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瑞江 《航天员》2009,(1):32-36
2008年12月5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为主研制的“北航2号”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回收。这是中国第二次由学生主持的探空火箭发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虽然这次的试验条件简陋,场面也难言宏伟壮观,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严谨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9,(1)
2008年1 2月5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为主研制的"北航2号"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回收。这是中国第二次由学生主持的探空火箭发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虽然这次的试验条件简陋,场面也难言宏伟壮观,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严谨的试验,又是一次具有  相似文献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遥控遥测专业的院校之一。1956年党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发出了向科学大进军的号召,并召开了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会议。规划建议在国家建立导弹研究机构的同时,在北航成立导弹设计、火箭发动机及导弹控制三个专业。为了落实规划的建议,我校在制订十二年远景规划时提出:要以高  相似文献   

4.
前言25年前我国登上固体火箭开发宇宙午台以来,已经发射十多饮人造卫星,特别是以自己的技术制成导弹试飞成功,使我国在飞行器研制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在能力。最近应用卫星与大型卫星的计划已加紧进行,纯国产的巨大液体火箭的飞行也为期不远。回顾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从火箭的发展来看,首先以军事为目的研究发展了液体火箭,但是,因为超低温推进剂在准备上很费工夫,发动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自燃性推进剂的毒性与腐蚀性又很强,所以,现在的导弹几乎以固体火箭所代替。能避开地上和海面的雷达网,并以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不是用液体火箭,而是采用高比重的碳氢燃料(RJ—5)为燃  相似文献   

5.
1991年,美国的固体火箭技术在继续发展,并为各类发射的成功作出了贡献。4月份,侏儒导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证明一二三级固体发动机都工作正常。这枚试验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使用的是增强碳—酚醛喷管,可以承受比第一次飞行试验时更大的载荷。大力神Ⅳ在1991年首次进行了东西两个发射场的发射。在两次航天飞机的飞行中使用了惯性顶级奥巴斯21和奥巴  相似文献   

6.
质子号火箭的发展史苏联于1961年开始研制质子号火箭并生产了第一批封闭式循环火箭发动机。1965年第一次发射两级的SL-9型火箭,用这种火箭将质子-1~-3卫星送入了190×630公里的轨道,但自从1966年7月以后,这种火箭就不再使用了。1967年,苏联用4级的SL-12型火箭发射了宇宙146再入飞行器,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上海航天》2007,24(5)
MDA顺利完成KEI火箭发动机试验日前,美导弹防御局称已成功完成了动能拦截器(KEI)计划中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的重要试验。该试验于2007年9月6日在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的试验中心进行,是最近18个月来进行的第三次成功的第一级发动机试验。试验中,一级火箭发动机适时点火并完成了一次全程燃烧,达到了较高燃烧温度。KEI是一直径约1 m,长约11.8 m的三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拦截器,可携带目前正在研制的未来多用途杀伤飞行器系统。该系统采用“射枪”方法———用安装在单枚导弹上的多个小型拦截杀伤器攻击敌方弹头,并可以迎击可能的诱饵或对抗手段…  相似文献   

8.
1982年10月26日,苏联进行了第五代洲际导弹第一枚固体弹的飞行试验。导弹发射后不久,第一级火箭就失灵,以致这枚新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试飞宣告失败。总的说来,固体导弹较之液体弹有更大的机动性,并能更快地作出反应。固体弹的试验和发射也比苏联大多数液体导弹更为安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火箭是我国最早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金牌火箭",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该型火箭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刘博 《中国航天》2016,(4):58-59
正2016年1月,美国新兴航天企业蓝源公司利用回收后的火箭助推器成功发射"新谢泼德"亚轨道试验飞行器,并再次完成助推器地面垂直回收,实现了航天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同一枚液体火箭助推器的重复使用,向探索低成本航天发射的道路迈出了重要一步。1.回收后的"新谢泼德"再次完成垂直着陆。"新谢泼德"亚轨道试验飞行器于2015年4月首飞,至今共进行3次飞行试验,除第一次助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2月14日宣布,美国军方当天未能按预定计划,将一枚拦截导弹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升空,这意味着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相关测试再次失败。这次试验的失败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这是美国军方自1999年以来进行的第十次导弹拦截试验,其中5次成功,5次失败。格林尼治时间2月12日21时03分,欧洲阿里安5-ECA型火箭携带两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也是欧洲生产的最大推力火箭发射首次获得成功。阿里安5型火箭是欧洲生产的大推力系列火箭,经过改进的阿里安5-ECA型火箭载重能力达到10吨,被…  相似文献   

12.
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飞行器总体设计约束、轨道设计、气动特性与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总体/气动/轨道/动力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模型和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传统设计优化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进行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单学科的最优设计不等价于飞行器总体多学科的最优设计;与传统设计优化方法相比,MDO方法一次设计优化就可得到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得到内外弹道相匹配的助推器最优推力-时间曲线。传统设计优化方法需要飞行器总体和固体推进学科两个设计优化过程不断迭代协调,容易漏掉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采用MDO方法,可提高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设计质量,大大减少设计迭代次数,从而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3.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20(6):139-139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T1火箭成功发射。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4.
简讯     
简讯金牛座火箭首次发射成功3月14日,美轨道科学公司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地发射了其第一枚金牛座固体运载火箭,把高级研究项目局和美空军的两颗卫星送入了倾角101度、高550公里的准圆形极地轨道。金牛座火箭长27米,由MX导弹第一级和飞马座空射型火箭的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我国空间实验室首秀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5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km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96年2月日本成功地发射了携带超音速试验飞行器的新型J-I火箭。J-I火箭的概况、运载能力和飞行时序、制导控制系统、遥测和通讯系统以及试验在本文中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2AS火箭2003年12月2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间谍卫星,可能是“天基广域监视系统”(SB-WASS)F2及其一颗子卫星。这是宇宙神2AS火箭最后一次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也是宇宙神系列火箭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67次发射成功。△俄罗斯用RS-18导弹改装的“箭”运载火箭2003年12月5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一次试验发射,有效载荷为一颗模拟卫星。△俄罗斯质子K型运载火箭2003年12月10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3颗GLONASS导航卫星(宇宙2402、2403和2404)。△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  相似文献   

19.
知识资料窗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设计是飞行器研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个环节。飞行器设计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用工程语言(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形式指导飞行器的制造、试验和使用。同时,它也是研究飞行器设计理论、方法和设计过程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1月2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利用"猎鹰" 9火箭搭载发射143个载荷,成功完成首次专用拼单发射任务,打破了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于2017年2月创造的单次发射部署104颗卫星的记录。发射情况。本次任务名为"运输者"1,由一子级已使用4次的"猎鹰"9火箭发射。火箭发射至高度约525km、倾角为97.5°的太阳同步轨道后开始释放卫星,部分卫星由搭载的"夏尔巴人" FX1及"D轨道"轨道转移飞行器送至目标轨道,30min后完成143颗卫星部署;任务完成后一子级和整流罩也全部实现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