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2.
《上海航天》2004,21(2):20-20
《上海航天》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于2004年2月27日在上海市科协会堂举行。会议由《上海航天》编委会主任黄惟一主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袁洁,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敬良、梁晋才、孟执中,院长助理汪浩平、马佳,总师李相荣、魏钟铨,《上海航天》编委会成员,院有关部门和各厂所领导、通讯员,以及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于2021年8月25日-28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本届会议将围绕"探索浩瀚宇宙,共筑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航天发展相关议题,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现面向国内外征文,经评审通过的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其中高质量论文将推荐至《上海航天》增刊、《Advances in Astronau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航天科技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投稿请于2021年5月20日前通过http://www.csiic.cn网站提交论文摘要及保密审批单,录用通知将于6月1日前发出。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8月19日,《上海航天》期刊第十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总师吴伟仁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龚惠兴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吴建军和来自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名编委、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审议了《上海航天》第九届编委会2016年以来工作情况的报告,组成了《上海航天》第十届编委会,张宏俊院长任第十届编委会主任,通过第十届编委会章程。  相似文献   

5.
《上海航天》2008,25(6)
《上海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已入编2004年版《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主要刊登与应用卫星、载人航天、防空导弹和运载火箭系统及其分系统的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等有关的技术文章,同时介绍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航空航天工作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情报人员,及相关院校的师生。《上海航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等。《上海航天》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来稿。具体事项要求如下:1来稿为A4开本。请作者用Word文档排成单栏,并提供电子版本,以及详细的通信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本刊提倡通过E-mail投稿,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上海航天》杂志E-mail邮箱为:sht8075b@VIP.163.com,shht@chinajournal.net.cn。来稿刊出后所付稿费包括上网稿酬。2文章的写作要求有:稿件内容必须是可公开的,请作者对稿件作非密化处理。文章分为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2020年5月17日—20日http://www.em-conf.com/ncmmw2020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实验室、深圳市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林为干教育发展基金、《微波学报》等单位协办的"2020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将于2020年5月17日—2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目的是为全国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正>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运营的公司,研制发射了2颗高分辨率轻小型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和“巢湖”一号,初步建立了SAR卫星研制、发射、运维、组网观测、数据服务的全链条业务服务流程。天仪研究院基于SAR卫星高时效准预期的遥感影像获取能力,为海洋、水利、应急等国计民生各重点领域提供遥感影像与应用服务,探索形成商业SAR卫星的重要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9日,在烟台召开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这是《航天器环境工程》自国内正式公开发行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编委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九院904所、上海509所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单位。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轮)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下半年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会议论文将择优正式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实验流体力学》或《现代应用物理》等相关期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上海航天》杂志 2 0 0 5年征订启事《上海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 )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入编了 2 0 0 4年版《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主要刊登与应用卫星、载人航天、防空导弹和运载火箭系统及其分系统的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等有关的技术文章 ,同时介绍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航空航天工作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情报人员 ,及有关院校的师生。《上海航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已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寄语     
《上海航天》2001,18(1):1
回眸20世纪,最为壮丽和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人类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航天技术的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它已成为对现代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之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航天发展道路,运载火箭一次次成功地把不同用途的卫星送上太空,令世人瞩目;"神舟号"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更为20世纪的中国航天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上海航天人,能为此作出应有贡献,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上海航天》作为航天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的科技杂志,也以新的面貌走进了新世纪。《上海航天》记录了这些成就所赖以产生的学习、思维、交流和探索过程,展示了20世纪中国航天人在学术领域内的众多建树,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我向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编辑们表示衷心敬意。 面对新世纪,位于高技术前沿的航天人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希望《上海航天》杂志继续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为航天战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切磋交流的渠道;同时进一步拓宽思想,努力探索学术研究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办刊新模式,以吸引更多上海航天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学术研究活动,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上海航天基地学术研究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轮)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下半年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会议论文将择优正式发表在核心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实验流体力学》或《现代  相似文献   

13.
祁首冰 《卫星应用》2014,(11):52-54
2014年5月30日,韩国航天政策最高决策机构——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次卫星应用综合规划——实现"卫星应用3.0"(2014-2018)》(以下简称《卫星应用规划》)。《卫星应用规划》由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以下简称"未来部")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在征求产、学、研、官相关专家意见后,提交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审议并通过的航天领域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此次《卫星应用规划》是韩国政府首次出台卫星应用相关的国家综合规划,提出了"卫星应用3.0战略",体现了韩国政府大力发展卫星应用及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的综合观测目的,以毫米波频段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模型为基础,对同时具备距离多通道、方位多通道的SAR成像处理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非均匀通道重构容易受到姿态误差影响的问题,引入惯导设备姿态数据实现参数校准,并基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Ka频段多通道SAR机载挂飞数据完成方法验证。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通过二维多通道数据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欠采样下的SAR图像方位模糊特性并优化噪声特性,提升图像可判读性。研究结果可为毫米波多通道SAR成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6日~19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国际太空》杂志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览展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召开了2002年学术交流会。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空间中心、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参测绘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总体设计部、五院总体专业技术部等单位,共16个单位的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还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上海航天》编辑部收到部分作者反馈信息,有人以编辑部名义给作者联系,通知其缴纳审稿费、版面费等,并要求汇款到某账户,网络上还出现了假冒的《上海航天》在线投稿系统。对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申明如下。1.《上海航天》科技期刊,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一份综合性航天科技期刊,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相似文献   

18.
杨茗杰 《卫星应用》2010,(3):F0003-F0003
2010年5月19—20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卫星应用》杂志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展览展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14,(6):56-57
5月27~28日,《中国航天》杂志理事会2014年年会暨“航天军民融合高层论坛”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航天》理事会成员单位和部分市县企事业单位代表1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航天》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天》理事会为航天企事业单位之间和航天协作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宇航学会(CSA)与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共同成功举办过五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双方将于2015年11月9日至13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六届会议。本届会议将围绕"先进航天技术如何惠及人类社会"这一主题,就航天发展的相关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同时进一步拓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将以大会报告和技术分组相结合的形式,涵盖卫星技术、卫星应用、卫星应用商业化、国际合作与政策等领域。来自国内外卫星设计、研发、制作、应用、商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企业、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