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BG     
非寒 《国际太空》2000,(7):9-12
□□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用微小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 ,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 ?现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只有一个大致的说法。一般说来 ,质量在 1 0 0 kg以下的卫星都可以称为微小卫星 ,当然质量越小就越难制造。因为微小卫星的尺寸小 ,有时也称为纳米卫星。这种卫星一般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飞行。国外在近期将主要研制 1 0 kg左右的卫星 ,从现在起经 1 0年~ 2 0年 ,我们将能看到…  相似文献   

2.
纳米武器,顾名思义,是指这种武器尺寸很小。纳米(1纳米=10~(-9)米)这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因为它太小了。拿“大”东西头发比,普通头发就有6万~7万纳米粗;拿“小”东西原子比,1纳米也就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因此,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纳米级尺寸的物体的。研究纳米级物质(包括分子、原子、电子)在100皮米(1皮米=10~(-12)米)~100纳米空间内的运动规律、内在运动特点,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特定功能产品(包括纳米武器在内)的高精尖技术,就是现在在科技界耳熟能详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机电系统的初步成功,为军事科技工作者研制纳米武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纳米时代”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1纳米 =10- 9米。纳米技术是在 0. 1纳米~ 100纳米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它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以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  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从微米层次深入到原于、分子级的纳米层次,使人类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专家…  相似文献   

4.
刘茜 《太空探索》2006,(7):52-53
木星上现在正在生成一个新的红斑,这让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们都兴奋不已。2月27日,菲律宾的克里斯多佛·郭利用一架0.28米的望远镜和一台CCD相机拍下了这个红斑。形成这个红斑的风暴有一个官方名称“卵斑BA(OvalBA)”,不过人们更喜欢把它称为“小红斑”。它的大小约为著名的木星大  相似文献   

5.
读者园地     
小小论坛 神秘的黑洞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黑洞。宇宙中的任何东西只要一靠近它,就会被它那极大的引力“魔掌”吸住,包括光。因此它才难以被人类发现,成为一种令天文学家们迷惑而诱人的天体。 虽然,黑洞人们是看不见它的,但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黑洞的面纱被渐渐揭开—— 黑洞就是某一密度极大的恒星的晚年所形成的。这种天体既然将光都能吸进去,那其密度必然大得惊人。假如,将太阳变成一个黑洞,半径就得大大缩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能解开生命之谜吗?殷学仁蛋白质所演示的大部分化学“诀窍”就如我们所知是使生命得以延续——唯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例外,蛋白质没有复制自己的蓝图,那个重要信息储存在基因中。现在美国化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不需要帮助就能复制自己的蛋白质,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用微小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现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有一个大致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与纳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新 《国际太空》2001,(8):21-26
1 引言□□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的兴起给航天工程、航天技术领域带来机遇和挑战。首先带来的是各种航天设备、分系统和部件的微型化 ,从而还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污染 ;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可在提高航天系统性能的同时 ,大大降低航天器的研制成本和试验费用。因此 ,近年来纳米技术对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影响很大 ,发展也十分迅速。2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2 .1 纳米技术的含义与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一样 ,揭示介观和微观物质世界的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也是人类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纳米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所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建明 《飞碟探索》2011,(10):56-58
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埃及,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便是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有关金字塔的谜团,从拿破仑时代起,历经200余年到现在,丝毫未减。直至今天,我们连金字塔在古埃及的用途都搞不清楚,因而有关金字塔的离奇说法非常多。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也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史前文明的遗迹;而正统派的观点则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在位期间为自己修建的坟墓。那么,金字塔真的是法老们的坟墓吗?  相似文献   

10.
杨武 《飞碟探索》2003,(2):23-23
常听人们谈论到我们周围的“黑洞”:美国的赤字,俄罗斯的经济。我们将一个地方称为“黑洞”,是说在那里物质看上去大量地消失不见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自从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创造了这一词汇以来,它就被用来描写一个引力异常庞大,可以吞噬它周围一切东西,甚至是光的物体。这个异乎寻常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现在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部分。当记者和普通百姓轻松地使用这一词汇时,天文学家却在严肃地探寻这个真正的东西。到目前为止,人们所找到的证据尽管详细,但却令人对黑洞的结论可望而不可即…  相似文献   

11.
超越光速     
在太空中,一大团气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但是,几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在遥远的垦系中心有物质猛烈地喷射,这些喷射速度可能是光速的几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星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8):64-64
1.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侧视"针星系"此图像揭示了螺旋星系NGC4565盘面的部分外观。这个明亮的星系是侧视螺旋星系最著名的一个例证,它的指向垂直于我们的视线,以致我们恰能看到它的发光盘侧面。NGC4565也被称为"针星系",因为当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是在0.1~100纳米(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研究单个微细粒子——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从而实现按人的意志控制一个个原子、分子和电子,来制造功能性材料、元器件、组件、分系统和大系统。 50年代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范曼(Feynman)就曾指出:“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安排一个个原子,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1966年,按照这条思路拍摄了科幻电影《神奇旅程》,一艘微型潜艇,顺着血液的流向,检测大  相似文献   

14.
风生水起     
风水,也称堪舆,是巫师借环境情况确定墓穴或住宅方位朝向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是传统方术的一种.风水术虽然在理论上掺和了古人的环境经验,但更多的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与科学相去甚远.如果一定要把这样一个与科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标榜成科学,那这样的科学就是假冒科学,通常称为伪科学.如果要从信仰的角度为风水归类,则答案是唯一的:迷信!  相似文献   

15.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本质属性。日前,有学者对于生命个体能不能以另外的形式延续下去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科学猜想:"有!这种可能性即将来临。"随着生命科学、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发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很有可能在2020年—2050年间到来。从科学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  相似文献   

16.
在基因组这部伟大的"人之书"里,有一部分是最灰暗的关于我们自身命运的描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词汇——基因,由科学共同体走进公众视野,越发变得热门起来了。基因离老百姓已不再遥远,中国目前已经设立了"基因门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专家们通过基因诊断技术,确定疾病"内因",直接为普通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将此前被称为齐娜星的2003UB313天体,正式命名为厄里斯。用这个希腊神话中不和女神的名字为其冠名,既暗示着不久前天文学家曾就行星标准闻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又使它更具有诱人色彩。正是由于厄里斯的发现才引起了冥王星地位的变更,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介绍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对广大读者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进入太空,至今已经28年了,让我们看看它都取得了哪些惊人的成果。1.宇宙在加速远离我们我们的宇宙在膨胀。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埃德温·哈勃测量到了我们宇宙的膨胀速率,这个值我们称为哈勃常数。但是在哈勃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前,哈勃常数的测量结果十分不精确,我们由此算出的宇宙年龄只能限定在100亿到200亿的范围内。而现在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算出的哈勃系  相似文献   

19.
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纳米”——这一长度单位又开始充斥报刊,股市上甚至出现很多纳米概念股,其实,在军事上,经纳米技术早就是热点。  相似文献   

20.
嗅觉的奥秘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我们知道,人人都长有一个鼻子。它不仅用于呼吸,还能辨别出各种气体:不论是扑鼻的梅花清香,还是臭不可闻的硫化氢,鼻子都能灵敏地感觉出来。谈到嗅觉,虽然我们能够辨别香、臭、甜、酸、苦、辣等各种气味,但在动物界,人类的嗅觉并不算太高明。苍蝇与狗的嗅觉都相当灵敏,要比人强许多倍:苍蝇能在几千米外嗅到极为微弱的气味,有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