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喘振问题是离心压缩机固有的,在应用中必须考虑避免发生喘振,通过研究离心压缩机工作特性,建立数学模型,设计防喘振调节系统,使离心压缩机能可靠安全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高空试车台研究中缺少对供气压缩机组动态仿真研究方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热力系统的动态仿真建模方法。基于守恒方程,获得了压缩机、管网、换热器、调节阀的动态仿真计算模型;将Greitzer压缩机模型应用到复杂热力系统的动态建模中;在容腔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流动损失计算模块,提出了“容腔-损失”管网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某试车台供气压缩机组动态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压缩机、管网等部件动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其中,压力、温度的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均小于1%;与传统的容腔模型相比,“容腔-损失”管网模型误差明显减小。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李勇  韩非非  张昕喆 《推进技术》2021,42(6):1395-1409
本文针对某无人机基于聚合物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混合动力电推进系统的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电源管理系统控制技术,以控制混合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同时优化燃料电池供气系统的性能。本文以所建立的某无人机混合电推进系统数学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料电池电流与燃料电池供气系统压缩机功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燃料电池电流与最佳压缩机功率关系的参考模型。在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控制器来优化燃料电池供气系统的性能。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控制器将压缩机的实际运行功率动态调整到参考模型中定义的最佳值。自适应控制器的在线学习和训练能力用来辨识燃料电池电流的非线性变化,并产生压缩机电机电压的控制信号,以优化燃料电池供气系统的性能。在Matlab 仿真环境中开发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锂离子混合动力电推进系统模型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控制器为燃料电池供气系统压缩机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全面的途径,使燃料电池供气系统获得最大净功率输出。将燃料电池系统的净功率输出与最佳压缩机功率和恒定压缩机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的压缩机功率配置比恒定的压缩机功率配置节能2.62%。同时,燃料电池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控制器优化了燃料电池供气系统的能量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基于离心压缩机的飞机燃料电池空气管理系统。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将高速旋转的动能转化为压力,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通过建立离心压缩机高空环境模型,研究其在高空环境下的工作特性,分析高度变化对压力、流量的影响,得出工作区间内高度、压力、流量以及转速之间的特性曲线及耦合特性。采用动态模型分析了在高度变化时,压缩机压力、流量及转速的动态特性。基于一个用于氢燃料电池的1k W高速离心式压缩机,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并验证了离心空气压缩机在高空环境下的压力与流量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试车台供气压缩机组并网主要采用人工操作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开展了供气压缩机组的并网仿真及相关验证实验。基于某型试车台供气压缩机组的结构,构建机组中压缩机、管网、换热器以及各个不同口径蝶阀的动态仿真模型;基于蝶阀连续动作阀位信号构建蝶阀执行机构动态模型;分析历史运行数据,构建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试车台供气压缩机组的并网仿真模型,进行并网控制仿真,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压缩机入口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3.12%,压缩机出口压力平均相对误差为0.44%,压比平均相对误差为3.23%。并网过程中实际机组最大压比为3.69,最小压比为2.27,满足机组安全要求,证明该控制策略具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按部件建立了数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再与回注蒸汽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闭合,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研究。据此优选参数,并分析了不同工况和回注蒸汽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兆欣  曾星  张文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14-2520
针对热电偶动态特性的评估问题,实现热电偶测试性能评估与气体介质条件的匹配,开展了气体介质条件下热电偶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传统激波管的结构和功能改造,设计了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开展了动态温度校准标准信号溯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热电偶动态特性的定量描述和试验验证。动态校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激波管改造的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可以产生频域覆盖范围宽、阶跃幅值稳定的标准温度信号,基本可以覆盖常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需求;所采用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热电偶动态模型的阶次和参数。经实验验证,建立的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响应与实际响应信号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96 7,基本可以满足热电偶动态特性评估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电动压气机驱动增压引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依据其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压气驱动增压引气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Simulink仿真了该系统压缩机的实际耗功,进而计算了在相同使用情况下的发动机直接引气和电动引气压缩机的燃油代偿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环控系统采用电动压气机驱动增压引气较发动机直接引气可以减少发动机推力的损失,降低油耗。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热力学、气体动力学和发动机基本原理出发,对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性能建模技术展开了研究,并推导出了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求解方程组.基于该模型方程组,利用C++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建立起了某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的动态模型.该发动机动态模型与著名的商业化发动机性能计算软件Gasturb 10进行的比对显示:该模型的运算结果与Gasturb 10的运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大误差不大于1.5%.证明了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求解方程组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接放空作为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得以讨论。在建立一个考虑压缩机和风洞回路相互影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直接放空对风洞和压缩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直接放空只是带来风洞工作点一个短暂的过渡过程,不能有效地使工作点脱离喘振区。  相似文献   

