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古时代地球上开始出现了人类,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而这漫漫历史长河两岸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绿洲的时间,距今只有几千年.大约在公元前4000~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相继结束了 人类原始社会状态,实施了奴隶制国家体系,掀开 了人类文明历史的科学篇章.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从达尔文时代至今,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研究很多,人类是怎样走出非洲的,能人和直立人是如何进化的……甚至尼安德特人是否长有红头发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相对而言,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却关注较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其实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这篇文章认为人类文化进化影响甚至限制了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考古发掘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未知世界 :加蓬共和国境内发现一个已经运转了50万年的核反应堆 ;南非的金矿中出土了20亿年前制造的金属球 ;达贡土著掌握的天文知识令法国的天文学家都目瞪口呆 ;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恐龙脚印和人类脚印共存的化石 ;犹他州发现了与最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共存的人类脚印化石 ;生活在公元前1万多年的亚特兰蒂斯人拥有宇宙能源接收装置 ;玛雅人掌握的天文知识足以令现代天文学家相形见绌 ;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中埋藏的秘密更让人难以捉摸……面对它们 ,我们不禁要问 :这些文明究竟是谁创造的?又为什么会在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在1.14万年前左右,伟大而富饶的亚特兰蒂斯由于火山爆发、大地震和大洪水而沉没了,辉煌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因此而毁灭了。根据《圣经》记载,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大洪水将整个地球都淹没了。以前,人们认为这不过是神话传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那时确实发生过大洪水。然而导致大洪水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认为与地球磁场强度的减弱有关。实际上,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地磁场发生过多次倒转,地球上的气候也经历了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变迁。 作者经过对比,发现地磁场变化与气候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从其变化周期来看,地磁场倒转的大周期和冰川作用的大周期均为2.5亿年左右,与太阳系绕银河系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一致,气候变迁的各种时间尺度在地磁场倒转或变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周期。这些联系,显然不能用巧合二字来解释。作者通过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磁场强度的变化影响到宇宙高能粒子到达地表上空的高度,因而相应地使地球上空的  相似文献   

5.
正1984年,在美国航宇局(NASA)召开的第一届月球移民会议上,德裔美籍航天科学家克拉夫·伊利克博士曾经宣称:"如果上帝期望人类成为能进行航天旅行的生物种群,他早就该把月球赐予人类。"但时至今日,人类也没能够在月球上生活。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人类社会从经济到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又一次掀起了探月的高潮,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欧空局等都制定了月球探测计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这些计划最终的目的是单独或联合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名字来自于人类伟大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他总结的开普勒三大定律成为人类认识天体和宇宙的基础,这也成为后来的艾萨克·牛顿(1643-1727)总结出影响人类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重要启蒙。所有的人类文明和历史都孕育在地球表面薄薄的土壤层上,光线围绕地球转一圈只需要0.13秒,但宇宙的可探测半径已经超过了465亿光年。人类不禁想问,在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孤独的么?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真的曾经有过几近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有着内容极其相似的历史传说?最有名的是《圣经》中的记载:“当洪水泛滥在地上的时候,诺亚整600岁.诺亚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进入方舟,躲避洪水.……大海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的大雨降在地上.……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在我国的古籍《尚书·尧典》中的这样记载的: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另外,在《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写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而在《山海经·海内经》里也有“鲧禹治水”之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在两河流域泥版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及伊斯兰教经曲《古兰经》中,对大洪水的灾难也有类似  相似文献   

8.
大洪水记忆     
<正>关于洪水的记忆翻阅世界上一些极为古老的文书,从其长篇累牍的相同记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洪水的记载。这些传说都暗示,只是在区区八九千年之前,世界上的确暴发过一次淹没全球陆地,并且水位极深、规模极其浩大的灭世大洪水事件。那次大洪水不是寻常的降雨泛洪,其主要特点在于:大洪水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形成了大平原区域深达几米乃  相似文献   

