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CD光学遥感器参数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光  钟兴 《空间科学学报》2009,29(1):135-139
介绍了由衍射受限非相干成像系统的衍射分辨率引出的截止频率及混叠的概念. 为了对采样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量化, 使用图像质量因子(λF/P)表示探测器对光学系统线扩散函数采样的程度. 进一步分析了光学遥感器参数选择与信噪比的关系. 选择实际的焦距9 m, F 数为18 的空间光学系统, 利用ZEMAX 软件的像模拟功能, 对选择8.75 μm 和13 μm 像元尺寸的CCD 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了模拟仿真. 仿真获得的结果验证了图像质量因子和信噪比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中舱板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模块化思想对某型号空间光学遥感器工装的舱板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将舱板按照温度分布进行分块,提出模块化拼装和模块化热控2种设计方案,模块化拼装是对舱板及其表面加热片进行独立分块划分,模块化热控则是将舱板视为整体,仅对其表面的加热片进行分块设计。结果表明:模块化热控的舱板平均温度偏差为0.205 K,低于未模块化设计的0.87 K和模块化拼装的0.30 K,提高了舱板的温度均匀性。同时,模块化拼装改善了舱板温度分布,使得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由34.8%提高到96.7%,但独立划分的模块之间仍存在一定温差;模块化热控则消除了模块间的温差,将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完全满足热控要求。   相似文献   

3.
空间遥感器热光学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空间遥感器热光学分析与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当前遥感器热光学分析的意义,认为这是提高长寿命遥感器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某长寿命遥感相机,提出进行热光学分析研究的总体方案、具体实施途径、技术关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4 日本侦察卫星计划的实施 4.1 卫星概况 □□正式批准的日本侦察卫星系统由日本三菱电气公司设计,包括4颗卫星,其中2颗是光学照相侦察卫星,另2颗是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卫星。2颗光学卫星每颗重约850kg,携带1m分辨率的光学照相机;2颗SAR卫星每颗重约1200kg,装备1~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Boyes支承和Kelvin支承在两种典型布置方式下进行重复定位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Boyes支承的重复定位误差受锁紧力不一致性的影响比Kelvin支承要小;增大定位球直径可以减小因锁紧力不一致性而引起的重复定位误差(绝对值),并且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在对接面内与旁瓣转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重复定位误差对锁紧力位置误差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空间光学遥感器的主镜展开机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是空间光学遥感器实现大口径甚高分辨率的有效途径,主镜展开机构是分块可展开成像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对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进行了大致分类,分析了几种典型主镜展开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从结构形式、驱动方式、展开/锁定机构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主镜展开机构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发展主镜展开机构的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这些技术难点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效弹簧模型对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的旁瓣子镜与中央子镜的锁紧刚度进行简化处理,分别分析了\"旁瓣子镜与中央子镜之间锁紧力\"和\"旁瓣子镜与中央子镜之间定位装置的定位球直径\"对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旁瓣子镜与中央子镜通过运动支承定位并由锁紧装置锁紧后,结构1阶固有频率由整体式结构的33.592赫兹下降为十几赫兹,下降幅度约50%。增大锁紧力和定位球直径都可以提高主镜结构的固有频率,但是增大定位球直径对固有频率的提高比增大锁紧力对固有频率的提高要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计算采样式航天光学遥感成像系统中混叠噪声的权重和分析系统设计参数的影响,采用经验景物模型,模拟成像系统主要噪声源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含混叠的成像系统噪声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以某卫星高分辨率相机成像系统为例,计算混叠噪声功率占总噪声功率的百分比,并对不同λF/p参数和不同景物参数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卫星高分辨率相机成像系统中,混叠噪声占较大比重;当提高λF/p时,可有效降低混叠噪声。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可精密调整次镜位姿,实现空间光学遥感器地面光学装调及光学像差在轨主动校正。为解决研制高精度并联平台的多指标多约束结构优化设计及高分辨力驱动支链设计2个难点,建立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逆解数学模型及ADAMS参数化模型,确定了结构优化目标函数,结合支链长度、铰链转角等约束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得到并联机构结构参数及驱动支链分辨力需达到60 nm的需求。基于此需求,设计了基于“无刷直流电机+滚珠丝杠+光栅尺”的驱动支链,采用PI控制律实现高精度消静差闭环伺服控制,使驱动支链分辨力达50 nm。对并联平台精度进行光学测试,结果表明,平台带载平移分辨力为0.2μm,转角分辨力为1″,满足指标要求。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空间相机的地面光学装调及像差主动校正实验,为在轨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14,(2):4-4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8所超大型光学遥感装调测试厂房奠基仪式在北京唐家岭科研区举行。该厂房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研制能力,使该所实现超大口径空间光学设计、制造等流程的一体化,使光学遥感器研制与卫星研制流程有机组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图模拟技术是星图识别算法仿真和性能测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模拟星敏感器在轨工作的情况,对星敏感器的软件开发以及自身性能进行有效的地面测试,提出一种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该算法分为4个步骤:首先根据星敏感器指向在全天球范围内搜索导航星;接着利用小孔成像模型计算导航星在星敏感器成像面的投影位置;然后在考虑卫星运动引起的恒星拖尾的基础上,按照二维灰度分布规律置灰度值来模拟星像点像素;最后叠加杂散光背景及成像器件引起的噪声.