11.
石旭东  蒋贵嘉  张宇  赵宏旭 《航空学报》2020,41(8):323647-323647
飞机空调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飞行过程中环境和工作参数变化较大,易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故障率较高的飞机系统之一。飞机空调系统故障主要发生在飞行过程中,在地面状态难以复现,因此基于联合仿真的飞机空调系统故障影响分析对飞机设计验证和地面维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飞机空调系统原理建立了冲压空气进气口模型、发动机压气机模型、压力调节与预冷组件模型、制冷组件模型;然后基于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模拟飞行过程中空调系统组件性能动态变化过程;最后对典型故障如预冷器泄漏、预冷器空气活门卡死、压力传感器冲击、冲压空气进气作动筒卡死等故障进行模拟,再现了飞行过程中空调系统故障情况,分析了空调组件性能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赵冬冬  赵国胜  夏磊  方淳  马睿  皇甫宜耿 《航空学报》2021,42(7):324659-324659
燃料电池因其高效、无污染、噪声小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潜力的无人机(UAV)用动力源,燃料电池阴极供气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决定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针对无人机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供气系统,首先,考虑外界温度、压力、空气密度以及雷诺数等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建立了跨高度离心空压机模型并分析了其在不同高度下的工作特性,基于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特征构建了高速空压机驱动电机模型。其次,通过计算燃料电池阴极氧气和氮气的动态分压获取了PEMFC电堆输出电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PIλDμ的过氧比和阴极气压控制方法,驱动电机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快速的转矩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可在无人机跨高度运行条件下实现过氧比的快速调节,同时维持阴极气压稳定,满足燃料电池阴极供气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空气系统不同位置引气量对核心机性能的影响,给总体性能和空气系统设计提供依据,以某型核心机设计过 程为例,将空气系统设计迭代到总体性能设计中,研究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性能和部件特性的影响,并开展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 性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引气位置引气量的增加均会导致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其中用于涡轮转子冷却的引气对燃 烧室出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5级压气机引气,再次为用于涡轮导向器冷却的引气,影响最小的为用于涡轮后机匣冷却的 引气。将空气系统设计结果迭代到核心机性能模型中,迭代后的压气机和涡轮工作特性发生了变化,压气机共同工作线受引气量 增加的影响稍微下移,涡轮落压比由于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分析燃气轮机动态特性的“主导因素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维斗  徐向东 《航空动力学报》1986,1(1):59-62,93-94
本文利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现场辨识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分析燃气轮机动态特性的一种新设想——“主导因素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各个不同工况下,燃气轮机中的某个参数可以作为决定其动态响应的主导因素。这个方法对建立燃气轮机的简化数学模型有很大用处。先由设计工况点出发,取得该点的动态特性,然后根据“主导因素”的变化便可大致决定其他运行点(包括稳态工况和非稳态工况)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和用“主导因素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陈亚新  苏三买 《推进技术》2020,41(3):675-684
针对目前压气机动态模型用于主动稳定控制时,存在既不反映压气机变转速工况又不能模拟压气机内部周向位置失速信号发展过程的不足,在一维状态变量描述的压气机失稳动态模型基础上,以喷气装置作为执行装置,通过傅里叶变换,采用多维状态变量描述压气机动态过程,建立了含喷气执行装置的压气机系统变转速工况下分布式动态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实现定转速和变转速工况下的压气机不稳定行为动态仿真,采用该模型进行压气机主动稳定控制,可使压气机失速模态幅值由0.28减小为1×10~(-5),能有效抑制压气机失速的发生,增强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elica和Dymola的压气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压气机性能方程推导出一种新的压气机级的数学模型,并在这一模型基础上用Modelica语言和Dymola编译器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模型,编成了压气机系统仿真程序。还描述了压气机仿真程序建模系统和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压气机系统特性分析的应用例子,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仿真模型能够用来模拟压气机性能。  相似文献   

17.
微型飞行器(MAV)非线性飞行力学模型研究是MAV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微型涵道飞行器由于大包线、尺寸小、速度低、气动布局特殊,其飞行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以低雷诺数风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微型涵道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并采用CFD方法计算了微型涵道飞行器的动导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型涵道飞行器的飞行力学模型,并计算了基本飞行性能和配平曲线。结果表明,微型涵道飞行器与常规飞行器相比有很大差异,可以完成悬停、垂直起降和前飞的大包线飞行。  相似文献   

18.
王华  王曦 《航空发动机》2007,33(2):38-43
基于符号微分运算对偏微分的解析解方法,提出了1种双转子涡喷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在给定双转子涡喷发动机稳态点数据和高、低压压气机特性线的条件下,通过符号微分运算,可获得关于该线性微分代数方程组系数的解析解,简化了发动机的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朱岩  马元  张蒙正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8):2016-2024
针对预冷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PATR)方案,建立氦循环系统数学模型,模型考虑组件结构特征、几何尺寸、工质物性等主要因素。数值计算表明:PATR的推力和比冲性能较优,模型可描述发动机氦循环热力过程,其中发动机余气系数是影响发动机推力、比冲的关键参数。提高氦循环系统最高设计压力和降低空气预冷器氦进口温度可有效降低压力损失和氦压气机功率,最高压力每增大1MPa,系统平均压力损失下降1.1%,氦压气机输入功率下降3.2%;空气预冷器氦进口温度每升高1K,系统平均压力损失上升0.086%,氦压气机输入功率升高2.3%。  相似文献   

20.
曹喜滨  郑鹏飞 《航空学报》2011,32(3):421-428
以大型空间绳系辅助返回系统为背景,利用微元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有分布质量的柔性绳系辅助返回系统的展开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复杂的非线性和强耦合问题,采用Galerkin法进行离散化处理以求解;引入经典的珠子模型,以验证Galerkin法解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数学仿真来验证和分析Galerkin法解的正确性和收敛性,并对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