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碧声 《飞碟探索》2007,(10):10-1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宇宙也不是.因此我们看到的早期宇宙,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引力透镜夸大和扭曲后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我们人类处在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中间,处在宇宙起始与终端的中位线上,处在实在与虚在的相交点上,处在唯物与唯心的争论焦点上,处在客观与主观的焦点上.人类可能是智慧生物的一种,但是智慧生物的形态是否必然具有人形呢?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归结起来不过是对自身的认识罢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国际天文年增添喜气,欧洲空间局不久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和"赫歇尔"两颗天文卫星.其中,"普朗克"卫星将在最高分辨率上观测远红外光谱,考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瞬间充满宇宙的辐射残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回答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  相似文献   

4.
“宇宙所具有的质量可能仅仅需要一点儿就能阻止其膨胀.”两个在美国的天文学家说.如果他们是正确的,理论学家将不得不放弃“膨胀论”,他们最珍爱的宇宙起源的模式.这要求宇宙将永远不会坍塌或膨胀,但这平衡于两种可能性的边缘上.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Ω的量表示宇宙的质量.如果Ω大于1,宇宙就会重得其所有物质的引力均匀地阻止其膨胀而造成宇宙坍塌.如果Ω小于1,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下去.大多数理论宇宙学家认为Ω正好等于1,但许多观测天文学家认为Ω只有0.2或0.3.新西泽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耐塔·贝考尔和雷恩尤·森,使用一台电脑来摹拟包含有不同数量物质的宇宙.他们想确定他们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摹拟观测到的星团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创世大爆炸     
太空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经证实了有关宇宙如何开始的创世大爆炸部分理论.他们利用特制望远镜回顾时间.通过望远镜他们能够看到宇宙早期的氦气,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在很久以前在创世大爆炸中产生的,宇宙诞生时产生了一种氦氢混合物,但是他们以前没有证据.这种氦气是利用霍普金斯紫外望远镜发现的,望远镜放在美国“奋进”号宇宙飞船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大约100亿光年以外的一种类星球体  相似文献   

6.
陈坪 《飞碟探索》1994,(5):30-32
数十年来.最能耸动视听而且令世人长时间保持好奇和敬畏之心的奇异现象.当首推人体特异功能和飞碟了.仅前者,就有非视觉器官认字、障碍透视或意念移物、外加遥感预知及思维超验世界等耳闻目见.至于飞碟这种干脆溢出人间逻辑或物理学规律以外的超级事物,更是让自誉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类长期以来陷于困惑不解的境地.由于这类现象与人类通过反复而长期的实践积累起来的各种最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们对宇宙了解了不少,但我们仍然有许多疑惑和不解,有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物质为什么会存在?我们所有的一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模式:宇宙诞生、灭亡,再诞生、再灭亡,永恒不息地变易存在着,难道没有别的模式可以选择吗?爱因斯坦说,上帝在创造宇宙时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在没有最终解决疑惑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样的设想成立:我们这个宇宙或许是另一个巨大无比生命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胞,我们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线粒体”、“高尔基体”之类.或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上的一个小小原子、分子.可能等不到我们的最终认识时,宇宙就开始了新的变易,也许这是存在着的重演故事.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生存的宇宙,据目前观测数据表明至少已有200多亿年了.200亿年前的宇宙是一团巨大的超物质、超能量、超时空的原始聚合物体,在自身各种能量的强烈作用下,这团物质发生了"大爆炸"(在最近这次"大爆炸"之前已发生过无数次相同或相似的宇宙"大爆炸").在爆炸后的漫长演变、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宇宙的形式,而且还将继续演变下去.从"能量物质"逐渐变成"恒量物质",再经过几百亿年或者上千亿年的时间,"恒量物质"最终又将转变成最初"能量物质".这样,宇宙就圆满完成了它"生命"的一个周期,或者说宇宙又"活"了一次.  相似文献   

9.
太空行走风险(上) 80.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1)太空环境因素方面的风险: ①宇宙辐射 在近地空间的宇宙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主要有三个来源: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和太阳粒子事件.  相似文献   

