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设计和标准现状,并对现有的舒适性军用标准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舒适性设计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加快建立、完善我国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救生系统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救生系统的性能,必须提高救生系统电子化、智能化的水平。由于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控制救生系统的功能,它在救生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航空电子设备不是救生系统唯一的关键系统,至少还必须有一个数据收集系统和一个可控制推力系统。前者能为航空电子设备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以确定最佳的飞行计划;后者则可保证这一飞行计划的完成。三种系统组合在一起,便能把救生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救生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促进救生系统的发展,还能优化整个  相似文献   

3.
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现有的航空弹射救生系统,提出了微爆索线性切割技术在弹射救生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系列微型爆破索,通过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实验研究,观测了有机玻璃层裂现象,得到了不同参数对有机玻璃破坏深度和破坏影响区的影响,确定了微爆索应采用的外壳材料、炸药类型、装药量的范围等参数。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DYNA3D对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计算结果,得到微爆索装药量与有机玻璃破坏深度的关系,为合理设计航空救生系统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武装直升机乘员防护救生的特点,介绍了国外防护救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国内防护救生的现状。同时,对我国武装直升机防护救生装备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周方 《国际航空》2012,(8):67-70
飞行员防护救生系统主要山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和弹射救生装备构成,为有人驾驶作战飞机的飞行员提供丁存高过载、缺氧、低气压等复杂作业环境下所必需的防护,并且在飞机出现心急情况时确保人员能安全逃生和自救。  相似文献   

6.
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我国唯一从事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的专业化科研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弹射救生、个体防护、空降空投等专业集中于一体的专业化科研生产集团。公司拥有资产总额51亿元,占地面积340余万平方米,拥有从业人员6000余人,拥有上百台先进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7.
我国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我国在自然环境试验、户内加速试验、腐蚀机理和测试、高温防护涂层以及表面处理和防护技术,展望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作为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您在防护救生方面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一下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苏炳君:首先,近年来做了公司“技术体系梳理”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中航工业航宇2013年底刚刚整合时,存在专业分立的状况,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地梳理划分,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防护救生、空降空投、客舱设备”在内的、高度整合的3大技术领域,并梳理出了各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不断对技术体系进行扩充,围绕核心能力提升,依托“技术同源、产业同根”,推动产业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已被国际各大公司广泛采用的精益思想和精益制造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宗旨,并结合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的主制产品和现状,提出了在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应用精益制造技术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具有轻量化、耐高温、高抗损伤、重复使用、易于维护等性能的热防护材料是空天往返飞行器的关键材料,影响飞行器的先进性、可靠性、维护性和经济性。本文针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机身大面积、头锥、翼前缘以及控制面等部位所需的热防护材料,综述了刚性隔热瓦、柔性隔热毡、抗氧化C/C、C/SiC、TUFROC等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在飞行器上的应用情况。总结了高温服役过程中典型热防护材料的损伤及性能衰减行为,并提出以材料损伤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能及寿命预测方法。最后,提出研制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发展热防护材料可重复使用理论方法与标准、建立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数据库是该领域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航空电子系统硬件的发展,为云服务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借助虚拟化及容器管理技术, 将机载计算资源进行池化管理,并借助服务化技术,将复杂航电软件拆分为可协作的独立模块,能够实现航电 软件的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并提高航电软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力。本文讨论了云服务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现 状,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航电软件研发的云服务架构,给出了服务化和容器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案,并构建 了应用原型验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微粒子喷丸因其采用的弹丸介质尺寸小,具有强化基体表面并降低表面粗糙度的优点,已成为航空、能源动力等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表面强化技术。目前对于该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对其强化机理的试验论证阶段,还未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微粒子喷丸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微粒子喷丸的强化机制,阐述了目前微粒子喷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各类材料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研究各类参数对喷丸效果的影响将是微粒子喷丸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力北斗安全应用、自动驾驶导航等应用场景对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定位的迫切需求,设计了一种将UWB与GNSS结合的一体化无缝定位系统.通过将UWB标签与小型化GNSS模块集成到手持智能设备上形成一体化定位终端,服务器软件对卫导结果与超宽带定位结果进行融合,输出连续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人员的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定位,室内环境下的静态定位精度小于10cm,该系统已应用于大型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人员安全防护管理项目.  相似文献   

14.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下一个万亿元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重视和竞相角逐。5G技术的意义不仅限于提升传输速率,同时也将丰富各类场景应用,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通信技术支持。梳理了5G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具体应用和影响。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5G将有力引领航空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某型飞机航空直流供电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载直流供电系统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保护装置有熔断器(保险丝)和热断路器(双金属自动开关),其原因是它们结构简单,且满足航空输配电保护的要求。但是它们本身具有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例如熔断器缺乏较集中的过载保护特性且特性不稳定,影响到过载保护的可靠性、熔断时有因过热而爆炸的可能性、部分熔断器因安装位置导致不能目视检查熔断情况及熔断器熔断后在飞行时更新难于操作等等。鉴于这些问题,在过流大、易短路的供电主干线路中使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保护装置对提高飞机供电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某型飞机供电保护方案,在MATLAB平台上实现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线路的短路、过载等故障。  相似文献   

16.
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是焊接数字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航空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步伐的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开展航空专用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工作。目前在航空制造领域建立的焊接数据库,已实现航空材料焊接基础数据、焊接参数数据、焊接性能数据及典型案例数据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焊接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应用,可辅助焊接工艺文件自动设计与管理,大大缩短了焊接工艺文件编制周期;焊接缺陷诊断专家系统可根据缺陷特征判断缺陷类型,或根据缺陷类型分析缺陷成因,对控制和预防各类缺陷的产生及控制焊接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焊接信息管理平台在数据库平台、专家系统平台以及用户权限管理基础上,实现了焊接工艺流程的在线智能化协同办公。结合航空制造业焊接数字化发展进程,在已有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焊接质量预测专家系统和制造业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运用到航空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设计中,将成为未来航空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老旧直升机结构性故障和偶发性故障逐步增多,给维修质量带来了更多难题,维护人员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针对当前老旧直升机的特点和维修现状,介绍了航空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领域中的应用,结合直升机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探讨确定老旧直升机无损检测的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件,围绕不同无损检测技术特点对直升机关键部件检测的具体应用方法做了阐述,并结合老旧直升机维护实践对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时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对无损检测技术在老旧直升机维修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constructed a high-temperature super conductor-magnet momentum wheel for microsatellites and propose a micro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energy storage and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r nano/pico satellites. The momentum wheel for micro satellites has a mass of 1.1 kg with an angular momentum capacity of 3.5 J sec. It occupies a volume of 12.7 cm in diameter and 5 cm in height. It operates within the restricted power budget of a microsatellite with a total power supply of only 10 watts. It consumes less than 1 watt for sustenance. The micro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flywheel for nano/pico satellites has an angular momentum capacity of 0.083 Js and stores 2.32 kJ at 530 krpm. Its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is approximately 45 Wh/kg with an energy density of around 370 kJ/L. The HTS systems can perform the dual function of a power/attitude control system and are ideally suited for low Earth orbit energy storage, power genera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of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19.
无线射频(RFID)技术近年来在民航机场运输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民航制造领域和飞机运营维护领域还未得到推广应用,其中大量的工作仍通过原始人工处理等方式进行。提出一种利用RFID 技术应用于民用飞机机载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和管理的系统架构,对其关键组成部分的功能及配置进行说明,并通过一项客舱应急设备的例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