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71-71
2008年6月19日,宇宙-3M运载火箭从俄罗斯远东卡普斯丁亚尔军事试验发射场发射6颗美国商用低轨道卫星——“轨道通信”(Orbcomm)。Orbcomm卫星星座系统目前共有29颗卫星运行于6个轨道面,可以提供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2.
卫星无线电定位业务(RDSS)是80年代中问世的一种新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美国的吉奥星系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RDSS系统。本文介绍了吉奥星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应用范围,并将它与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Flower卫星星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具有共地面轨迹和良好相位特性的新颖的Flower卫星星座设计方法。与常见的星座设计方法不同,在地球中心固定坐标系中可以更好的体现Flower星座的特点。通过Flower星座模型参数与星座中卫星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实现了Flower星座的研究设计软件SatSim。结合Satellite Tool Kit仿真软件,给出了利用Flower星座设计一个能为GEO卫星进行导航的卫星导航系统实例,探讨了将Flower星座广泛应用于更多卫星星座系统设计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立方体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论述了立方体星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从2010-2013年已成功发射的立方体星与纳卫星中挑选了10颗典型卫星,研究分析其技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特点优势;并重点论述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应用;最后预测了立方体纳卫星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引言小卫星以一种全新的概念出现,具有成本低、性能高、周期短、质量轻、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能以多颗小卫星组成星座,实现全球卫星个人通信。这种星座目前全世界已出台的有十几个。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星座,今年即将在轨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多种导航卫星系统的组合使用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提出由导航系统与通信系统相融合的设计思想,以北斗(简称BD)导航定位系统与全球星系统融合为例,分析融合系统的定位性能。着重从可见星数目和GDOP的角度对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分析,与单纯的BD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对比,得出融合系统定位精度更高、性能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飞马座将发射西班牙小卫星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已赢得发射西班牙迷你星(Minisat)的合同,将于明年在大西洋上空用飞马座空射型火箭将该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这是飞马座首次接受西欧卫星发射合同。这颗西班牙国家宇航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将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I--...  相似文献   

8.
一、通信、广播卫星的轨道备分星一个实用的通信、广播卫星系统的工作是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一旦失效,不但直接影响全国范围的通信和广播,而且还会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所以为了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一般都采用整星轨道备分的措施。一旦工作星失效,就由轨道备分星接替工作。表1列出了几个典型卫星系统的备分星计划。  相似文献   

9.
用户星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小松  杨涤  杨旭  翟坤 《宇航学报》2004,25(1):41-45
根据中继卫星系统中用户星跟踪中继卫星的要求,定义了用户星天线坐标系,推导出了用户星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通过该跟踪规律可以推出用户星天线跟踪中继卫星的跟踪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同时,在给定系统一定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该跟踪规律分别推出了用户星最大跟踪角度和角速度与用户星轨道高度和用户星轨道倾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对该跟踪规律进行了间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北斗导航组网卫星采取一箭双星发射方式。为满足组网星研制周期短、测试类型多、测试任务重和并行测试的需求,在现有地面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一套导航组网卫星多星分布式智能综合测试系统。在统一供配电条件下,可同时对多颗导航卫星的功能和性能作全面检测,支持卫星总装集成到发射各个阶段的电气测试,解决了卫星型号研制人员紧缺、多星并行测试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卫星应用》2012,(4):82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天链一号03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该星将与2008年发射的01星、2011年发射的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建成比较完备的中继卫星系统。该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测控覆盖率,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翟坤  杨涤  陈新龙  卫洪涛 《宇航学报》2007,28(6):1628-1631
仿真验证是设计控制器的重要一环。设计的用户星天线指向控制系统的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是由天线样机及其驱动器、xPC实时仿真平台、图像处理计算机和中继卫星模拟器组成。中继卫星模拟器是试验系统的关键,基于用户星对中继卫星的跟踪规律,设计中继卫星模拟器。试验结果说明该试验系统有助于工程设计用户星天线指向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北斗导航系统的快速选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与实时性的矛盾,文章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基于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快速选星算法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对比最佳几何误差因子法得到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与基于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快速选星算法得到的GDOP值以及它们的计算复杂度,从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更好的实时性。同时,通过对比3个星历时刻中不同的顶座星和底座星数目的各种组合及其对应的GDOP值,得到该算法中顶座星和底座星数目的最佳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卫星系统的攻防对抗应运而生.分析了在未来空间战中卫星面临的主要威胁,阐述了卫星系统防护的思路:立足于体系对抗,提高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卫星自身防护能力、空间进攻威慑能力,技术防护和战术防护相结合,着眼于卫星系统信息资源流动的全程安全,对薄弱环节重点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5.
国外立方体卫星的发展及应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国外立方体卫星(简称立方星)的发展态势强劲。立方星采用商用现货部件和标准、模块化的设计,比其他小卫星研制发射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发射灵活,可快速组网;分布式空间体系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正成为军民用航天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系统。一、立方星的发展现状目前,只有美国开展了直接的立方星的军事应用研究,其他国家只进行了相关使能技术试  相似文献   

16.
展望中国资源卫星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森  郎方 《卫星应用》2003,11(4):10-17,31
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功发射和数据应用前景良好的前提下,阐述了发展中国资源卫星后续星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卫星遥感发展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用户对资源后续星的需求和我国卫星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形势,提出了我国资源卫星后续星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一种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高精度相对定位编队卫星的星间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方法。针对我国首次以InSAR为背景的任务,以某绕飞编队星座星间链路系统总体方案为例,利用STK/MATLAB分析软件,对天线覆盖区与组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了系统优化,包括星间轨道构型、天线设计组阵图、天线安装位置、链路预算、星间通信措施设计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性分析等。结果表明:基于GPS的编队卫星能够从系统角度优化设计建立星间链路,从而完成编队跟飞、绕飞期间的星间通信与测量任务,为卫星建立星座构型、相对定位测量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传输通道。该设计方法可为同类卫星或其他类型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球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发展建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Block IIR和Block IIF系列导航卫星安装了UHF频段的星间链路收发设备,未来的GPS Ⅲ系列导航卫星将用Ka频段星间链路替代UHF频段星间链路,提高星间数据通信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新一代GLONASS-K系列导航卫星开始安装S频段星间链路收发设备;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也在规划全球导航星座的星间链路体系;我国北斗(Compass)卫星导航系统正处在由区域覆盖向全球覆盖的过渡阶段,全球星座的星间链路正处在多种系统体制的抉择中。文章在对国外各种星间链路研究的基础上,从导航星座星间链路需求和特点出发,提出建议:1)建设高频段星间链路;2)加强星间天线与卫星总体的联合设计;3)星间网络协议要具有灵活性;4)尽可能保持每颗卫星的星间链路设备状态一致。文章考虑了现有国内技术储备和国外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的观点可以作为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星间链路选择的参考,对我国Compass系统建设技术先进的星间链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0,(6):132-134
国内首款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SoC芯片研制成功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5日正式发布,国际首款、国内首创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高性能SoC芯片——和芯星通Nebulas芯片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物联网是21世纪最受瞩目的前沿技术之一,其颠覆性理念已融入交通、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并极有可能重塑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卫星物联网作为地面物联网的补充与延伸,凭借其泛在性、抗毁性、连接量大等特点,成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环节。事实上,卫星物联网并非新的概念,以"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铱"(Iridium)卫星、"轨道通信"(Orbcomm)为代表的传统通信卫星运营商已在物流、资产跟踪等领域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布局,并在智慧城市、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