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嵌银丝包覆药柱整形过程中的盲孔加工质量和安全要求,提出了一种包覆药柱盲孔自动安全加工及检测技术。首先,通过已标定的工业相机采集药柱端面图像,并进行数字化图像处理,获取银丝坐标数据后进行自动对位钻孔;然后,利用基于压缩空气吹吸原理的多余物清理组件清理盲孔内多余物,并用识别算法对孔内残留药屑进行检测并量化评分;最后,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加工温度进行监测,并通过温度仿真和工艺试验分析了不同加工参数对钻削温度影响。结果表明,盲孔端面银丝识别率超过99%,钻孔位置精度满足不大于?0.25 mm的要求;盲孔内多余物被高效吹净,且检测算法适用性好;加工温度有效控制在50℃安全阈值内。综上,该技术可有效保障嵌银丝包覆药柱盲孔成型质量和安全性,可满足批量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内埋银丝药柱自动钻盲孔除屑后,进行孔内质量检测对于提高药柱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药柱盲孔质量检测算法,用于检测盲孔内是否有残留大块药屑。该方法通过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提取出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在该区域内进行局部模糊度运算得到残留药屑粗略轮廓,然后进行形态学闭运算处理得到清晰的残留药屑轮廓,最后计算闭运算图片的最大内切圆半径,通过比较其与无残留药屑情况的标准半径来进行量化评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准确提取出药屑轮廓,得到相应量化分值,且分值变化规律符合药屑尺寸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通过分值较准确的判断残留药屑的尺寸大小。综上,该方法可准确实现药柱盲孔质量检测,满足自动化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锡珍  汤亮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22,43(7):921-929
针对序列图像间视角尺度变化大带来的特征无法检测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多视角多尺度陨石坑特征检测识别方法。基于明暗区域信息和形态学处理实现陨石坑图像特征边缘粗提取,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模板与图像特征的匹配度,从而实现图像特征所在区域粗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惯性测量信息计算图像间重叠面积,更新模板形状,并预测搜索区域,解决了序列图像间视角尺度变换及信息冗余带来的特征无法检测和识别效率低的困难,最终在单一陨石坑区域内实现其精细检测。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使震区地面交通和通讯系统严重瘫痪.救灾指挥部派出多支小分队到准确位置救助.论文针对给定的搜索区域,建立三个地面搜索模型.将整个搜索区域分成正方形的小块区域,按之字形、一笔画进行搜索前进.模型简单易懂,在实践中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复合材料结构冲击定位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冲击定位两步法.首先运用三角测量技术计算出冲击位置所在的椭圆区域;然后在椭圆区域内,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叠加法计算出应变响应的理论模型,以理论估计应变与实际测量应变之间的误差建立优化模型,运用优化求逆技术精确识别出冲击位置.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冲击位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月球地形自动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和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CCD图像和DEM数据信息,自动识别月球地形的动态分块迭代算法,实现了识别率和识别精度的双重提高。新算法提取CCD和DEM数据中月表地形的不同特征来构建图像子块的特征向量,再对特征向量聚类区分月球地形。算法根据输入图像的精度决定初始子块尺寸,提取子块的特征向量后聚类区分月海、月陆。每轮输出分类可信度高的子块结果后,会对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的子块进行细分,对细分后的子块重新提取特征向量并再次聚类分类,直到迭代算法终止。新算法已在三个典型的月面区域:虹湾(SI)、H010和危海(Crisium)区域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与现有的地形分块识别算法相比,新算法的识别率和相关kappa系数均优于已知的自动识别算法结果。  相似文献   

7.
