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人 《飞碟探索》2003,(4):26-27
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画在哪里吗?它就在秘鲁的纳斯卡高原上。如果你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俯瞰纳斯卡大地,就会惊奇地发现,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竟被“画”上了许多幅巨大的动物图案和几何图形。其中有的像一只兀鹫,展开双翅仿佛在空中翱翔;还有一幅显然是一位男子的画像了:他瞪着眼睛,伸出右手,脚上穿着厚重的靴子。除此之外,这里还画着各种几何图形,直线的、交叉线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每一幅画都大得惊人:一只鸟长约50米,蜘蛛的身长有46米,一只兀鹫从嘴喙到尾羽就有122米长,而一只蜥蜴的身长则达到188米。据说,这些巨画是一位爱…  相似文献   

2.
张唯诚 《飞碟探索》2012,(11):32-34
虽然它们是航天器的新成员,但看上去只是一个金属盒子,大小相当于一条普通的面包或者一只装鞋的盒子,一端有一个相机镜头。它们可以单独遨游在太空,也可以和其他“模块”组合升级,或者为完成更大的太空任务而形成一个“编队”。也许人们会把它们派到火星上,或许会穿越壮观的土星环,只不过操控它们的主人不一定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这种声名显赫的“航天巨头”,而可能是非常普通的团体,例如一个大学的研究机构,甚至是酷爱航天的个人。没有人知道它们的登场会给未来航天业带来什么.但人们都能感到它们难以抵御的无穷魅力。它们就是方兴未艾的航天新秀,航天业异军突起的“轻骑兵”——“立方体卫星”。  相似文献   

3.
船舷 《飞碟探索》2012,(5):41-41
千万别以为走出海洋来到陆地的生物才既聪明又幸运。留在海洋的生物就像当初没有跳下树的猿一样,阻塞了自己的进化之路。了解了海胆的神奇再生功能之后,相信你会从根本上改变对海洋生物的看法。 海胆是海洋里辈分较高的古老居民,它们的食谱比较杂,既吃海藻也吃小鱼小虾,同时也吃海底沉积物。因为它们行动迟缓,捕食能力有限,所以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容易得到的藻类,而且附着在珊瑚礁石上的钙藻是它们最常吃的食物,被它们啃食过的珊瑚礁石均留下清晰的白茬。  相似文献   

4.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吸尘器,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甚至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宇宙中的灰尘是一些极为细小的颗粒,由非晶质碳、碳酸盐和硅酸盐等物质组成。直径仅为1微米的几分之一,名为星尘。假如没有它们,我们的夜空一定会明亮很多,因为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恒星:但假如真的没有它们。天上的恒星又会难以产生。因为正是它们冷却星际云,才促成星际云坍塌成恒星。与此同时。它们还促使一些微小的分子结合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引发一系列更神奇的化学变化。天文学家说。星尘是星球诞生的起点,是生命形成的材料,也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关键。然而,星尘来自哪里?它们的作用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6.
日月 《太空探索》2005,(5):40-41
中国古时文人最敬仰的星象是“文昌星君”或者说是“文曲星”,一些古典小说中总是把状元说是文曲星“下凡”。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穷秀才范进一向潦倒,一日中举后却因兴奋过头而发了疯,不知就里的乡亲要他的岳父胡屠夫去打醒他,可是平时对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个杀猪人,此时却认为他“是天上的星宿。  相似文献   

7.
巴勒贝克平台(中)程干泽编译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地区进行一番挖掘搜寻工作,因为近东地区的一大特色,便是有很多的秘密在悠长的岁月中给保存了下来。人们都熟悉死海手稿的故事,而关于电池的案例则更加激动人心,现在依然如此。最初一批电池是1936年在巴格达附近的胡...  相似文献   

8.
阿大 《飞碟探索》2010,(8):18-19
鬼魂具有很大市场。就实体而言它们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它们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万圣节期间。  相似文献   

9.
它们是被引力遗忘的角落。在那里,来自其他天体的引力会互相抵消,因此可以俘获住任何掉入其中的物体。这些引力陷阱也位于地球的轨道之上,一个在地球的前方,另一个则在地球的后方。天文学家将它们称为“拉格朗日点”,简写成L4和L5。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粘鼠板。  相似文献   