10.
漫谈UFO和人     
进入20世纪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世界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推土机在移山填海,飞机在天空飞翔,星际飞船带着人类的和平请求在空广无垠的宇宙中寻找着智慧生灵,电子计算机正在解决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令人困惑不明的问题相继而来:人在宇宙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从空间上讲,人是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灵?从时间上讲,人是否是智慧生灵的最高顶点?会不会出现一种在智力和其他能力上都超过人的机器人?而这种种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答案在那个藏头藏尾、满足于在我们的天空炫耀“他们”神奇技术的UFO上.其实,人所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苍海之一粟,断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颗极为普通的星球而已.尽现代天文望远镜目力之所及,已发现100多个行星系统,而这样一个行星系统则有一颗或数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奥伯斯佯谬”,即浩瀚的宇宙有无数的恒星,大多数比太阳还大、还热,甚至比太阳大千倍万倍,论年龄大多超过太阳的60亿年,它们从无间歇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光和热.但是如此长的年月竟不能使漆黑的宇宙变白,仅能使宇宙增温2.7K.但是地球上的光和热确实来自太阳的辐射,这难以被人们理解的现象,后来被称为“奥伯斯佯谬”.  相似文献   

13.
星系并不完全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诞生的,现在看来,纵观整个宇宙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星系的碰撞始终在改变着其自身的大小及形状.过去的40年来,天文学家相信一种创造性的星系理论,即所有不同类型的星系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诞生的,而且自那时以来星系的外表变化不太大.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各种宗教、神话、传说及某些古老的哲学把宇宙看成七重天、九层天、元极、皇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等.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独自预言,时空开始于大爆炸奇点,并将结束于大嘎扎或黑洞奇点.目前发展最完善的宇宙模型是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大爆炸理论基础上的“标准宇宙模型”,主要概念是:大约200亿年  相似文献   

15.
浩瀚宇宙,星汉灿烂,宏观微观,奥妙无穷 尽管人类足万物之灵,创造了独特的地球文明.但是,当我们放眼浩森太空,不觉思绪茫茫.就空间而言,其距离以光年计,也显单位太小;就时间而言,宇宙的历史以亿年计算,也显不足.太阳系的"大"放在宇宙中,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点.相形之下,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块狭小空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是宇宙巾极为短暂的一瞬.  相似文献   

16.
1968年,罗马尼亚成立了宇宙研究委员会,并建立地面站,观测人造地球卫星。1972年,罗马尼亚专家研制质谱仪器,作为“国际宇宙”计划研究大气高层的合作项目。1974年10月31日发射的“国际宇宙-12”号卫星上安装了这类仪器。后来,经过改进的仪器又在“国际宇宙-18”号卫星上  相似文献   

17.
巨尤 《太空探索》2001,(2):38-41
在上一期《古代的太空探索》一文中我们看到,古人对宇宙的猜测,大有“瞎子摸象”的味道。近代和现代科学家对宇宙的总体型态也有种种理论解释和假设,这就是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它们仍然具有可选择性,那么,你看后会给哪种宇宙模型投一票? 静态宇宙模型和奥伯斯佯谬 16世纪后,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冲破地心说,提倡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即日心宇宙。太阳是固  相似文献   

18.
生命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的出现是宇宙的必然.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20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孟努德在其《不可知的无限宇宙》一书中说:"我们生于宇宙纯属偶然,所以孤独."这一看法也获得了很多科学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从1967年开始,波兰参加了“国际宇宙”计划的所有试验;宇宙物理学,宇宙气象学,宇宙生物学和医学,宇宙通信等等。1970年11月18日,“垂直线-Ⅰ”号地球物理火箭发射成功。这枚火箭上运载有波兰弗劳兹拉夫大学天文台和波兰科学院太阳地球联系实验室研制的 x 射线太阳值谱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10,(8):F0002-F0002,1
7月5日,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欧洲空间局公布了去年发射的“普朗克”探测卫星拍摄的首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全景图。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代表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的冷却,与物质密切相关的第一批逃逸的光子,也被喻为宇宙的第一束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