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军用飞机机载制氮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提高军机燃油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对机载制氮系统用于燃油箱惰化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与飞机燃油箱其它防火抑爆技术进行了比较.采用富氮空气进行燃油冲洗是除去燃油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并基于常规气体混合关系,质量守恒方程和Ostwald系数建立了燃油冲洗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油箱内无油空间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战斗机机载制氧系统,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正常供氧条件下机载制氧系统的吸气阻力。结合系统工作压力、流量及高度要求,对比某型战斗机机载制氧系统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在此条件下,定量分析肺通气量、高度和引气压力对机载制氧系统吸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机载制氧系统模型可用于吸气阻力分析,并为系统评价、优化设计及故障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机载制氮系统中空纤维膜分离特性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采用微元方法建立了机载制氮系统中空纤维膜数学模型,并使用龙格-库塔法对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后显示,误差不超过10%.然后分析了单位膜面积进料量、膜丝(membrane fiber)内外压比和氧氮渗透比其对产品气氧体积分数和制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位膜面积进料量虽然可提高制氮效率的增加,但是会显著降低产品气中氮的体积分数,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流程设计以克服此缺点.压比和氧气渗透系数的增加均会使氧体积分数与制氮效率减小,但是提高渗透比对制氮效率影响不大,因此对于气体分离过程是有利的.通过计算模型及实验数据,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分离理想度随压比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压力对理想度影响较大,随着压力增加,实际分离过程与理论值偏差趋大,而温度对理想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机载中空纤维膜富氮性能实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建立机载中空纤维膜环境模拟性能实验平台,对与国内某技术中心合作研制的机载中空纤维膜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模拟性能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①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随输入空气压力的上升而下降,随输入流量的上升而上升,而与输入空气温度基本无关;②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随富氮空气流量的上升而上升,且输入空气压力低时明显;③海拔高度对机载中空纤维膜富氮性能基本不影响,仅启动时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略有下降.通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机载膜富氮性能公式.   相似文献   

5.
从膜制氧系统的特点、机载制氧系统的要求以及膜材料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探讨了膜技术用于机载制氧系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子筛浓缩器是机载制氧的关键,机载制氧技术的应用,将加大飞机连续飞行航程,保证受油飞机氧气充足,提高战术飞机作战力。  相似文献   

7.
中空纤维膜机载制氮装置的数学建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考虑浓差极化现象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并用正交配置法求解,对中空纤维膜机载制氮装置(OBIGGS)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状态点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富氮气体(NEA)中氧气的质量分数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最小值后又呈上升趋势;在进气与排气压力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中空纤维膜排气压力的下降,中空纤维膜的富氮气体质量流量逐渐增加;随着中空纤维膜丝长度的增加,丝内气体的压降和富氮气体质量流量均有所增加;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制得的富氮气体质量流量越大,则所需进气的质量流量越大,且富氮气体氧气质量分数越高.   相似文献   

