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带推力矢量控制的飞控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按飞机状态变化快慢将其分成快变和慢状态,然后采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分别进行设计.针对战斗机大迎角飞行,以及将所设计控制律联入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的瞄准攻击过程在六自由度全量飞机方程上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可实现战斗机大迎角飞行,并能够满足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性能需求,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全飞行包线内大机动飞行时,飞机的飞行参数变化剧烈,飞机模型呈现出严重的非线性,采用常规控制方法不能保证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均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模糊控制函数的优化和模糊控制系统增益自适应调整集中于一体,可大大改善系统的品质和适应能力.该方法已用于综合飞行/推力系统设计.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模糊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飞机大机动飞行的一种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飞行包线内大机动飞行时,飞机的飞行参数变化剧烈,飞机模型呈现出严重的非线性,采用常规控制方法不能保证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均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模糊控制函数的优化和模糊控制系统增益自适应调整集中于一体,可大大改善系统的品质和适应能力.该方法已用于综合飞行/推力系统设计.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模糊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操纵面飞机综合重构飞行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飞机飞行安全性能,将被动重构控制与主动重构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综合重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针对多操纵面飞机,提出面向故障的操纵面管理概念,通过基排序最优控制分配方法以基底的形式对操纵面进行重新组合,并按照期望控制目标进行排序,实现在操纵面故障下的控制重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处理各种典型操纵面故障,在操纵面发生故障时仍能快速跟踪控制指令,保证较好的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5.
飞机穿越风切变时的地速/空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飞机穿越风切变过程中控制系统解耦和飞行轨迹的实时/在线控制问题,对飞机纵向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运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在风轴系中设计了飞行轨迹的高度变化率/空速控制模式,在地轴系中设计了高度变化率/地速控制模式.对2种控制模式进行比较并将其结合起来,得到更加完善的地速/空速控制律.仿真计算表明动态逆方法在飞机穿越风切变的轨迹控制过程中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作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  相似文献   

7.
舰载飞机自动着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舰载飞机的自动着舰系统(包括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及航空母舰的导引系统),并指出只有精确地控制飞机的不滑轨迹,才能使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安全降落,本文着得讨论俯仰指令型的纵向自动着舰系统的原理、结构及设计,并指出导引指令中对舰体运动的补偿。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结构部分受损飞机的安全控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旋转运动分解为正常飞机旋转运动和由于受损引起的扰动运动,将结构受损飞机的控制转化为对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飞机右侧机翼缺损15%半翼展长时,控制系统能实现结构受损飞机的解耦控制,角速度响应能较好地跟踪指令,有效抑制了结构受损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扰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战斗机大迎角机动的飞行控制设计问题,在角速率指令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律基础上,引入表征期望飞行品质的理想参考模型,构成了模型参考动态逆飞行控制律,并借助基于任务的飞行品质评定方法完成了控制参数的整定,从而实现了对飞机大迎角机动的控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仿真,并使用基于任务的飞行品质评定方法对闭环系统的飞行品质进行了评定,验证了控制律设计的有效性.通过不同任务下评定结果的对比,说明了这一方法在揭示飞机大迎角飞行品质特性和特定任务对飞行控制律的特殊要求这两方面的优越性,可用于战斗机大迎角机动的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设计与飞行品质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飞翼布局飞机舵面偏转速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舵面偏转速率的大小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约束之一.当偏转速率饱和时,在外界干扰或操纵下,飞机可能进入自激振荡(PIO)状态,导致飞行品质下降.建立了飞翼布局飞机舵面偏转速率限制值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某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的三轴主操纵面偏转速率设计的算例,分析了偏转速率限制对飞机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及其与飞机本体气动导数、转动惯量、展弦比构成的组合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而言,其横向主操纵面偏转速率限制值要求最高,纵向次之,航向最低.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用于飞翼布局飞机的操纵舵面与飞行控制系统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敏捷性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飞机进行大迎角机动时,飞机可以获得敏捷性机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动力学特性呈现非线性的特征,此时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设计可采用非线性动态逆的方法进行,为简化控制律和工程因素,重点研究了利用一阶动态作为系统的反馈线性控制,以得到线性化的系统,在此基础设计跟踪控制器,以满足大迎角非线性机动时的性能要求,最后以F  相似文献   

12.
起飞模态的综合飞行矢量喷管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背景机加装鸭翼或矢量喷管,采用四种控制方案,研究了矢量喷管控制对飞机起飞性能的改善作用.根据飞机起飞过程,建立了各运动阶段的飞机纵向运动模型.分别设计了各控制方案的综合飞行/矢量喷管控制的综合系统控制律.在已建立的运动模型和非线性推进系统模型上,进行了起飞过程的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系统控制律较好地完成了起飞任务.主要性能数据表明,矢量喷管与相应舵面协调控制明显改善了飞机的起飞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用于小幅值精确控制的纵向飞行品质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于评定飞机小幅值姿态和航迹精确控制的纵向飞行品质准则,提出以线性化小扰动飞机方程和飞控系统为评定对象,用等效系统拟配法、系统稳定裕度、Neal-Smith准则、姿态带宽准则、GM/PM准则和回落准则对整个飞机进行品质评价。综合分析这些准则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分别用上述6种方法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可以得出该飞机的综合性能指标,而不至于得出一个片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战斗机的飞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几年新机飞行试验的工程实践,结合国外飞行试验的经验,叙述了现代战斗机飞行试验的特点,包括飞行试验的架次和周期,机载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地面支持设施,它机试飞和组织管理;由于电传操纵显得更为突出的飞行试验技术,包括飞控系统稳定裕度、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ASE)、人机闭环飞行品质和大迎角试飞技术,提出了国内飞行试验工作方面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修复飞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修复飞控系统是现代飞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定量反馈理论(QFT-QuantitativeFeedbackTheory)是一中新兴的鲁棒控制理论,本文介绍了用QFT设计自修复飞控系统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并用QFT设计了国产某型歼击机的自修复飞控系统,仿真试验表明,该系统在多个飞行状态和多种故障模式下都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得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战斗机大幅值机动运动准稳态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战斗机大幅值机运动特点,提出了准稳态运动概念及其设计方法,以准稳态运动为基准,对其运动非线性分析,并适当简化,生成准稳定运动的期望状态,输出,控制和小扰动线性化模型,采用LQR设计方法整定PID调节器参数,由准稳态运动的期望状态,输出,控制和调节器组成系统控制器,分别以四种准稳态运动为基准,设计了大幅值机动运动控制律,在六自由度全量飞机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