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他,从小喜欢美术,曾在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当兵,早在1994年的"八一"建军节就举办了个人书画展,20岁便获得"沈阳军区空军某部双十佳"称号。他,1997年在上海某个动漫会议上认识了"阿凡提之父"曲建方,从此开始为振兴民族动漫画而孜孜以求。借着2005年政府扶持动漫的东风,他  相似文献   

2.
《航空港》2008,(5)
当初,他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私人小型飞机驾驶飞行执照。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成为了卡塔尔航空公司掌门人。他就是卡塔尔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Akbar Al Baker先生。Akbar Al Baker先生在翻阅《航空港》杂志时,看到四位卡塔尔航空小姐手臂上挽着制服在机坪上行走的一张图片,他告诉记者,就连她们走路的步调、穿着服装的仪态、右  相似文献   

3.
爱迪生是技术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取得了1093项专利权。爱迪生生于1847年。7岁上学读书,老师认为他“智力迟钝”,只念了三个月就被学校开除了。以后的三年,他在母亲的指导下进行学习。10岁那年,他对一部基础物理学产生了兴趣,并在他家的土窖里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每天专心致志地搞实验。但  相似文献   

4.
在采访完荷兰东方缘中文翻译咨询公司董事长迪亚当先生后,心里不禁有一阵感动:他是何其幸运,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一生都坚持不懈地实现他7岁时结下的“东方缘”。迪亚当先生1968年出生在荷兰一个名叫乃梅亨的小城。他的父母非常喜欢品尝不同国家地域的美食,从小就带他到不同餐馆体验。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来到一家中餐馆。迪亚当说,当时,餐馆老板手里拿了一份充满神秘文字的报纸,就连他爸爸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这让他更吃惊了,7岁的他突然明白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他爸爸不知道的东西,这无疑勾起他了解这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秀     
朱金福现年41岁,教授,1982年初,从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考取了本校拖拉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3月,他考取了著明科学家钱伟长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在上海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深造。他只用了1年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年近72岁的飞机设计师程不时,受美国EAA(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邀请,以嘉宾身份前去参加了在美国奥什柯什举行的飞行大会.这在我国航空界似乎还比较罕见.他刚回到国内,笔者就这次出访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石言 《航空世界》2011,(7):26-31
勃兰特利国际公司 勃兰特利公司的创建人是钮拜·勃兰特利(Newby O.Brantly),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对直升机产生了兴趣,1943年开始研发他的第一个直升机产品,勃兰特利B-1直升机,采用了共轴双旋翼构型,于1946年首飞。由于该机的结构太复杂并太重,在以后的产品中就放弃了这样的构型。  相似文献   

8.
轰炸总统府     
一九四八年秋,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蒋介石以惨败告终而匆匆退却。为确保下一步淮海会战不再失利,他急令从上海调来二十架B—24轰炸机进驻南京随时待命。殊不知调来的人员中有位叫俞勃的中尉飞行员,他却是上海我地下党发展的骨干。俞为人慷慨,人缘极好。在沪时,他就联络好把兄弟郝桂侨、周作舟酝酿起义。不料突然被调防到宁,使得计划搁浅。俞勃随机队来南京大校场后不久,很快就与南京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个星期天,他佯装去游览东郊风景,在中山陵与地下党联络员王嘉梅接上了头,王传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9日是俄国杰出飞机设计师波利卡尔波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我国航空界读者中,波利卡尔波夫的知名度远不及图波列夫、伊留申、安东诺夫、雅可福列夫、米高扬、苏霍伊等著名设计师的知名度高,其原因之一是波利卡尔波夫逝世过早,1944年便告别人世。他设计的飞机早已不用了,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早已不复存在。 波利卡尔波夫一生坎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即1910年,他就开始从事航空事业,十月革命后他作为留用人员留在航空部门工作,但是得不到信  相似文献   

10.
小老乡     
魏福春 《航空港》2014,(3):82-83
<正>这就是范哥和他的店?阿华刚从老家来,他一路风尘仆仆直奔范哥,想不到——范哥是他老乡,已在这里打拼了好些年,老家人都知道他在这大都市开了个五金店,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范哥的店令阿华满腔热情化为乌有。小店就那么七、八个平米大,杂七杂八的各种五金材料堆得满满当当,夫妇俩吃住还都在里面,挣钱不说辛苦,也是不容易。这就是让家乡人无比羡慕的范哥?阿华茫然,但人已到了范哥面前,就这么走不礼貌,随口问范哥开个这样的店需要些什么。范哥哈哈一笑,说小老乡,要做的事情多了,首先得找个门面,找到合适的店面再作打算。阿华说我也想开个试试。范哥一怔,说你要在这里发展?阿华  相似文献   

