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率孔径积是制约天基雷达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因素.从接收功率的角度给出双基地天基雷达搜索方程的详细理论推导,并通过与单基地天基雷达搜索方程的比较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双基地天基雷达的功率孔径积在面积覆盖率和目标散射系数固定条件下,只与接收距离有关而与发射距离无关.进一步证明了地球同步卫星-飞艇双基地天基雷达系统需要更低的...  相似文献   

2.
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出发,提出了双基地雷达探测目标的判定式。在雷达干扰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基地雷达在自卫式压制性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式压制性干扰条件下的干扰方程,并确立了干扰暴露区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双基地雷达探测目标判定式和干扰方程,在基于网格剖分算法的基础上,对双基地雷达探测区和干扰暴露区进行了仿真,得出了相应的探测区和暴露区面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剖分算法的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仿真更贴近实际,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低空目标特性 ,建立了双基地雷达低空目标探测距离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 ,说明了双基地雷达的低空优势 ,指出改善其低空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94GHz雷达在全杂波背景中自动检测目标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进行了硬件和系统研制情况,已研制了几种用于野外试验的地基和机载测量雷达。这些系统的复杂性从简单,固态的碰撞雪崩渡越时间(IMPATT)发射机/耿氏组件向具有扫描天线,双接收机和频率捷变的高功率脉冲雷达变化。人们感兴趣的雷达是由低空(30~60米)飞行的高速军事飞行器所运载的,且能高概率探测和辨别3公里处活动武装目标群的那种雷达。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线性调频信号的双基地雷达,推导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干扰过程中雷达距离分辨力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干扰机的功率需求.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可以产生前移的假目标,其前移距离远大于双基地雷达接收视线上的距离分辨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干扰功率,可以使得假目标幅度不小于真实目标幅度,达到有效的前移假目标...  相似文献   

6.
MIMO雷达的MTI处理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双基地雷达MTI处理对切向飞行目标失效的缺陷,探讨了新体制MIMO雷达MTI处理的性能优势.首先分析了目标飞行方向对传统体制雷达MTI处理改善因子的影响,然后针对非起伏目标,导出了MIMO雷达MTI处理改善因子的计算表达式,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以任意角度飞行的目标,MIMO雷达MTI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改善因子.  相似文献   

7.
艾小锋  杨建华  李永祯  肖顺平 《宇航学报》2011,32(11):2372-2379
与宽带单基地雷达相比,宽带T/R\|R双基地雷达有诸多优势。研究了宽带T/R\|R双基地雷达目标的特征提取问题,利用两个站同时观测到目标一维像,分别提取了目标单站一维像对应的距离与双站一维像对应的距离和;结合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方法,给出了目标长度和姿态角的估计方法,仿真分析了目标位置和基线长度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观测,给出了目标长度、目标姿态角以及姿态角平均变化率的估计方法。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低截获概率(LPI)技术包括:1.减少雷达发射时间,即尽可能断开发射机;2.采用双基地雷达工作体制,使雷达发射机可置于远离接收机的非危险区;3.使用特殊的信号波形,使之更难以截获而发现雷达的存在。此类信号波形,既是频率捷变的,又是脉内编码的。脉内编码可用来降低峰值功率而保证所需的平均功率。也可采用可编程雷达发射,使之模拟敌人雷达的发射信号,以假乱真。当然,这样尚不可避免被截获,但可延误截获接收机对信号的识别,一般还可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基雷达是雷达置于卫星平台上的,用于地面及空中目标探测与跟踪的一种新型雷达系统,研究跟踪卫星频繁交接情形下的目标跟踪技术对于天基雷达系统跟踪性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天基雷达特殊背景下的目标跟踪问题,基于圆形地球模型的假设条件,给出了目标跟踪的实现方法,包括跟踪平台交接判别方法、目标状态方程及观测方程的建立方法、目标跟踪算法的选择及目标跟踪的实现过程。在给出理论分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给出结论与展望,指出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双基地天基雷达体制及快速响应系统。  相似文献   