8.
曹栓劳 《飞行试验》2003,19(2):6-11,48
详细介绍了未来战斗机防护救生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先进防护救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新一代战斗机可能出现的过载及过载增长率,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着重论述了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试飞方法及评估技术,高过载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以及如何从人体生理反应评价加压供氧和飞行员抗G动作与抗荷系统的综合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对机载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与评估,对机载电子战系统的理论技术、试验设施、测试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围绕设计与仿真、等尺寸飞机模型试验、电子战分系统试验、系统综合试验,以及机上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初步研讨了机载电子战系统的综合试验技术。最后,提出加强人在环技术、重视柔性仿真试验、减轻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以及提高飞行试验有效性电子战系统测试与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特定矩形铝制燃油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不同体积流量下96%的富氮气体(NEA)对油箱冲洗惰化时油箱内氧浓度的变化,仿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同体积流量下,保证惰性气体中氧浓度相同时,不同组分的耗氧惰化混合气体(MIG)对油箱冲洗惰化时油箱内氧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文献中NEA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惰化方式对油箱内氧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ceramic membrane oxygen generation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d oxygen and potential nuclear and biochemical protection capability.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ceramic membrane technology for 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Comparisons are made to have knowledge of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ceramic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n oxygen generation, namely electricity driven ceramic membrane separation oxygen generation technology (EDCMSOGT) and pressure driven ceramic membrane separation oxygen generation technology (PDCMSOG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pressures of feed air and produced oxygen flow rates. On the basis of these experiments, the flow rate of feed air, electric power provided, oxygen recovery rate and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d oxygen are compared under each working cond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DCMSOGT is the oxygen generation means more suitable for onboar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在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和机载设备电能需求的综合考虑下,立足发动机能量管理优化,结合CO2的物性特点,提出了以超临界CO2为循环工质的高效热防护与高温发电一体化系统。此一体化方案可以在实现发动机热防护的同时,提供电能、并减少冷却用燃油流量。基于燃油为该一体化系统的唯一热沉,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了两个一体化系统,通过对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分析,给出了提高一体化系统性能的措施:尽量提高燃油在CO2冷却器中被加热的终态温度以及采用回热来提高CO2闭式布雷顿循环的性能,该系统的热效率可达到17%。相对于采用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为机载设备供电的方案,当飞行器飞行时间为30 min,该一体化系统的净增质量分别降低85%和68%,体积分别降低81%和59%。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沸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选择性吸附的特性,提出了分子筛吸附-解吸模拟密封舱内人体消耗氧气的方法,研制了能够模拟5人耗氧量的试验装置,并对装置的富氧气体氧浓度、密封舱内气体成分吸附情况、耗氧模拟精度及补氮气功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经环控生保系统集成性能试验的使用考核,装置出口富氧气体氧浓度可达93%以上,耗氧模拟精度优于5%,基本不消耗密封舱内的其它气体成分,能够较好地模拟人体对氧气的消耗。结果表明:分子筛耗氧模拟方法精度高,对密封舱内气体成分影响小,装置工作稳定性好,适用于长期载人航天任务中密封舱环境参数控制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机液耦合条件下轴向柱塞泵的精确建模和优化设计,提出了轴向柱塞泵多学科融合建模与集成优化方法。以国产I3V2-10S型轴向柱塞泵为对象,分别建立了ADAMS机械系统模型和AMESIM液压系统模型,通过ADAMS和AMESIM之间的接口模块设计实现了柱塞泵机液耦合建模和联合仿真,并利用iSIGHT软件集成了该机液耦合模型,以该柱塞泵出口体积流量脉动率最小为目标,对配流副中吸排油节流口最大开口等效直径、吸排油闭死角、柱塞包角、吸排油预开口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负载工况分别为10、14、18、22、26、30MPa时,优化后的泵出口流量脉动率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14.59%、18.57%、21.50%、23.44%、24.03%、25.49%,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和集成优化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驱动重构型车载充电机三相DC/DC变流器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将永磁驱动的电机绕组和DC/AC逆变器重构成车载充电机实现电动汽车驱动-充电的集成,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充电快速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分析了集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充电系统的三相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驱动-充电集成系统仿真模型,对同步脉宽调制(PWM)控制和交错PWM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对比了交流侧电压电流、直流侧电机绕组电感电流和直流侧电压波形。仿真结果表明,与交错PWM控制策略相比,同步PWM控制策略下该新型结构充电系统具有更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度控制非线性、强耦合、大迟滞性等特点,对控制律设计提出很高要求。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结合执行机构动作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座舱温度控制律。系统控制方案采用压气机出口温度控制、组件出口温度控制、座舱供气温度控制和座舱区域温度控制四级控制;压气机出口温度目标值根据大气环境温度确定,座舱供气温度目标值根据座舱区域温度控制误差确定,组件出口温度目标值根据座舱供气温度目标值中的最小值确定;使用专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设计各级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设计融入了解耦控制算法和系统保护控制逻辑,控制周期由各级温度控制响应特性确定。系统地面试验与飞行试验结果显示,该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中央翼燃油箱惰化流场的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不同富氮气体入口参数下,对某大型运输机中央翼燃油箱的惰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流量和体积分数富氮气体条件下燃油箱的惰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当富氮气体中氮气体积分数为95%、体积流量分别为0.021,0.028m3/s和0.042m3/s时,燃油箱内平均氧体积分数随体积置换次数的变化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当富氮气体体积流量为0.042m3/s、氮气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2%,94%和98%时,燃油箱惰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重合.说明相同体积分数富氮气体条件下燃油箱惰化完成时所需富氮气体量与富氮气体流量无关,而富氮气体的流量直接决定了各舱室富氮气体的惰化率.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证明了利用缩比油箱去模拟真实油箱的惰化过程的合理性.为优化某运输机中央翼燃油箱惰化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流-热-固耦合问题研究对准确评估与设计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结构尤为重要。回顾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流-热-固耦合问题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物理含义出发,对高超声速流-热-固耦合问题各学科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各自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归纳。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流-热-固耦合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流-热-固多场耦合分析策略/方法进行了总结。从平台框架、功能模块、耦合方法和技术特点等方面,对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研发的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FL-CAPTER)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流-热-固耦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