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Bus-DeMeo光谱分类系统中有24种小行星光谱类型以及约27种陨石矿物学类型。小行星和陨石之间的光谱联系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某些矿物学中缺乏诊断特征和空间风化作用。将回顾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远程获取的小行星矿物学信息,讨论如何从地质学家的角度理解小行星的光谱辨识。  相似文献   

2.
鲁宾 《飞碟探索》2013,(4):24-25
球粒陨石的组成物质和形成行星、卫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的来源相同。每个类型的球粒陨石群组各有其独特的质地以及成分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行星的有机物记录了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形成发展历史,为地球早期生命前体出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小行星表面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成分、种类及其赋存状态,利用红外光谱开展地面模拟实验,探讨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类型、结构、温...  相似文献   

4.
宁强陨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宁强陨石属于异常的CV3碳质球粒陨石,稀有气体和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的测定结果与岩石学及化学组成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宁强陨石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为42.2Ma,在CV3球粒陨石中是最高的,U/Th-4He及40K-40Ar气体保存年龄分别为4170±160Ma和4260±70Ma,这与碳质球粒陨石的气体保存年龄为4200Ma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 2000年 12月 18日宣布, 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含有石化微生物。 马歇尔航天中心空间生物学小组的负责人理查德·胡佛教授对墨尔本《先驱太阳报》说,这种微生物是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细菌。他说,生物有可能先是在太阳系中别的什么地方进化,然后才随着陨石来到地球上的。他说,另外一种可能是,一颗陨石在撞击地球之后把尘埃抛到了太空中,此时穿过这些尘埃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就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尘埃。 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块陨石的照片表明,这种“外星生命”在结构上与生活在温泉或者南…  相似文献   

6.
C型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含碳有机质组成,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是认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重要物质,对研究水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对小行星物质组成的认识主要基于光谱特征分析,但长期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光谱特征,所以认识小行星的物质组成需要准确厘清空间风化对光谱的影响。随着中国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推进,迫切需要深入认识C型小行星的光谱特征及对空间风化的响应规律。为此,分析了C型小行星的反射率、水和有机质吸收等光谱特征以及空间风化的影响,提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清镇高铁群3型非平衡顽火辉石球粒陨石(EH3)的可见和近红外反射光谱,发现其反射光谱既不同于显示Ni、Fe金属光谱特征的EH4(Abee)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也不同于显示陨硫铁光谱特征的EH5型和EL6型平衡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清镇陨石独特的反射光谱特征可能是由于其铁纹石粒子表面存在光学厚度的吸积薄膜.吸积薄膜物质很可能是与铁纹石密切共生的陨硅磷镍铁矿,也可能是它与硫化矿物的混合物.在清镇陨石中,含吸积薄膜的铁纹石粒子可能具有很低的氧逸度,它们极易被大气氧化而失去原有的反射光谱特征.文中讨论了EH3、EH4、EH5和EL6型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具有不同反射光谱特征的宇宙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8.
2013年2月15日,一颗小行星从距地面约2.7万千米的高空掠过地球。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平均每40年就有一颗小行星在地球附近掠过。同一日,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上空爆炸,导致1000余人受伤。在俄罗斯历史上,遭受这种天灾还是第一次。两起事件的发生让如何保护地球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9.
正陨石"刺客"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们很久以来一直担心的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恐龙灭绝归咎于彗星或小行星的一次撞击时,这一领域才获得了科学上的合法性。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引发一场全球风暴。接着是一阵寒流,最后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全球变暖,哺乳动物走到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各类陨石的模式化学组成或矿物组成,采用比容叠加法计算了铁陨石,EH和EL群顽辉石球粒陨石,H,L和LL群普通球粒陨石这几种主要陨石类型的Hugoniot参数,计算结果与已表的同灰型陨石的冲击波压缩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4日20时左右,我国云南省迪庆州发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仅引发了人们寻找陨石的热潮,也让大家想起了一部十几年前曾经很热的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更有人直接把这次事件定义为"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撞上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小行星和地球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吉林陨石冲击波压缩和幔岩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冲击波试验技术研究吉林陨石在冲击压缩期间所出现的相转变。试验雨贡纽点采用最小二乘方去拟合伯奇-默纳汉或默纳汉状态方程分析。文中提出了估计吉林陨石高压态的零压参数方法;试验结果得出,在高压吉林陨石中大部分矿物形成高压相矿物聚合体。它的零压密度为4.395g/cm3,可能含有零压密度6.32g/cm3的钙钛矿结构矿物。计算得出,吉林陨石硅酸盐相零压密度是4.10g/cm3。显然,它与地球模式的下地幔矿物聚合体的零压密度(4.15g/cm3)极一致。由此得出,原始下地幔可能是普通球粒陨石;原始地核是铁陨石小行星。这样,陨石和铁镁硅酸盐中的铁化物岐变,随着地球增长源源不断的提供外核的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Guin陨石进行了化学、矿物学和岩石学方面的研究,表明Guin是一块含有45μg/gGa和186μg/g Ge的难于分类的铁陨石,它是具有异常高镍含量(92.5mg/g)的粗八面体陨铁。它还包含有6±3vol.%硅酸盐包体。包体的组成类似于球粒陨石冲击而成的融体玻璃。因此,我们认为Guin是球粒陨石母体冲击熔融而形成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4.
太空风化作用普遍发生在月球、小行星等一些无大气层的天体表面, 主要包括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等作用. 通过对真实月球样品太空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低能离子和激光照射等地面模拟实验结果的系统综述和分析, 重点分析了月壤颗粒中非晶质层和纳米铁的成因, 指出太空风化研究中存在的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贡献难以区分及模拟实验模拟效果尚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提出月球太空风化研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天体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开展更多月球和陨石样品的精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约1 5亿年前 ,一颗小行星撞击火星 ,一块火星陨石飞离这个火红色的行星 ,而后飞经茫茫宇宙光临地球 ,落到南极大陆的积冰上。如今科学家们在分析研究了这块火星陨石的矿物质以后认为 ,火星表层的水 ,人类不宜饮用。据美国地质化学家阿兰·特赖曼宣称 ,火星陨石块的矿物质是以同水结合的形式存在 ,因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即使今天 ,从火星表面还可以观察到河流的踪迹)。根据火星陨石块上矿物质的组成来判断 ,火星表层的水是碱性的 ,比较苦涩 ,是含铅和铬的化合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火星表层的水根本不适合生命生存 ,因为在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人类认识到近地小行星(NEA)的撞击危险性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减轻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灾害,并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这些措施分成几种类型。按对撞击者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偏转小行星的轨道和击碎小行星两种方式;按使用的能源不同,可分为动能、电磁能、引力、太阳能以及核能等方式;按接近小行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拦截、轨道交会等方式;根据是否能快速地向目标传递能量,还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撞击可能发生的时间、撞击者的大小和轨  相似文献   