10.
栾风虎 《航天电子对抗》2008,24(5):29-31,49
给出了可选作无源探测系统辐射源的信号参数,分析了目标的双基地等效反射面积、接收机噪声系数、干扰电平的组成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PCL系统有效带宽和积累增益的关系,并对PCL系统的灵敏度和覆盖范围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重新推导了双基地无源探测的距离方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PCL系统可以获得的性能及其关键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L频段双基地雷达在发射泛光波束、接收波束具有特定方向性情形下探测隐身目标F - 1 1 7A的效能问题。研究表明 ,对指定的L频段双基地雷达 ,探测并跟踪隐身目标是可能的 ,并存在一个折衷基线长度 ,这时在巡航高度上的探测范围是作为参考的单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的 1 2倍以上 ,最大探测距离是 7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在超宽带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利用双基天线构造进行地面动目标显示的方法。为了抑制强杂波信号,雷达信道具有同样严格的要求。在双基系统中这些信道是不一样的,作者研究了如何补偿这种双基构造。双基杂波散射的影响是不可能补偿的,因此尝试对地面动目标显示的双基散射影响进行估算。在时域和频域中可把宽天线波束的双基合成孔径转换成单元基合成孔径。雷达信道间的失配会引起杂波泄漏,明确了时域和频域脉冲压缩冲激响应泄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对点状目标进行探测与聚焦的问题,将广泛应用于地面雷达系统中的运目标检测概念动用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并采用分析与模拟方法评估了其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罗钉 《空载雷达》2005,(4):74-7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雷达目标模拟器,它具有产生高、中、低重复频率和线性调频与非调频信号等多种脉冲调制波形输出的能力,并且距离变化和多普勒速度相关,可以较好地满足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调试对模拟信号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双基地雷达探测下临近空间高速机动目标的回波模型,针对长时间积累过程中回波包络中心跨距离单元走动及跨多普勒单元走动等问题,分析目标加速运动对回波积累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Keystone变换和改进的三次相位变换的临近空间高速机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三次相位变换估计多普勒变化率,基于运动参数补偿思想,实现大加速度条件下长时间回波信号的有效积累,从而实现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距离走动和多普勒展宽的影响,改善脉冲积累的性能,提高双(多)基地雷达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机动弱目标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国间的太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星载雷达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微波技术实现,面临电子器件速率低、工作带宽小、可重构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星载雷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可利用光子技术高频率、大带宽、可重构的特点有效克服电子技术的局限性,突破雷达技术瓶颈。阐述了可重构多维度目标探测微波光子雷达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了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和雷达波形可重构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星载微波光子雷达的发展趋势和特殊应用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光电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星载雷达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许青 《空中交通管理》2006,(8):40-42,54
一、引言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RDP)是航管雷达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飞行目标点迹处理、跟踪功能;目标冲突告警处理(STCA)和低高度告警处理(MSAW);结合飞行计划报(FPL)数据完成航班自动化处理功能;完成视频显示功能以及多雷达数据综合处理功能。现代工程中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已将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与终端显示系统合成。  相似文献   

19.
瞄准误差,即目标滓际位置和雷达指示位置之间的角度差别将会受到机载平台上使用的雷达保护罩的影响。最近的研制结果论证了预测具有较大电尺寸雷达罩的雷达系统瞄准误差的一种可靠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20.
Blan.  JL 《空载雷达》2000,(1):1-5,57
建立了一个MPRF(中等脉冲重复频率)空-空雷达试验台,并进行了涉及到低飞机载目标遭遇条件的飞行试验。该雷达工作在Ku波段,采用线性调频波形和模拟解线性调频展宽距离压缩。利用数字化任意波形产生器产生波形,且在接收 采用了直接IF(中频)数字变换。利用低成本的商用大动态范围A/D变换器实现高压缩比,得到了一架Lear喷气式飞机、一架直升机和几个地面动目标以及几种杂波的下视飞行试验数据。这种试验计划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