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宜 《西南航空》2013,(11):32-36,38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代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东通泸州,西接宜宾,与蜀南竹海相邻,属四川盆地南部山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良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兴文式”喀斯特地貌。  相似文献   

3.
廖蕊 《西南航空》2013,(11):50-52,54,56
闻名于世的喀斯特旅游胜地大部分为喀斯特石漠景观,而贵州的荔波喀斯特森林则把千姿百态的山光水景、地下溶洞与碧绿的森林景色揉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盎然绿意。荔波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  相似文献   

4.
黄姚古镇藏于广西东部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东承五岭山脉崇山峻岭,西接桂林喀斯特地貌灵山秀水。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如今已是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名姝洗尽铅华的风情万种,令人难以抵挡。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传承造成了东西方人群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设计和开发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时不同的设计理念、游览模式、游客体验等等。溶洞旅游在自然旅游吸引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桂林又是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溶洞资源闻名于世,因此以溶洞为例,探讨中西方旅游文化的不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研究溶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吴知  姜曦图 《西南航空》2013,(11):58-62
重庆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大类山、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长江右岸支流乌江下游峡谷区。在乌江经过的这块石灰岩广布的区域,乌江及其支流雕塑出了令人惊叹的喀斯特奇观。2007年,以芙蓉洞、天生三研、后坪箐口天坑为代表的“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贬官文化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贬官的精神世界以及其作用于自然山水而形成了山水文化。贬官文化是桂林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着桂林的文化旅游,论文主要分析贬官文化对桂林旅游的影响与贡献,挖掘贬官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开发贬官文化旅游的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米-1900米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2001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9.
桂林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些传统村落急需得到发展,而旅游开发是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先后发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桂林共有85个村落进入名录。传统村落多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经济水平不够发达,进行旅游开发是帮助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桂林传统村落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没有总体规划指导,建设中也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分析桂林传统村落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桂林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桂林传统村落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会展资料中桂林文化特色词,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语时,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直译、直译加注解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把具有桂林地方文化特色词所蕴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桂林地处我国上古苍梧之地,舜陵古城零陵县城最初在全州咸水乡,东汉时县址迁入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虞山、尧山、象山是舜帝道德文化桂林渊源的佐证。舜帝孝感天地,德化弟象,执中治国,成为中华德治文明的奠基者。因此,象山之"象",不再是物象、事象之象,而是"理"、"道"之"象",成了中国道德文化的象征,中和的象征。我国古代便有象耕、"象亭神"、凤凰来仪等神话传说故事,并积淀成丰厚的中国伦理文化。发掘象山之"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必将进一步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在世界旅游名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在桂林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水利社会研究动态的梳理,结合明清时期漓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变化,找出研究漓江水利社会涉及的水利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关系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漓江水利社会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引发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的遐想和赞叹,留下了吟唱桂林的不朽佳作.文章收集、整理有关唐宋时期咏颂桂林的诗作,分析古代诗人们的桂林印象,更进一步挖掘桂林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桂林本地诗词文化研究,探索桂林诗词对桂林旅游宣传和景点开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外国友人介绍桂林旅游文化时,不免涉及旅游文本的翻译。以《魅力桂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总结翻译桂林旅游文本时可采用的几种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相关旅游文本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桂林大量传世的古典山水诗词及名句是桂林旅游外宣推广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桂林山水诗词英译的滞后状态,指出大量的山水诗词名句亟待英译,并以接受美学思想为指导,以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例,探讨了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思路,指出在翻译山水诗词时应重视中西历史文化、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方面的差异性,巧妙地实现译文与海外游客的期待视野融合,以期达到宣传桂林旅游和文化的目的,力求译文达到最佳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1993年被几个上山砍柴的农夫发现,到2007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芙蓉洞只花了14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星光璀璨”的身份转变;而在武隆县城北部20公里的仙女山上,则隐匿着全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天坑三研。重庆武隆县所在的位置,恰好是芙蓉江和乌江交汇的地方,当地人相信,正是这两条绿得像菜青虫一样的江河,才将武隆山水哺育地纤尘不染,青出于蓝。  相似文献   

17.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是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生态环境又对旅游发展构成约束,即二者存在交互耦合的关系。桂林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业的发展在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交互耦合,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舒弦 《西南航空》2012,(8):52-56
四川通江的银耳是久负盛名,而通江县约三百个可供旅游参观的地下溶洞,更是为这里赢得了“溶洞之乡”的美誉。这都由于当地以岩溶地貌为主,使这里秀水中流、奇峰突兀、怪石横生、溶洞遍布,也就形成了诺水洞天、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不同的岩溶景观。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是诺水河景区的最大特色。在“诺水洞天”集中有128个地下溶洞,可谓山山有洞,洞中有洞,且各具特色。深入其中,不仅可览在灯光映衬下显得神秘而斑斓的石笋石柱,更能来一次惊险而刺激的溶洞漂流。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广西航空航天学会协办、以反映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突出学术性与创新性,坚持航空航天特色,大力提倡学术争鸣与研究,扶持新人新作,传播高新技术信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桂林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来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文章分析了桂林旅游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与运作模式,并从企业商务模式创新、发展模式选择、规模化经营和移动电子商务四个角度提出了桂林旅游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