提出的算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及可实现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对某深空探测器中的有效载荷-高精度磁强计的安装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别获取了磁强计安装部件在升空过程中承受40g加速度冲击载荷以及-180~75℃的极限温度情况下,在x,y,z方向上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给出了由于磁强计安装部件的变形而导致的三个探头在x,y,z方向上的偏转角度,采用扫频实验法分析了磁强计安装部件的频谱特性,为空间探测磁强计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碎片数量估计是空间碎片环境统计特征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空间碎片环境模型验证、航天器碰撞风险分析以及碎片数量增长趋势预测有重要意义.针对波束指向正东、正南任意仰角的雷达波束驻留(Beam-park)模式(天顶指向是波束指向仰角为90°时的特例),给出了一种估计碎片数量置信区间的方法.对于给定轨道高度范围内一个具有穿越雷达波束可能性(即雷达散射截面足够大,且轨道倾角相对测站纬度足够大)的碎片,将其是否真正穿越波束这一随机事件用(0-1)分布来建模,根据所采集的轨道高度和倾角数据,计算出该轨道高度范围内碎片穿越波束的平均概率,进而采用中心极限定理来估计碎片数量的置信区间.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地球同步轨道目标光学特性和位置特性的基础上, 确定了天基可见光(Space-Based Visible, SBV)传感器监视整个地球同步带目标的搜索栅栏位置以及搜索策略, 导出搜索栅栏与观测时间和观测次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航天任务需求和SBV传感器特性, 确定了监视轨道的类型和参数约束条件, 给出了约束条件下监视轨道的选取范围, 并对其轨道观测效能进行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选取监视轨道参数, 监视轨道对地球同步带的覆盖率均可达到90%以上. 如果SBV传感器视场达到4°×4°以上或搜索栅栏宽度大于40°, 其覆盖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阿尔法磁谱仪中的轨迹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反物质的核心探测器,它工作于由超流液氦冷却的超导磁体的中心,其正常运作需要体积小、散热及温控能力强的热控系统的支持,以应对国际空间站上复杂的太空热流环境及真空、微重力等因素.介绍了利用SINDA/FLUINT模拟方法,对轨迹探测器的热控系统冷凝器进行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6.
The dose reduction effects for space radiation by installation of water shielding material (“protective curtain”) of a stack board consisting of the hygienic wipes and towels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by using passive dosimeters. The averaged water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curtain was 6.3 g/cm2. The passive dosimeters consisted of a combination of thermoluminescent detectors (TLDs) and plastic nuclear track detectors (PNTDs). Totally 12 passive dosimeter packages were installed in the Russian Service Module during late 2010. Half of the packages were located at the protective curtain surface and the other half were at the crew cabin wall behind or aside the protective curtain. The mean absorbed dose and dose equivalent rates are measured to be 327 μGy/day and 821 μSv/day for the unprotected packages and 224 μGy/day and 575 μSv/day for the protected packages, respectively. The observed dose reduction rate with protective curtain was found to be 37 ± 7% in dose equivalent,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alculation in the spherical water phantom by PHITS. The contributions due to low and high LET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comparable in observed dose reduction rate. The protective curtain would be effective shielding material for not only trapped particles (several 10 MeV) but also for low energy galactic cosmic rays (several 100 MeV/n). The properly utilized protective curtain will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for crew living in space station and prolong long-term miss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基于洛伦兹力的空间用电磁激励器是空间高微重力主动振动隔离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 为满足系统实时变化的控制器输出要求, 必须标定激励器的设计参数, 得到输出力与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设计了一套用于激励器静态标定的自动测试系统, 并对其硬件结构设计、软件模型及测试数据处理进行了介绍. 系统硬件结构包含力传感器、力值显示控制仪、三轴位移台、电机驱动器模块及数据接收分发模块. 系统软件采用LabVIEW编程技术, 实现了对信号的采样、显示和存储. 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 得到相应处理结果, 为激励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轨天基态势感知技术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是国家新边疆,太空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战略意图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保障,太空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略太空感知先行,空间态势感知是指获取和认知空间态势信息,包括空间 目标监视和空间环境监测,是进一步开展空间操控和空间对抗的基础.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相关条令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高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