11.
导言 1883年3月14日,一颗人类智慧之星殒落了,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战了一生的马克思,只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才安详地坐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他逝世以后,恩格斯在致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如果说,恩格斯当时的这一段话是指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斗争方向和组织了一支斗争的队伍;那么,在恩格斯逝世以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在二十世纪所取得一系列胜利和成就,就使它具有新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04,(1)
2003年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彼德·索伯格2月18日造访上海,讲述他和555富士世界拉力车队的辉煌故事,并参观游览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点。 去年11月,在英国威尔士拉力赛令人震颤的决赛中,这名29岁的挪威车手获得了世界拉力锦标赛车手总冠军。从那以后,索伯格就成为国际赛车界最常谈及的人物之一。他在冲过终点后对胜利的激情庆祝方式使他更受车迷的拥戴,也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8日上午,我到天坛东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办公楼,采访了该协会的副会长、原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郭浩同志,请他介绍一下人民空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首次执行作战任务的情况.这位古稀之年的离休老人,精神矍铄,离而不休.他几句话就把年轮拉回到半个世纪之前:  相似文献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动力学院高歌教授在未来航空动力的发展方向上一向以独立的思考、前瞻的视角和勇于创新而著名。本刊曾于2年前对高歌教授进行过专访(见2005年第12期)。在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公布了我国大飞机的座级之后,本刊记者再访高歌,请他就国产大型民用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谈谈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美动听的旋律结束了,他放下手机刚低下头欲看桌子上的文件,"传奇"又响了起来,他一看是王阿姨,随即把手机关了。手机响起了王菲演唱的"传奇",这是他特意设置的,他喜欢这首歌。"想你时你在眼前……"他摇着头轻轻哼唱着,这歌太美了,动听、哲理、又富有意境。他直到这首歌唱完了,也没有接这个电话。电话是老张打来的,他不想接。老张是他的哥们,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两人隔三间五就要喝顿老酒,当然喝好酒后再唱唱歌,或斗斗地主。一上班就来电话,又是要喝酒了。要在往日,老张几天不来找他,他心里就会想着要给老张打电话:这两天忙什么呢?电话也不来一个,在哪里快活?他那是闲得慌要酒喝  相似文献   

16.
元宵节刚过,上任近一年的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Marc Allen)就迫不及待的向大家宣布:2012年是波音进入中国的第40年,同时表达了他对新的一年的乐观预期和若干期盼。就过去的2011年、波音的业务、波音与中国的合作,以及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马爱仑娓娓而谈。从以下媒体访谈摘录中,我  相似文献   

17.
受姜长英教授之重托,笔者于九三年初夏时节分两次上门拜访了现住上海市区东北隅一所工房内已八旬航空老人——汪柱臣先生。 初次会面,汪老就给人以热诚与耿直的强烈印象,他高大的身躯仍挺得笔直,留一脸浓密的白胡须,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潇洒的气度。在他的卧室兼书房中,沙发上和案  相似文献   

18.
张镇中先生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民机制造企业之一——麦道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主管国际业务,包括直接负责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及合作业务。1993年张先生离开麦道公司以后,继续在航空制造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现已退休,但他仍有很深的航空情结.对全球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前不久,笔者就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他进行了一次畅谈.颇有启发,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自1939年9月1日起.德国空军就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取得了无数次空战胜利,也遭遇了痛苦和死亡,只有少数幸运的王牌飞行员能幸存到战争结束。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加入了新组建的联邦德国空军,将他们的战术、技术、信心和幸运保存了下来。 古特·拉尔是纳粹空军的第三号王牌飞行员,他击落了275架敌机。拉尔曾经参加过“不列颠空战”,但他主要在东线服役,战争结束时,他以少校的军衔向美军投降。 战后,拉尔在美国接受喷气式飞机的训练,并且领导了联邦德国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部队。现在.他已退休,在家中与儿孙们享受天伦之乐。以下是在1997年美国《Aviation History))杂志对他进行的采访节选。  相似文献   

20.
大伙都夸师傅是“科学迷”, 都说他的记性特别好。 可师母听了总是把头摇, 那满腹的“牢骚”就象连珠炮: “别看他,闭上眼睛—— 也说得清图纸上的每根线条; 别看他,不查资料—— 就知道尾翼上的铆丁有多少。 别看他,满口新名词—— 什么激光、数控、电脑…… 可他呀,是飞机上装喇叭—— 在上头,外面的鸣(名)声高。 在家里,他可是个忘事佬, 哪一回,不被我搐得搔头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