10.
钱丹 《飞碟探索》2011,(9):32-33
会会点37:欢迎剩余的真核生物!时间:可能在20亿年前。地点:海洋中。加入者:50000种现生的物种,包罗广阔,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与动物、真菌、植物和绿藻及红藻有亲缘关系。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各自加入到朝圣队伍的时间顺序,只能假设它们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之前已经结成一队了。它们中包括寄生的贾第虫、带壳的有孔虫、具有可爱小壳的放射虫、光合硅藻、眼虫和所有的褐藻。  相似文献   

11.
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注意到一类被称为极端微生物的微小生命,那些对于大部分地球生命犹如地狱的火山口、冰川、盐湖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它们而言却是栖息繁衍的天堂。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它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在进化上也是很独特的,属于被科学家们称为古菌的生物类群。这类生物既有别于细菌,又有别于更高级的真核生物,它们也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生命。几十年来,新的极端生命形式不断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它们一次次地打破生命的极限,一次次地冲击人们对生命现象的传统观念。以下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此类生命,关于它们的发现和研…  相似文献   

12.
河水赐与的礼物(四)——古埃及文明探秘○晨飞编译在众多的小神中还有几位仍值得一提:阿努毕斯是其中的一位。这位长着胡狼头的提斯和塞诺波里斯之神与奥西里斯一样,享有西方(亡者世界)和西方亡灵王子的头衔,他也是神界的薰香者,他很可能就是被下埃及的奥西里斯所...  相似文献   

13.
巨石狂舞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在这个古老星球上的每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类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是谁创造了这魔幻般的一切?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拥有的究竟是怎样的能量?对我们而言,这些依然是一个无从知晓的过去。然而,面对如此“国际化”的巨石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猜测: 在遥远的过去,这些巨石文化的创造者从他们的外星老师那里得到了灵感和技术,从而不约而同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舞动了巨石的精灵……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不明飞行物出现在人类的视野,它们飘浮、闪烁,然后飞速行驶,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茫茫天际,踏上它们的返回或游历之旅。就在这些不明飞行物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地球人类更关心的是驾驭那些飞行器的外星人。  相似文献   

15.
基因的影响     
基因是优秀的程序编制者,它们为本身的存在而编制程序。生活为它们的生存机器带来种种艰难险阻,在对付这一切艰难险阻时这个程序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就是判定这些基因优劣的根据。这种判断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08,(8):5-5
“当晚我正在值班。突然听到站在外面的其他士兵高声喊叫。我马上跑了出去一探究竟。这才发现原来是天空中出现了13个飞碟。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旋转着的立方体。五颜六色的。它们组成Z字形飞行,在它们消失之前.我用手机摄像头抢拍了两个不明飞行物的画面。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发着不同颜色光芒的旋转管子一样。随后它们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飞碟探索》2014,(8):30-31
1 加拿大上空的极光 这是加拿大北部上空的精彩极光。它们非常明亮,只需曝光1.3秒就能清楚地拍下它们。影像右侧是印第安人的帐篷屋。在影像中心的遥远背景上,可看见猎户座。  相似文献   

18.
UFO信箱     
湖南唐勇军:看到《飞碟探索》2002年第3期的《UFO不侵入地球的八种猜测》,觉得还有些没说到的地方,提出一点我的补充。第一,大家普遍认为,UFO的制造者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思想境界,认为它们不会侵入地球,它们的思想已经进化到没有战争的概念。同时,为了保持地球各国发展的平衡,它们也不与地球保持联系。第二,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地球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及科学等方面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有借鉴和刺激作用。UFO对于地球文明的创造、地球生物的生理结构特别是人类的生理结构有极大的兴趣,这种生理上的特殊性有利于它们…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5,(9):18-19
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20.
芮斯 《飞碟探索》2008,(9):20-21
数学定律是宇宙存在的基础支柱。我在这里所说的宇宙不仅是原子,还包括了星系、星球及人类。原子的性质——也就是指它们的大小、质量、种类以及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力——决定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化学性质。原子之所以能存在,就是依赖深藏于它们之中的力与粒子。天文学家研究的天体——行星、星球及星系等,都受到重力的控制、管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