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月球第谷坑的形成(1.08亿年前)在1.08亿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到月球,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第谷坑"的陨石坑。因为"第谷坑"的形状类似环形山,所以科学家也称它为"环形山"。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第谷坑"也是人类航天器探索的第一个目标。"第谷坑"直径为85公里,中央峰从东南到西北的宽度大约是14.97公里。当满月时,人们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就  相似文献   

2.
张晋 《飞碟探索》2012,(6):47-47
这个斑驳的景观显示的是第谷陨石坑,它是月球上看起起来最极端的地方之一。然而,天文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并不是为了研究第谷,这张图像是为6月5日-6日观察金星穿过太阳表面的凌日现象做准备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不能直接观察太阳,因此天文学家计划把望远镜定位在月球,用月球作为镜子去捕获反射的太阳光,并且隔离穿过金星大气层的小部分光线。这少量的光线包含行星大气层组成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5,(10):38-39
1546年12月,丹麦的一个贵族之家降生了一个新的小生命,他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大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第谷出生后不久,即被过继给了伯父家,他自小就养尊处优,过着奢华的生活,因而使他后来生性暴烈,不善与人交往。他的养父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希望他能走上官宦之路。可是,鬼使神差的一次日食却让他的兴趣转了方向。1559年,第谷13岁时在他所在地发生了一次日食。其实那只是一次并不惊人的偏食,如果不是天文学家早早做了预报,一般人甚至可能不会发现天空有什么异常,可是这在第谷小小的心灵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使他不能平静的不是偏食本身,…  相似文献   

4.
日月 《太空探索》2007,(9):54-55
天文学家常以精到的计算让世人折服,例如对于几十年后的每次日全食,天文学家可以分秒不差地预告于世人,相传这也是让弟谷违背家训投身于天文学研究的原因,除了那颗超新星(后称第谷超新星)外,还有让他激动的是,他见到了一次天文学家早在几年前就算出的日全食,所发生的时间竟分秒不差!  相似文献   

5.
<正>第谷坑是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澳亚玻璃陨石是在澳大利亚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发现的一批陨石,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这些陨石很可能是因大约70万年前因月球遭到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而来。那次撞击产生了第谷坑,同时,一些因撞击产生出来的月球物质飞落到了地球上。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但得出这个结论主要靠的是科学分析。进行这项分析的就是美航宇局的一名科学家丁·查普曼(1922–1995)。  相似文献   

6.
6月3日,由丹麦两名业余爱好者自制的-枚火箭在波罗的海一个漂浮平台上完成了首次成功试射,为最终实现载人亚轨道飞行迈出了一大步。火箭称为“混合外大气层运输机”(HEAT)1X,载有称为“第谷·布拉赫”的飞船。它飞到了约3.2千米的高度,随后利用降落伞落到海上。由本特森和马德森两人合办的哥本哈根亚轨道公司是家非营利机构,  相似文献   

7.
众眼看宇宙     
刘茜 《太空探索》2006,(1):52-53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发现了环绕黑洞的神秘蓝色恒星盘;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 第谷超新星遗迹为宇宙射线的起源提供了令人震惊的证据;人马座A^*:恒星令人惊异的在银河系黑洞周边的极限环境中形成;卡西尼土星探测器 卡西尼号拍摄到的土卫四,一个寒冷的冰雪世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 仙女座星系的三张面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研制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测试系统,较详细地介绍了性能调试方法,并报导了新研制的位移机构系列及其配套探针,在应用考核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系统实现了控制,测量,处理一体化,控制通道多,采集容量大,跟踪准确,处理及时,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因此对提高测试精度,速度,对加快试验进程,节省人力,物力,能源起着重要作用,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同时指出,这种新技术还有不少领域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一个富有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海港城市,全市总面积1247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千米。她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岛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交汇点,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作为中国南海舰队的驻地,近些年更成为中国军队联结友谊的窗口,成为中国军人展示风采的舞台。即2005年3、4月间的美国海军和澳大利亚海军来访后,9月初前后英国海军和韩国海军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0.
夜,伸手不见五指,北风呼啦啦地吹,一场敌后特种侦察战斗打响了,特种作战分队在无准备情况下,突然接到“敌后特种侦察作战”命令。10分钟左右,全员全装紧急出动,奔袭到40千米外的侦察区域。一个个小黑点从千米高空跃离机舱、陆地、水下战斗员多路出击,直逼敌要害目标。由9人组成的突击组采取单兵驾驭翼伞的跟进方式,突然垂直空降到敌防御阵地,对重要目标,防御工事进行突击。跟进战斗的掩护组,迅速通过敌炮火拦阻区,抗击敌反空降,夺取机场周围各高地,掩护破袭组乘机实施破袭。为破袭敌导弹阵地和机场,破袭组利用“GPS”卫星导航仪,臂长尺等测距工具和各种有效方法。迅速驾驶随队空投的伞兵突击车向敌纵深实施打击,并利用车载火器将占据导弹基地和机场洞库之敌消灭。当接近导弹发射阵地,临时军用机场,装甲目标时,破袭组立即利用手中的无线电通信工具,快速准确地向后方指挥部报告。在激烈的战斗中,越点攻击组迅速编队升空,向敌指挥部发起连续的攻击。“出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特种作战队员们迅速采取小群多路,多方位进攻的方式冲进敌指挥所,里外配合,层层出击,只用半小时就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机场。敌指挥所被捣毁!通信枢纽瘫痪!导弹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三十六计,走为上”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的战术思想,这在谋略中也是上策。在大海行船时,也多是采用“惹不起躲着走”的战略战术。对于手无寸铁的船员来讲,为了安全,一切以防为先,如防火、防盗、防风浪等,特别是现在的防海盗。可是,有些东西防不胜防,别说是普通的商船无能为力,就连美国的航空母舰也有头疼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虚拟卫星     
江燕 《太空探索》2004,(2):34-36
今天,人们可能都知道,太空中有一种名叫GPS的导航卫星星座,不仅飞机、舰船、战车,甚至城市出租车,个人旅行家也都装有或携带GPS接收机,利用GPS卫星来导航定位。GPS是英文“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升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上,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4颗卫星,可以使便于任何地方的观测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通过接收它们的信号,确定自己的位置。严格说来,GPS系统不能称“星座”。  相似文献   

