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从"地平说"到"地圆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期间,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大地像一个盘子,是平的,而且是由海洋包围着平平的圆盘,这就是"地平说",早期地图可以解释这一概念。直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布大地是球形的,并且提出理论解释了"地圆说"。他认为  相似文献   

2.
<正>真正为原子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的不是物理学家,而是化学家。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障碍需要清除:什么是元素?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由气、火、水、土四种元素组成(在天上还有第五种元素——以太)。这个观点被视为真理信奉了2000年。炼金术士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种元素:汞、硫和盐,但并非指具体的物质,而是分别用来代表金属性、可燃性与非金属性、溶解性。波义耳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的城市特尔菲,至少在12世纪的时间里,因有阿波罗神殿而闻名。古希腊有一个名叫皮西亚的成年妇女自称是特尔菲城的使者,代表太阳神阿波罗讲话。据记载,当一种特殊的神秘气体出现时,皮西亚给特尔菲城的统治者、市民和哲学家都  相似文献   

4.
自古希腊时代,人们一直在研究物质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经过数千年.科学家相信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而原子是由电子和核子组合而成的,核子又由质子和中子所组合,中子是由夸克(三种不带电荷的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这是目前人类对物质最基本元素的认识,但是原子内会不会有其他更基本的元素呢?这是科学家渴望知道的。  相似文献   

5.
奥瑟曼 《飞碟探索》2007,(12):32-33
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兼科学家展开了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计划,其困难度有如今日探索太阳系的边界,那就是测定整个地表的大小与形状.对古希腊人而言,地表简直大得不可思议.不论是希腊人自己,或是他们接触过的任何文明,活动范围都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想要根据能直接测量的微小范围,揣度人类前所未至、甚至从未梦想过的浩瀚陆地,一定需要极高明、极巧妙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系统地发展一门崭新的学问,古希腊人称之为"几何学",希腊文原意就是"测地".  相似文献   

6.
有关亚特兰蒂斯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的《对话录》。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在后期的两节内,约写于公元前350年。一节称为"蒂迈乌斯篇",据说是公元前421年,苏格拉底和他的三个门生在雅典的谈话记录。在这篇记录中,柏拉图的表弟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天人合一"?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组成生命和人体的元素是与组成宇宙天体一样普通的元素,没有什么特别的;其二,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仰仗宇宙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岩 《飞碟探索》2012,(6):50-51
进入21世纪,人类已迈入信息的文明时代,而人类文明的源泉,则来自于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00年。在那段近100年的时间里,古希腊井喷式地出现了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调。虽然那个时代距今已经2500年之久了,但是,回顾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是今天仍然被那个时代的阳光普照的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8月11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新任局长波波夫金说,俄航天局把将近一半的预算投在了载人飞行上,而只是把人送上天已不再是件好事。他说:“载人飞行若能带来成果,则是有用的。但若只是为了上天而上天,那么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星的命名几千年前,人们观察到在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似乎总是跟随着太阳。此"星星"在日出之前可以在低空中看到并在日落后才能再次看到。一些人认为他们在早上看到的和在傍晚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后来,古希腊人发现这两颗"星星"实际上就是同一颗星星,即水星。因为水星从一个晚上到下一个晚上似乎在天空中运动的非常快,所以罗马人用长着翅膀的敏捷信使神的名字"Mercury"来命名水星。在神话中,  相似文献   

11.
当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自发发生说时,它只是一个哲学学说。到了17世纪,雷第试图用实验来验证它,它就变成了一个科学假说。但是实验却没能获得公认的结论。一直到19世纪,微生物能否自发发生,仍然是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40~560年)据说曾在埃及学得几何学知识,在美索不达米亚学到天文学,他根据迦勒底人的“莎罗”周期,预报了公元前585年所发生的日食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人第一次对太阳的本质和大小作了科学的推测。爱奥尼亚学派成员、雅典的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25~547年)认为:太阳是一块灼热状态的石头,其大小与希腊的版图相仿;他还提出日食是月亮遮住太阳的结果。后来他被控告为无神论者,放逐于小亚细亚。这是阿那克西曼德使用土圭测量日影▲哥白尼和他的太阳中心体系波兰天文学家(1473~1543)。长期从事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3.
文青 《国际太空》2010,(4):23-27
<正>"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于1958年5月胜利召开了。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两次提到卫星问题。他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太空》2008,(5):F0004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由增压舱、实验后勤舱、遥控机械臂系统和暴露设施组成,而实验后勤舱又分为增压段和暴露段。它们分3次发射上天。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4,(3):38-41
<正>当"机遇"号发射上天的时候,美国航宇局希望"机遇"号到了火星后能够在着陆场附近转90个火星日,拍拍这颗红色星球的全景高清照片,玩玩沙子石头什么的。至于其他,那就算意外的礼物。没想到,自2004年1月25日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后,十年过去了,历经千辛万苦,"机遇"号还在火星溜达着。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古希腊时代,有些哲学家们已经发现地球运动的规律,但因为缺乏依据,所以没有得到人们普遍认可。托勒密的地心学说与基督教《圣经》中的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正好吻合,所以受到了当时统治者们的极度维护。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水平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与天体运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届全国太空画展上,有12幅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天遨游的美术作品的复印件,你知道它们的神奇之旅吗?  相似文献   

18.
季明 《飞碟探索》2007,(6):46-47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警告人类的一种动作;而民间则说是天狗要吃掉太阳,所以要敲打碗盆把天狗吓走.其实,日食只是一种掩蔽现象而已.日食的主角是太阳,但实际上最关键的角色是月球,而地球只是一名刚好路过的观众而已.日食是月球遮住了太阳,影子落在地球上,所以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一度,今年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航天日"。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就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从屈原千古名篇《天问》到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可上九天揽月",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源远流  相似文献   

20.
第六节美国惟一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 载人飞船的上天,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途径.人坐在飞船里俯瞰大地,视野开阔;仰望天空,满天星斗;巡天观测,昼夜不停,真是别有一番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