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设计和标准现状,并对现有的舒适性军用标准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舒适性设计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加快建立、完善我国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救生系统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救生系统的性能,必须提高救生系统电子化、智能化的水平。由于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控制救生系统的功能,它在救生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航空电子设备不是救生系统唯一的关键系统,至少还必须有一个数据收集系统和一个可控制推力系统。前者能为航空电子设备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以确定最佳的飞行计划;后者则可保证这一飞行计划的完成。三种系统组合在一起,便能把救生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救生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促进救生系统的发展,还能优化整个  相似文献   

3.
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现有的航空弹射救生系统,提出了微爆索线性切割技术在弹射救生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系列微型爆破索,通过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实验研究,观测了有机玻璃层裂现象,得到了不同参数对有机玻璃破坏深度和破坏影响区的影响,确定了微爆索应采用的外壳材料、炸药类型、装药量的范围等参数。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DYNA3D对微爆索切割航空有机玻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计算结果,得到微爆索装药量与有机玻璃破坏深度的关系,为合理设计航空救生系统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武装直升机乘员防护救生的特点,介绍了国外防护救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国内防护救生的现状。同时,对我国武装直升机防护救生装备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周方 《国际航空》2012,(8):67-70
飞行员防护救生系统主要山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和弹射救生装备构成,为有人驾驶作战飞机的飞行员提供丁存高过载、缺氧、低气压等复杂作业环境下所必需的防护,并且在飞机出现心急情况时确保人员能安全逃生和自救。  相似文献   

6.
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我国唯一从事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的专业化科研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弹射救生、个体防护、空降空投等专业集中于一体的专业化科研生产集团。公司拥有资产总额51亿元,占地面积340余万平方米,拥有从业人员6000余人,拥有上百台先进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7.
我国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我国在自然环境试验、户内加速试验、腐蚀机理和测试、高温防护涂层以及表面处理和防护技术,展望了我国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作为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您在防护救生方面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一下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苏炳君:首先,近年来做了公司“技术体系梳理”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中航工业航宇2013年底刚刚整合时,存在专业分立的状况,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地梳理划分,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防护救生、空降空投、客舱设备”在内的、高度整合的3大技术领域,并梳理出了各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不断对技术体系进行扩充,围绕核心能力提升,依托“技术同源、产业同根”,推动产业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已被国际各大公司广泛采用的精益思想和精益制造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宗旨,并结合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的主制产品和现状,提出了在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应用精益制造技术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具有轻量化、耐高温、高抗损伤、重复使用、易于维护等性能的热防护材料是空天往返飞行器的关键材料,影响飞行器的先进性、可靠性、维护性和经济性。本文针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机身大面积、头锥、翼前缘以及控制面等部位所需的热防护材料,综述了刚性隔热瓦、柔性隔热毡、抗氧化C/C、C/SiC、TUFROC等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在飞行器上的应用情况。总结了高温服役过程中典型热防护材料的损伤及性能衰减行为,并提出以材料损伤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能及寿命预测方法。最后,提出研制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发展热防护材料可重复使用理论方法与标准、建立可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数据库是该领域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詹明望 《飞行试验》2004,20(1):2-4,21
弹射座椅飞行弹射试验是验证新型弹射救生系统是否满足技战术指标的最终手段,世界航空强国都非常重视弹射试验机的研制和飞行弹射试验技术的研究。我国空中弹射试验机与国外弹射试验机在试验机飞行性能、飞行试验方法、测试技术方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弹射救生技术的发展看,研制新型弹射试验机是弹射救生技术发展的需要。文中提出用某型歼击轰炸机改装成为高速弹射试验机,能满足近来弹射救生系统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世界近代战争 ,尤其是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由于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 ,空战的效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 ,夺取战争的“制空权”无异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海湾战争、科索沃战火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 ,要想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 ,克敌制胜 ,确保空战的核心和主导者——飞行员在高空、高速、高过载和应急撤离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中生存、安全、操作和作战 ,对夺取“制空权”又起着关键作用 ,而这些离开了高科技的有效航空防护救生装备便无从谈起。本文要介绍的就是被誉为蓝天骄子“保护神”的飞行员高空个体防护救生装备之一的我国第…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您在防护救生方面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一下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苏炳君:首先,近年来做了公司"技术体系梳理"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中航工业航宇2013年底刚刚整合时,存在专业分立的状况,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地梳理划分,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防护救生、空降空投、客舱设备"在内的、  相似文献   

14.
气动压力对柔性热防护结构隔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等效导热热阻"这一参数来反映柔性热防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和机械加压的方式来模拟柔性热防护结构服役过程中的的气动热/压环境,根据所做热试验的结果数据研究了在一定温度下,气动压力对柔性热防护结构等效导热热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动压力的增大,柔性热防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因此在对柔性热防护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服役过程中表面气动压力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氢燃料的应用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外对氢燃料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的应用研究,对相关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氢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氢燃料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研究的重点已从早期的以军用为主转为以民用为主;氢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主燃区的贫油燃烧;而微混非预混扩散燃烧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温防护需求–涂层材料和结构设计–涂层制备技术–涂层性能评价这一主线,探讨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常见高温防护涂层领域内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现状,并结合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和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该领域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在民机结构中的大量应用对航空复材制件的闪电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以VARI工艺为代表的复材液体成型技术愈发受到关注,常用导流网在VARI工艺中造成浪费也易引起质量问题,结合这两方面的需求,提出将闪电防护铜网用作导流介质,在表面应用类的航空复材制件的VARI成型工艺中,将铜网的闪电防护作用和树脂导流作用进行集成,并对闪电防护铜网在VARI工艺中的树脂导流作用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了引入铜网导流后VARI制件的注胶情况、铜网层数对树脂渗透率的影响,以及制件最终成型效果和表面质量。本研究对于丰富复材VARI成型工艺技术手段,提升VARI工艺的综合经济性,进一步拓展VARI工艺在民机复材结构中的应用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量吸收结构的性能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人员和结构防护非常重要。针对一种系列嵌套圆环系统的能量吸收特性进行了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应变强化效应的系列嵌套圆环系统受刚性平板横向准静态压缩时的刚塑性理论模型;然后对双环和三环嵌套圆环系统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实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预测、数值模拟和实验测得的系列嵌套圆环系统的载荷-挠度曲线吻合很好;最后对将系列嵌套圆环系统应用到航空领域进行了探讨,以应用至航空座椅为例,建立了人体、座椅、能量吸收结构的数学模型,参照美国航空联邦局航空座椅动态实验标准,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了人体所受的腰椎负荷,并与不装备能量吸收结构时的腰椎负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系列嵌套圆环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人体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9.
简介了海军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机匣、附件壳体等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零件 ,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点腐蚀的的环境及腐蚀原理 ,分析了现役海军用某B型发动机 9项防护技术和F4 0 4发动机的腐蚀控制体系。从一个侧面了论述了解决海军用航空发动机腐蚀防护和控制的技术途径 ,并提出了该类发动机在设计阶段腐蚀控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型装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动灵活性好、定位精度高以及生产布置柔性等诸多优势,在航空产品装配工艺环节具有广泛应用。从大型部件自动化对接、机器人装配理论、人机协作互动装配、柔性自适应工装夹具、人工智能辅助装配以及自动引导车等方面,综述了机器人型装备在航空产品自动化装配环节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机构构型在对接装配类装备中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并从应用场景、技术成熟度以及装备性能等方面系统地比较了国内外航空工业在自动化装配领域的技术差距。最后,概括总结了航空装配中机器人型装备的技术挑战、发展趋势以及与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相融合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