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动态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自适应稳定分群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张军  粟杰 《航空学报》2006,27(3):493-499
基于考虑节点移动性和相对移动性的意愿因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动态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稳定分群协议,它包括稳定分群算法和分群保持策略两部分。该协议在分群建立时,利用意愿因子作为群首选择的依据,并且当节点移动而使分群结构发生变化时,根据群体移动特性稳定地保持原有分群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和其他分群协议相比,由于意愿因子以及分群保持策略考虑了单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相对的移动特性,因此该协议在高动态移动环境中有效地延长了群首的生存时间,降低了群首平均变化数和节点平均群间转移次数,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分群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能量受限,传感器节点的生存周期取决于节点的能量消耗。本文分析了典型的S-MAC协议和T-MAC协议,研究了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针对节能问题,建立了能量消耗的数学模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进行了MATLAB软件仿真,做出了关于能耗问题的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T-MAC协议耗能较少,且能较好的满足通信的时延性。  相似文献   

3.
李杰  宫二玲  孙志强  刘伟  谢红卫 《航空学报》2014,35(12):3371-3383
航空自组网(AANET)是一种节点高速运动、网络拓扑持续快速变化的新型自组织网络。针对AANET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分多址(TDMA)时隙分配方法。首先,根据高动态航空网络环境中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的特点,推导出可以共用一个时隙进行通信的连接集合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面向连接的空间复用TDMA(STDMA)时隙分配优化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分布式STDMA时隙分配算法IDTA。IDTA不需要中心节点收集网络信息,分为2个同步的进程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同时运行,而且能够根据连接的优先级按需分配时隙。最后,在OMNeT++仿真平台上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IDTA比其他分布式STDMA时隙分配算法更加适用于高动态的航空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效竞争预约接入、无冲突轮询传输的思想,本文提出了支持节点移动性和多跳网络结构的依据用户妥善安排的多址接入(UPMA)协议,并使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评估了它的多址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显著提高了多跳网络的业务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跳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严格分层参考模型无法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运用,跨层设计是提高网络整体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有限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跳数的路由层和MAC层的跨层协议设计方案。MAC层和路由层通过共享sensor节点到sink节点的最小跳数信息,在MAC层建立时间梯度,解决多个节点共享无线信道的问题;并在路由层建立路由表,解决路由选择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网络能耗的同时,在降低传输延迟,提高数据投递率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李亚燕  刘凯 《航空学报》2011,32(10):1888-1896
为解决无线网络中长传播时延所带来的信道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预约按需发送(FRODT)的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该协议利用中心控制节点(CCN),在两个信道上安排各节点的分组预约和发送,保证了各节点可以在一帧中无碰撞地发送一个或多个业务分组,并且各节点通过一次握手预约即可完成整个通信会晤的业务分组发送...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机高速移动性给航空电信网(ATN)带来的路径聚合难、路由更新率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域间路由协议(IDRP)的特性,详细论述了将IDRP作为移动路由协议;采用"ATN岛"和"ATNHome"的双层地面拓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移动性问题;还讨论了一个依靠中间传输路由域来降低骨干路由信息更新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等一些环境下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节点数量多等原因很难更换电源电池,因此有效地降低系统各层的功耗、提高系统的生命周期尤为重要.文中在论述传感器节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对传感器节点的动态电压调度、MCU能量消耗控制、动态功率管理、收发模块节能等硬件电路以及对MAC层、网络层的软件协议降低系统耗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控制信道的AdHoc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该协议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子信道上交换RTS/CTS控制分组,解决了RTS丢失问题、死锁问题以及多信道隐藏终端问题,并提高了协议的空间复用度。实验结果表明,和已有的多信道的接入协议相比,在网络负载较重和节点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新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802.11增强型MAC协议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局域网(WirelessLAN,以下简称WLAN)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数据通讯网,它提供了使用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中1997年6月制定的全球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但802.11的MAC协议的最初目的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对QoS的支持不够,有鉴于此,IEEE的groupE工作组制定了IEEE802.11eMAC标准(草案)用于加强对QoS的支持力度。本文阐述了IEEE802.11e增强型MAC协议的基本组成结构,并对IEEE802.11e增强型MAC协议与原802.11MAC协议在标准结构、QoS性能上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