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一号C雷达卫星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雷达成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六大系统组成。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星箭发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测控  相似文献   

2.
3.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构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卫星的构型与其它卫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面积的相控平面SAR天线在工作时需侧视(长度方向沿飞行方向)和SAR天线与太阳电池阵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分析SAR卫星构型的特点,根据卫星构型设计的原则,结合SAR卫星的构型实例,给出SAR卫星构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在遥感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广受关注。该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特点和加拿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Radarsat,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长宝  厉冬玲 《卫星应用》2000,8(2):56-58,61
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数字海洋资源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使命。因此必须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它新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探测、监测和开发海洋。本文论述了我国海洋国土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及新的需求,并从海洋应用出发介绍发展我国自己的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的设想,对我国合成孔径雷达参数及卫星轨道参数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中国台湾研制的“中华卫星一号”(ROCSAT-1)实验卫星的概况。较详细介绍该卫星上的海洋水色成像仪的构成、主要性能。给出了“中华卫星一号”及其海洋水色成像仪外形图和结构图。  相似文献   

9.
张万增 《中国航天》1993,(11):20-22
一、引言 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侦察遥感设备的又一支劲旅——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AR)异军突起。它一出现,就以其特长和优点赢得了人们的重视和青睐,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日,德国陆军启用了首个卫星监视系统——卢皮(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监视系统。该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由5颗卫星组成,卫星质量770 kg,外形尺寸为4 m×3 m×2 m,功率250 W,设计寿命10年,采用肼推力器。卫星可提供分辨率0.5 m图像,星上存储器可储存10幅SAR图像数据。该系统能进行多角度监视,具有穿透云层和夜间监视的能力。该系统于2008年夏季开始运行。2008年12月4日,制造商OHB系统公司正式向德国陆军交付了卢皮系统。该系统的地面站设在Grafschaft。据介绍,从卫星到达指定位置上空到图像编辑完成,只需10 h即可获得任意地区的监视图像。卢皮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未来德国将不再需要依赖美国提供数据信息。德国可与法国共享由太阳神Ⅱ军用卫星提供的日间图像数据信息。(肖择)德启用卢皮(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监视系统@肖择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多基线干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中的多基线干涉技术问题。现有的多基线干涉技术提高三维地形成像性 能的办法主要有两种——利用多幅单视复图像提高干涉图像质量和利用迭代法提高地形高度估计精度。讨论这两种技 术在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中的应用。指出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中多基线干涉之所以提高干涉图像质量主 要在于:①干涉相位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②干涉相位具有更大的模糊基;③干涉图具有更大的极限平均视数。给出分 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多基线干涉迭代法提高地形高度估计精度的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09,(5):7-7
9月14日,欧空局宣布将于2010年2月28日发射“克里塞特-2”号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对极地冰层及海洋浮冰进行精确监测,以此推动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118-118
2008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D运载火箭同时将创新一号02星和试验卫星三号2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新一号02星是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试验卫星三号是中国第3颗技术试验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4.
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侦察可以为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战提供有力的支援。在地基侦收站跟踪侦察SAR卫星的背景下,建立了SAR卫星地基侦察模型,该模型利用真实卫星的天线参数及轨道参数,在空间几何模型基础上,获得不同工作模式下方位向的天线增益,并采用插值算法进行处理获得距离向天线增益,通过仿真分析SAR卫星地基侦察信号,为SAR卫星参数估计及工作模式识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一号(HY-1)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是试验型业务卫星。介绍了海洋一号卫星的任务与目的、卫星总体技术特性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基本任务、系统组成与功能,并展望了HY-1卫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把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性能参数分成空间性能参数和辐射性能参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对于工作频率的极化、天线尺寸和脉冲重复频率、天线波束的电扫描和成形、发射信号的频宽、以及观测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赖羽 《上海航天》2007,24(1):64-64
据报道,2006年的12月19日俄罗斯的宇宙.3M火箭将德国的5颗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中的第一颗发射升空。SAR-Lupe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使用X波段雷达系统,可穿透黑暗和云层,提供的图像分辨率优于1m。这5颗卫星将运行于两极低地球轨道的3个轨道平面,其中2个轨道平面上将有2颗卫星运行,另一个轨道平面有1颗卫星。整体布局将在2008年年中完成。5颗卫星的布局将能实现图像和命令交换,缩短反应时间,每天可提供全球从北纬80°~南纬80°地区的图像30余幅。根据要求,地面站能在指令发出后36h内、拍摄后12h内收到图像。从下达任务到收到经过处理的图像,平均时间约为10h。  相似文献   

18.
士元 《中国航天》2007,(9):22-23,29
继6月8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首颗意大利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地中海天宇"(Cosmos-Skymed)之后,多次推迟发射的德国首颗军民两用雷达卫星"大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也于6月15日由俄罗斯第聂伯1火箭送上太空。这标志着德国对地观测技术水平达到崭新的高度。今后5年中,该卫星将为德国提供高质量的地表雷达图像。  相似文献   

19.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25日上午9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飞行约1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