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洞也许是最奇怪的天体,科学家甚至社会大众,都对它颇感兴趣。黑洞这一概念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当时身在前苏联前线的德国天文学家斯瓦兹在解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时发现,大质量恒星周围的时空将被极大地弯曲,以致把一个很大的星球挤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之内,而其密度将变成无限大。斯瓦兹的看法发表后,物理学家既感到好奇,也给予认同。当时爱因斯坦本人也接受这一思想,不过他认为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宇宙中是否真的有黑洞,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但科学界逐渐地相信黑洞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一个大质量星球最后将以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2.
刘岩 《飞碟探索》2004,(4):40-40
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物质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等效性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用时空的弯曲来解释引力的作用,但引力的真正传播载体是什么仍然是未知的。之后.爱因斯坦对引力场方程做了近似的线性化处理,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引力如同电磁波一样.是靠引力波来传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6,(9):26-27
爱因斯坦的失策 幽灵般的暗能量,曾经造成爱因斯坦的双重失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包含了引力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这是关于空间、时间和物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爱因斯坦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高度浓缩在个简单的公式(即引力场方程)中,公式两边的含义是,物质使时空弯曲,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相似文献   

4.
曾耀寰 《飞碟探索》2013,(11):62-63
天文望远镜可分为折射和反射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从荷兰听到望远镜的新技术,自行制造出折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用凹面镜聚焦,设计出反射望远镜,解决透镜的色差问题。还有一种望远镜不用透镜和反射镜,也能搜寻宇宙天体,这个望远镜和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没有发明或制造望远镜,但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利用时空的扭曲,可以达到望远镜的功能,观测几十亿光年远的天体。说穿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利用万有引力,观察非常遥远的星体,甚至可以“看到”没有电磁波的暗物质,堪称为引力望远镜。  相似文献   

5.
尽管牛顿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帮助天文学家成功地预测到海王星的存在,但直到19世纪末,牛顿定律仍然无法给出圆满的答案,而且在水星轨道上也发现了扰动。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才有了对这些不规则现象的解释。爱因斯坦因他的理论物理学著作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奖,对科学做出许多持久的贡献。在2008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被命名为继牛顿之后的第二大科学巨匠。  相似文献   

6.
光波在空间中的行为和声波在流体里的行为有着神秘的相似性,连黑洞也可以在声学中找到对应。时空,会不会和爱因斯坦物理学诞生之前学界假想的以太一样,根本就是一种流体?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时,驳斥了一项19世纪的观点:光波是由一种假想介质以太的振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张春来 《飞碟探索》2009,(11):22-23
爱因斯坦在1914年科学院举行的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在大厅中的记者趁休息时向他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爱因斯坦像平时在这种场合中一样,喜欢用一句玩笑话来回答,他的回答翻译过来是这样,“因为上帝喜欢三位一体”,于是他建议可以去求教此问题的大专家麦克斯·布兰克。  相似文献   

8.
当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肯定思考过时间的问题,不过他对时间的思考恐怕不如他的后辈阿兰·莱特曼来得深邃。1992年,莱特曼借助爱因斯坦的名字发表了一组对于时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06,(9):26-27
爱因斯坦的失策 幽灵般的暗能量,曾经造成爱因斯坦的双重失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包含了引力的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这是关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爱因斯坦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高度浓缩在一个简单的公式(即引力场方程)中,公式两边的含义是,物质使时空弯曲,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相似文献   

10.
广义相对论描述质量和能量如何引起时空弯曲。这个计算是复杂的,因此。爱因斯坦方程的精准解很罕见。1963年。《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方程的解。后来的分析表明。这个解是对自旋黑洞周围弯曲时空的独特描述。由于所有的黑洞都在自旋,所以这个解在天体物理学家研究黑洞行为及黑洞附近的物质活动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梁晓鹏 《飞碟探索》2012,(10):22-23
理论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埃-尔出生于墨西哥市,直到1990年去威尔士大学读研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那里。1993年,米格尔·阿尔库比埃尔在威尔士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数值广义相对论,用快速计算机解决爱因斯坦的地心引力方程式。现在他仍然在这个领域做研究,为描述环绕黑洞设计数值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5,(7):16-17
我们都知道电磁波,那是物体的电磁辐射,静止的电磁场辐射电磁波,加速运动的电荷也会辐射电磁波,加速运动的电荷也会辐射电磁波。我们也知道,物体都有引力,会产生引力场,爱因斯坦在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预言引力场具有波动性质的引力振荡,加速运动的质量(引力源)也辐射引力波。由于电磁波是由光子传递的,爱因斯坦假定引力波是由引力传递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引力时间膨胀? 引力时间膨胀就是引力红移。 我们知道,原子中的电子,以极其准确的频率绕着原子核旋转,一个原子就是一只非常简单的钟。引力场使原子中的电子振荡频率变慢,就是钟摆的摆动变慢,也就是时间膨胀了。 其实,早在广义相对论问世的1911年,爱因斯坦就认识到,引力场越强,钟走得越慢;同样的钟,离大质量天体越近,走得越慢。后来,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得出的整体结论,叫做“引力时间膨胀”。  相似文献   

14.
北师 《国际太空》2004,(6):11-13
引力探测器-B(GP-B)卫星于2004年4月19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于1915年就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场的存在影响时空的几何形状,这个效应似乎使得空间一时间弯曲。根据这个理论,有两位科学家在1918年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旋转的大质量物体将缓慢地拖曳其周围的时空,这种效  相似文献   

15.
时间在膨胀?     
上帝高深莫测,却不怀恶意。———A·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迷误1916年,广义相对论诞生了,爱因斯坦立刻着手用这一有力的理论从总体上对宇宙进行描述。他首先考虑怎样保持宇宙的稳定性,这个问题曾使伟大的牛顿焦虑不安,原因是,如果宇宙中每一物质都通过引力吸引另...  相似文献   

16.
幽灵飞机     
《飞碟探索》2007,(1):F0002-F0002,1
本站:法国瓦尔多瓦兹省的古圣维尔机场下站:格陵兰位于加勒比海附近的百慕大三角洲,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据记载,从19世纪起,途经三角洲的船只或飞机都会无故失踪,这种异象,现今的科学家尚未能做出彻底解释。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正像一首怀旧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时间是单向流动的,人类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叶小舟,只能随波逐流。假如能在时光隧道中任意穿梭,那无疑对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出,当你以99.995%的光速前往500光年之外的某颗恒星旅行后返回时,地球已过了1000年,而你只不过长了10岁而已。假如进一步设想,你的旅行速度超过了光速,那么时光将倒流,你将越来越年轻,最终回到母亲的子宫中。显然这是无比荒诞的。爱因斯坦指出,当一个物体的速度愈接近于光速,则其质量愈大,…  相似文献   

18.
1939年,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德国正在研制原子武器,英美等许多国家为之震恐。这年8月,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加强对铀的研究和制造原子武器。罗斯福总统立即采纳爱因斯坦的建议,10月11日即下令成立原子武器委员会。1941年12月6日批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特区”的计划。第二天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军伤亡3000余人,  相似文献   

19.
欧空局正在建造、定于2013年2月发射的第四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将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来命名。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曾人瑞士国籍,在那里求学和工作。他1905年发表了有关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和质能等效关系的4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引力的秘密     
刘岩 《飞碟探索》2008,(10):37-37
20世纪与万有引力相关的两大科学发现之一是,1967年剑桥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贝尔,与其导师休伊特发现一颗脉冲双星。他们通过对这对脉冲双星的运动周期的精确测定证实,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结果一致,这对脉冲双星的运动周期的变慢速度与基于广义相对论计算的引力辐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