无喷管助推器依靠药柱的扩张面实现对气流的加速,燃面的线性增加及喉面的指数增加,使其内流场呈现明显的非定常性;侵蚀燃烧、压强的不均匀分布及药柱变形,使无喷管助推器的工作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对FLUEN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无喷管助推器的非定常动边界内流场数值模型,考虑了推进剂的点火过程和侵蚀燃烧,可获得各个时刻的燃面位置及内流场分布,从而可对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较准确地预示。通过对某无喷管助推器的工作过程进行模拟,内弹道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地磁场曲面线性化拟合的快速导航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主磁场随空间变化平缓的特性会令绝大多数已有的地磁导航方法陷入困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磁场导航定位方法,即在局部区域内用线性平面拟合磁场曲面,进而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获得磁场测量点的位置估计区域.同时为了减少线性化误差的干扰从而实现精确定位,进一步给出了基于多级子图的导航定位方案.相较于已有的地磁场导航方法,提出的方法不仅不依赖变化剧烈的地磁异常场,更能使运算速度大幅提高,存储量大幅降低,且不需要长时间的路径累积来收敛,并能够实现大范围区域内的快速搜索定位.最后以IGRF模拟全球磁场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场景文本检测与识别对于自然场景的理解、图像中物体信息的获取以及自动驾驶与导航等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场景车牌号识别属于场景文本检测与识别的一个分支,在自然场景中,由于背景复杂、光线暗、模糊等原因,往往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文本识别的第一步是文本区域的定位,本研究先对图像使用水平滤波器过滤掉大部分背景,然后使用AdaBoost训练haar-like分类器,粗略定位车牌位置,对目标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得车牌上下边界的点集合,去掉噪点后进行拟合,获得车牌上下边界。对目标区域进行垂直方向投影,根据累加值判断车牌左右边界,从而实现车牌号的精定位。通过实验测试,该算法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视觉系统作为空间机械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复杂空间环境下在规定周期内自主、可靠地完成对空间目标的跟踪,即在相机采集的图像序列中定位目标区域。文章面向空间机械臂视觉跟踪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稀疏直方图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在目标区域内选取相互重叠的局部图像块,通过组合全部图像块的稀疏系数构造直方图以获取目标表示,采用基于簇比重信息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目标模板与候选目标之间的距离,将此距离作为粒子滤波的观测模型以在图像中确定目标位置。标准测试集测试、室内环境和在轨环境试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均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实现对相机视场范围内目标的准确和可靠跟踪。  相似文献   

11.
INS/SAR组合导航系统主要是基于图像相似性相关原理,即将SAR实时获取的图像与预存在匹配处理机中的基准图进行配准比较,得到载体相对于目标或预定区域的位置偏差,从而修正INS的累积误差,保证载体的导航精度.但由于基准图与实时图获取的条件不同,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会损害匹配概率和匹配精度,进而影响载体的定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基于SAR影像平地与水域特征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的由粗到精的匹配方法:即利用实时图全部小波第二层低频信息在基准图小波第二层特征影像上进行全局搜索,荻取实时图中心点的粗匹配坐标,根据粗匹配坐标找到对应的基准图上的区域及所包含的平地与水域ROI,再找到ROI在实时图上对应的大致区域,利用互相关算法对ROI进行匹配,得到最终匹配坐标.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星载SAR/机载SAR匹配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满足高匹配精度的同时,增强了不同源SAR匹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在未来月球探测中,需要对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进行探测,而在这些区域软着陆,潜在的危险性增加,这就要求着陆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并能够自动避险。当前,由于着陆时定点的误差较大,在小范围安全地域准确着陆很难。研究了一种精确定位、安全的软着陆方式,它在软着陆过程中增加了悬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通过着陆区危险地域的识别、着陆地点位置误差的计算,加上对着陆器横向漂移的控制技术,使着陆地点的精度以及着陆生存率大为提高,能够满足未来月球探测的软着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识别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滑坡目视解译依赖于解译人员的经验,耗时费力且提取精度低,而传统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易将滑坡和道路、裸地、建筑等多种具有相似光谱信息的地物混淆。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使用一种双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差异信息的深度学习滑坡检测算法,获取时序影像各个波段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差异影像作为深度学习的输入特征。为充分挖掘滑坡前后影像多种信息差异特征,采用了U-net网络模型耦合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和嵌入注意力机制模块相结合进行滑坡特征提取的方法,该方法增强了滑坡边界信息的保存,能够有效地提取滑坡边界信息和发生剧烈变化的区域。利用上述方法对恩施市和九寨沟进行了滑坡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所取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F1-Score)分别为88.4%和90.53%,误差较小、精度较高。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高分卫星数据的滑坡边界,且能保持滑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