17.
数量庞大的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安全构成了重大潜在威胁,受现阶段小天体观测技术水平限制,仍有大量危险性小行星尚未发现。瞄准我国近地小行星空间观测技术发展需求,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近地小行星观测现状及相关技术水平,并结合天/地基小行星观测平台能力对比,从我国近地小天体观测技术基础出发,提出了我国空间红外小行星观测技术方案。采用可见–红外融合探测的技术方案开展小行星搜寻与光谱详察,并通过空间小行星观测平台与地面观测装备网络协同观测,为推动形成我国天体一体化小行星观测体系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多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策略以及小行星利用价值综合分析,为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观测、预警、防御等任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陨石的宇成和放射成因稀有气体存在大幅度的变化.宇成3He、20, 21, 22Ne和38Arc之间彼此近似线性相关, 放射成因4He和40Ar之间近似线性相关.放射成因4He、40Ar与作为陨星深度标尺的宇成60Co间近似线性相关, 但与作为吉林陨石母体深度标尺的21Ne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上述事实表明:4He和40Ar在吉林陨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吉林母体中的分布是不规则的, 而在吉林流星中, 由表面至中心呈现递增的倾向.我们试图用吉林陨石母体与小行星间的碰撞效应解释用4He和40Ar的上述独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1 探索近地小行星的意义 仔细阅读这个路线图,不难发现NASA已将近地小行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近期目的地.探索近地小行星,不仅可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而且可以预测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恐慌和灾难的太空天体威胁,当属自然天体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碰撞.事实上,这离人类并不遥远,例如科学家最近预测,在2032年前后可能有小行星撞上地球;又如,2013年2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虽然一些报道有夸大危险之嫌,但对此绝不能轻视.通常,这种较大规模的碰撞发生频率较低,一般几十年才有一次,但它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NASA“黎明”号探测器在谷神星表面发现了有机物存在的证据。谷神星是一颗矮行星,也是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尽管此次发现的有机物数量不多,但这些物质是构成生命的必要元素,太阳系内已被证实存在有机物质的天体名单列表再次扩展。科学家认为,谷神星与地球上获取的陨石样本,尤其是碳质球粒陨石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有机物并非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