9.
康旻 《飞碟探索》2013,(11):59-59
在一件事情值得好好思考:宇宙真的很大。在我们的银河系里,恒星数量有4000亿,在可观测宇宙里,有1700亿个星系。多数恒星都有行星,许多行星上含有资源丰富的矿物,要是位于宜居区中.就有液态水存在。可以说,创造生命的条件无所不在。但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再转念思考:宇宙已经有138亿年的历史,人类则打从20万年前开始在舞台上现,我们存在的时间只占整个宇宙历史的0.01%。在数量这么庞大的外星世界中,其他智能物种应该早就有机会出现,并且早该向整个银河系强力宣传他们的存在。如果有智能物种曾发展出星际交通工具,不用几千万年,他们就应该可以完全攻占我们银河系。  相似文献   

10.
巨石狂舞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在这个古老星球上的每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类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是谁创造了这魔幻般的一切?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拥有的究竟是怎样的能量?对我们而言,这些依然是一个无从知晓的过去。然而,面对如此“国际化”的巨石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猜测: 在遥远的过去,这些巨石文化的创造者从他们的外星老师那里得到了灵感和技术,从而不约而同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舞动了巨石的精灵……  相似文献   

11.
自从盘古开天地,地球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的悠悠岁月,但只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孕育出植物、动物、猿人、直立人、原始人一直到现代人类.地球人类文明阶段,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占地球生命历史的儿十万分之一.在这么短时间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既为人们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又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明附属品而危害着人类和地球环境.比如过度砍伐森林、温室效应所产生的酸雨、人口膨涨侵占耕地面积使植被急剧减少、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2.
刘岩 《飞碟探索》2012,(6):50-51
进入21世纪,人类已迈入信息的文明时代,而人类文明的源泉,则来自于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00年。在那段近100年的时间里,古希腊井喷式地出现了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调。虽然那个时代距今已经2500年之久了,但是,回顾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是今天仍然被那个时代的阳光普照的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  相似文献   

14.
《圣经》里记载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故事说,最初是神创造了人,接着下了连续40个昼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神不忍心让善良的诺亚死于洪水,便命令诺亚用歌斐木建造一艘方舟,让诺亚和他的亲属以及7只雄鸟、7只雌鸟、7头公兽、7头母兽上船逃难。最后洪水漫过了高山的山顶,除了诺亚方舟上的生命外,其他的生命都已灭绝。后来,劫后余生的诺亚成为人类的先祖。有趣的是,当人们在谈论“生命是如何从没有生命的地球上产生的”这一问题时,世界各国文化中都出现一把有关大洪水的“钥匙”———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于是,到底有没有一条诺…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的这个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好景不长,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世纪或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自己理所当然地称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6.
宇宙的文明层次赵荣生当UFO现象使人类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1969年7月人类宇宙飞船的登月,标志着人类文明向地外伸延、扩展的起点;意味着人类去地外认识未知世界的必然性。那么,是否有制造超光速飞行器的地外智慧生物去他们的地外,认识他们的未知世...  相似文献   

17.
唐玉华 《国际太空》2007,(10):31-33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类进行了多次的深空探测活动.现在,深空探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来,深空探测不仅不会停止,而且会愈来愈频繁.这是人类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深空探测是人类永不放弃的选择.要想更好地探索宇宙,只有地球上的各国人们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人类共同梦想.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4年8月7日出版)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就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地球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科技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能懂得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自1947年以来,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孜孜不倦地用天文望远镜搜索着浩渺的太空,希望能捕捉到某个外星文明向地球发来的信息。美国“SETI”研究计划的科学家们更是发起“凤凰计划”,用天文望远镜寻找外太空中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激光信号。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生活的这颗星球已经历经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很遥远的事,与现今的人类社会文明演化无关。譬如,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突然集体大灭绝,这次典型事件也造成了地球其他物种的大毁灭,而人类先祖的出现只是几百万年前的事。现在许多人猜测,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在其几十亿年的演化史上可能多次进化出过智慧文明,只不过都遭受了无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之前,人类早就想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并有不少的先行者和富有见地的研究者,如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他一生中进行过上千次成功的无动力滑翔试验,为后人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有许多技术问题还未能解决,人类飞上天空看起来还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