13.
对天文界来说,20世纪60年代可说是宇宙学和天文学的大收获时期,不仅观察到了理论预言的中子星、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创生大爆炸的余晖),而且最重要的是,经科学家的长期努力,终于使大爆炸理论从众多宇宙论中脱颖而出。按照这一理论,140亿年前,空间中的一个极小的点突然大爆发,温度达到无限大,能量和物质井喷而出,空间开始膨胀,之后逐渐冷却到今天的3K,而其可观察的空间跨度约为140亿光年。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2012,(5):29-29
备注:我儿子在丹顿乡间公路上驾车时看到的,时间是早上6时50分。他看到在大坝对面的山坡上有一道白光,他首先想到的是飞机,因为过去在海军服役,他对飞机很熟悉。接着他开始寻找红绿光,他能看见,因为它飞行很慢,30米-50米高,似乎要与海岸线接触了,与眼睛视线相平。他慢慢减速。打开车窗,观察这个飞行物。它没有一点声响,黑灰色,三角形状,是金属的,底部有镶板线条。飞船下面有三道光芒。不闪烁。他停了车,冲了咖啡,画了一张素描,写下细节,就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5.
陈丹 《太空探索》2006,(12):62-65
常听到一些人互问:你是属于哪个星座的?在所谓的明星档案中也有“星座”项目,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你生在哪个月份,就属于哪个星座,你一生婚姻,健康,机遇,事业,乃至一生的遭遇,都由你所属的星座决定。近年来个体书摊上那些成套讲述星座与命运的书很畅销,从成年人到中小学生都拿来对照自己,看今年的命运如何,真有这回事吗?  相似文献   

16.
一林 《太空探索》2005,(2):18-19
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艾飞 《飞碟探索》2008,(7):43-43
有时候,在天刚蒙蒙亮时,东方的天空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它晶莹透亮,光芒四射,美丽极了。这颗星古时称为“启明星”,意思是随着它的出现,天就要亮了。而有的时候,在黄昏时,我们在西方的地平线上空,也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随着天越来越黑,这颗星更显得光辉灿烂,像一盏明灯高挂天宇,引人注目。这颗星古时称为“长庚星”。启明星与长庚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星,是九大行星之一的金星。  相似文献   

18.
C档案     
《飞碟探索》2014,(6):67-67
2008年8月18日,我们从新疆喀纳斯前往魔鬼城,途中下车休息,随手拍了两张照片。当时也没发现什么,近日翻看照片,才发现这两张照片上有两个小黑点儿,放大一看,椭圆形的,还有金属反光,很像飞碟的样子。第一张上的黑点儿大些,放大后看还能看清楚,第二张上的黑点儿就小了很多,而且两张照片上黑点儿的位置也不同,估计是在飞行中。第一张和第二张拍摄的时间相差不到1分钟吧。  相似文献   

19.
王鲲 《飞碟探索》2010,(5):56-56
在遥远的过去,曾有一个文明受尼罗河所赐,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它的子民建造出巨大的金字塔和神庙,深信人死后会复生,可经由复活获得永恒的生命,它就是古埃及文明。随着时光的流逝,古埃及文明也逐渐泯灭,  相似文献   

20.
曾耀寰 《飞碟探索》2013,(11):62-63
天文望远镜可分为折射和反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听到望远镜的新技术,自行制造出折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凹面镜聚焦,设计出反射望远镜,解决透镜的色差问题。还有一种望远镜不用透镜和反射镜,也能搜寻宇宙天体,这个望远镜和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或制造望远镜,但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利用时空的扭曲,可以达到望远镜的功能,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说穿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利用万有引力,观察非常遥远的星体,甚至可以“看到”没有电磁波的暗物质,堪称为引力望远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