其卫星、小天体和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外宇宙空间等的探测,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太阳及小天体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性影响.太阳系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是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定居太阳系其它天体的第一步。深空探测主要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行星际探测和星际探测。通过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深空的探测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月球与行星探测是人类深空探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研究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起源与演化、开展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全球迄今已发射了200多个深空探测器。我国探月工程已经圆满实现"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的"绕"和"落",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回"——月球样品取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于2020年左  相似文献   

5.
正深空探测是在卫星领域、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和宇宙空间进军的探索。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大行星之一,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火星探测对探索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研究地球的演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电源系统是航天所有设备工作的电源,它是电能产生、储存、变换、传输分配和管理的重要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供电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器实现功率调节。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承担了火星车太阳电池电路、火星车锂离子蓄电池组、火星车电源控制器产品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深空探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深空探测的目的和必要性 深空探测又称宇宙航行.包括空间探测器在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航行(航天)和太阳系外的恒星际空间航行(航宇)。这里所谓“深空”是指距地球等于或大于地月距离(38.4万公里)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随着人类空间探测活动范围的扩大及探测任务进一步趋于多样化,深空探测的新型推进技术、探测器智能自主技术、新型传感器和载荷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正在进一步研发,将列入今后的深空探测计划去实际应用。(1)电推进与核推进技术对于深空探测来说,找到快速、高效的推进方式是很重要的。由于传统火箭并不适用于更深一层的宇宙探测,深空探测中的电推进和核推进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已引起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电推进具有…  相似文献   

8.
我国空间望远镜展望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马品仲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宇宙,更精细地观测天体和研究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详细情况,探索宇宙起源、年龄和黑洞秘密;确定类星体、彗星和遥远星系的化学成分、温度、运动和物理特性;建立恒星光度标准,研究其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9.
空间天文学是空间科学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红外观测对于研究行星、恒星、星系及宇宙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探测类地行星系统和研究生命的起源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晓秦 《中国航天》1996,(5):23-25
美选定发现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晓秦美国航宇局已确定了发现系列空间探测计划中的第四项任务。这次任务所使用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共需耗资1.996亿美元,卫星称作星尘(Stardust),由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设计,将采集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原始物质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三)美国的空间探测为探索宇宙奥秘,发展宇宙科学,促进航天技术发展,同时也为了同苏联开展太空竞争,美国同前苏联几乎是同时开展了月球、行星和行星际探测。1.月球探测美为给阿波罗载人登月做准备,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徘徊者号、勘测者号、月球轨道器号等探月器,尔后...  相似文献   

12.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月球深测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然地成为空间探测的第一个目标。自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以来,美、苏两国已发射了60多个月球探测器和登月载人飞船。对月球探测的方式有:(l)在月球近旁飞过或在其表面硬着陆,利用这...  相似文献   

13.
尤政  李滨  董哲 《中国航天》2005,(7):27-31
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技术意义。由于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航天器编队适宜进行深空观测等科学使命,所以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就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欧若干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使命,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拉格朗日点在深空探测中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实践四号卫星遨游太空成果斐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制的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自今年2月8日按预定程序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顺利飞行到9月上旬,卫星已绕地球飞行近500圈,接收的空间探测和工程试验信息约1000兆比特(1000...  相似文献   

15.
正"起源光谱释义资源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进行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是"新边疆"计划中继"朱诺"木星探测任务和"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任务之后的第三个任务。该任务于2016年9月8日采用"宇宙神"5-411运载火箭发射,主要目标是采集原始碳质小行星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使科学家更多了解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增强对近地空间危险和资源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先驱者服务于未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3,(11):F0002-F0002
据欧洲空间局的官网报道,已经酝酿11年的“蜂群”卫星星座(Swarm)将于11月14月由俄罗斯“轰鸣”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蜂群”是欧空局继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任务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和“克里塞特”2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后实施的第四个地球探测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演变过程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正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航天活动的重要领域,通过深空探测能够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深空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60多年来,各航天大国从未停止过深空探测的脚步。由于火星在自转周期、地形地貌等方面与地球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火星探测一直是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热点。人类开展火星探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实现了飞越、环绕、着陆、巡视、飞行等多种形式的探测,在火星大气、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内部结构等方面取得众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士元 《中国航天》2006,(7):33-38
在太阳系边陲地带,有一颗70多年前才被发现的“小冰球”。它在苍茫的宇宙中绽放着暗红色的光芒。这就是冥王星。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冥王星离太阳最远,探测难度极大,是至今人类惟一未用空间探测器“专访”过的太阳系行星,所以至今人类仍对其知之甚少。不过,美国1月19日用宇宙神5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将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这个总耗资7亿美元左右、钢琴般大小的探测器将高速行驶约50亿千米,最早可于2015年飞抵太阳系尽头,对冥王星及其卫星以及所谓的柯伊伯带开展首次近距离探测活动。该探测器将通过近距离飞越采集冥王星大气、地理环境和温度等数据,寻找关于太阳系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新视野号是美国航宇局“新边疆”空间探测计划中的首项中级别探测任务。它将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太阳系的每颗行星都进行过考察的国家,是一次历史性的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地球环境问题,例如在同温层中臭氧层的消退,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植被变化,不正常气体的发生,目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利用卫星进行观测是了解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经研制了海事观测卫星-1(MOS-1、MOS-1b)和地球资源卫星-1(ERS-1),现在正在研制大型地球观测卫星。该文叙述ADEOS计划概要,目前卫星设计状况以及卫星地球观测系统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地球同步轨道空间辐射环境监测及应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持续开展的国外GOES系列卫星和国内FY-2系列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探测介绍,以及AE8和AP8、AE9和AP9、POLE、FLUMIC等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带电粒子辐射环境评估的经验模型发展。我国自主高能带电粒子辐射监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FY-2系列卫星上的带电粒子探测仪器经过了两代卫星的技术巩固和第三代卫星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更精细的能道划分并拓宽了对带电粒子辐射能谱的探测。介绍了用FY-2系列卫星获得的不同扰动状态下高能电子能谱特性,兆电子伏特级高能电子快速、缓慢增强事件,以及与GOES-13,15卫星联合应用分析高能电子不同地方时动态与太阳质子事件动态演化结果。用FY-2系列卫星获得的观测数据能准确、灵敏反映轨道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的动态变化;与GOES系列卫星的同期观测结果比较既反映出相对平静时的趋于一致性,又反映了强扰动下的显著短时局地差异,这为开展该轨道粒子辐射实测数据多星联合分析,发展磁层对扰动响应更全面、更复杂的图像,为带电粒子起源、重新分布、损失机制等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在最新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卫星上,带电粒子探测仪器兼顾了能谱和方向的设计,既具备FY-2系列卫星平台高能电子、质子全能谱的探测,又增加了高能电子的多方向探测。目前除GOES系列卫星以外,仅有我国地球同步轨道系列卫星可提供持续的轨道空间粒子辐射环境长期实测记录,数据的长时间积累和信息丰富将促进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经验模型向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并推动我国空间粒子辐射环境理论和自主建模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