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想在旅游旺季去人山人海的火星和金星凑热闹,就选择了土卫六作为太空度假韵目的地。土卫六像行星一样呈圆形。像行星一样拥有大气层,却又不是行星。它是土星众多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首先,它拥有绝佳的视野!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光环围绕的美丽土星。  相似文献   

2.
朱鲁青 《国际太空》2011,(11):27-3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已报废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在没有人为控制的情况下,于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9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该卫星国际编号为1991—063B,已于2005年报废。  相似文献   

3.
10日 由日本M3S2运载火箭在1995年1月15日发射上天,后失去联系的属于德国的一颗400kg重的科学卫星快车号,一年后,在非洲的加纳找到。其实,快车号卫星发射后数小时便再入大气层,俄罗斯制造的降落伞自动展开,卫星落在了加纳的北部地区。当地居民发...  相似文献   

4.
卡西尼探测器上携带的惠更斯子探测器专门用于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进行探测,携带6台测量大气和卫星表面特性的科学仪器,外形星铁饼状,直径2.7米,重319千克,由防热外罩和降落的两部分组成。防热外罩分前罩和后盖,由多层耐热材料制成,用于进入大气层时保护罩内的降落舱。降落舱由上,下平  相似文献   

5.
9月7日NASA宣布,其庞大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预计将在9月底或10月初无控地再入地球大气层。这颗重6.5吨的卫星的大部分将在再入过程中被烧毁,但有些部分预计会存留下来,并落到地面。NASA称,现在说卫星具体将在何时再入和哪个地区将受到影响还为时过早,但该局正在密切监视这颗卫星,并将向公众通报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叙述地球轨道卫星再入大气层的气动加热问题,给出气功加热工程计算方法,并画出典型计算结果。本文可供卫星再入防热系统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卫星都有一定寿命,飞得比较低的卫星在任务结束后会被大气层慢慢拖回地球,但对于飞得比较高的卫星就是另外一种光景。当超过600公里高度之后,大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卫星就会待在轨道至少几十年。而对于飞得更高的导航卫星(20000公里左右)和地球静止卫星(36000  相似文献   

8.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发射升空,至今已在轨运行了整整45年,大家都很关心还能运行多久?影响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和卫星本身的外形、质量,尤其是轨道。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大气的阻力会不断消耗它的动能,使其高度逐渐降低,特别是远地点高度降得更快,轨道逐渐趋圆,最后在稠密大气层中像流星一样陨落。而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大气密度、卫星轨道的  相似文献   

9.
日德回收型卫星未进入轨道日本和德国1月15日联合发射的回收型实验卫星EXPRESS因二级火箭姿态控制发生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在绕地球约三周后便进入大气层并落入太平洋。据日本宇宙研究所成立的事故对策委员会的初步调查,这次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卫星的二级火箭的推力方  相似文献   

10.
日德两国已就共同研制、发射返回式实验卫星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已在备忘录上签字。该卫星拟于1994年2月发射,现正处于研制中。卫星计划主要是实施石油精制用的催化剂的制造实验,并返回地面。由日本人亲自动手进行不载人空间实验还是第一次,期待在卫星再入大气层,回收技术验证试验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阿尔卡特公司与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开展合作 共同向俄制快讯AM-2、3卫星提供通信有效载荷。每颗快讯AM卫星载有16台C波段、12台Ku波段和1台L波段转发器。 日本计划2009年对金星大气层进行测绘 日本将在2008年发射1个质量647kg的金星探测器,它于2009年进入距金星300km~6000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21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了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拍摄的一组颇具震撼力的土星照片,它们以迄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揭示了土星及其卫星和光环的秘密。最新公布的这组图片显示了土星系统内部的惊人差异,在其中一张照片上,看似宁静的光环优美地堆叠于土星赤道周围,令其与土星卫星坑坑洼洼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探测项目的科学家正在对土星壮观的光环、迷人的卫星、充满活力的磁气圈和土卫6的表面及其大气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今年是世界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O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壮举,我刊于今年5月号、8月号和本月号分别隆重推出了“人造地球卫星专辑”、“遥感卫星专题”和“通信卫星专题”,并在下文中概述了当代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今后,我刊还将陆续出版导航卫星、军用卫星、科学卫星和小卫星等专辑或专题,以便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1九霄云外大有作为广阔无垠的太空是除大陆、海洋、大气层外的人类第4个生存环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蕴含着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扫描     
德国计划用航天飞机发射一颗新的科学卫星德国航宇公司正在研制的一颗新科学卫星Crista-Spas,将在1994年10月27日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该卫星上有一架红外望远镜,用以测量大气层的动力微结构及其“微小组分”(臭氧层)等。欧洲气象卫星一6故障原因已查明欧空局现已证实1993年11月20日发射的欧洲气象卫星-6的故障原因,主要是该卫星上的红外辐射计信号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气象的观测,如海面温度和云顶高度。加拿大斯巴尔公司为法电信-2卫星提供天钱加拿大斯巴尔航宇公司从法国阿尔卡特尔公司承接了一项1…  相似文献   

15.
从80年代末开始,法国联合意大利和西班牙投资60~70亿法郎,研制出了3颗军用光学照相和电子窃听侦察卫星,每颗卫星重2.5吨,寿命为3年。1995年秋将用阿里安-4运载火箭把第1颗侦察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6年将相继发射其第2、第3颗侦察卫星。届时法国将拥有3颗军用光学照相侦察卫星,从而成为继美俄之后也拥有自己的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法国的这些卫星分辨率为1米,和美俄侦察卫星相比,法国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低得多。1994年9月,法国又准备投资80亿法郎研制其第二代侦察卫星,卫星重量和第一代的相同…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发射了两千四百多颗不同类型的空间飞行器,其中有用于科学试验、资源考察、导航以及全球通讯等的应用卫星,有用于军事目的的侦察卫星和载人飞船。大多数卫星在完成飞行使命之后将坠入地球大气层焚毁,而有些军事侦察卫星和载人飞船(统称再入飞行器)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回收型卫星重返大气层概貌。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论述卫星再入舱气动外形设计依据,评述美、苏两国现有空间再入飞行器外形的特点,然后论述卫星再入舱与导弹再入弹头的主要差别,指出再入舱特有的主要空气动力学问题。最后展望回收型卫星气动外形未来发展趋势,推荐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再入舱气动外形—平头双锥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O月15日,在中国主席胡锦涛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的见证下,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巴基斯坦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SUPARCO)在北京签署了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PakSat-1R)项目合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王海波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库雷希代表双方签字。  相似文献   

19.
正由欧空局领导的一个团队已制造出一台能从大气层上方吸入稀薄空气分子作推进剂的电推力器,并成功进行了点火试车。用大气分子来替代星上推进剂将会制造出能在极低轨道上长时间工作的新型卫星。这种吸气式电推力器还可用在其它行星大气层的外边缘,比如利用火星上空的二氧化碳。意大利西泰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将于1986年发射一个外行星探测器——“伽利略”号飞船飞往木星。飞船由轨道器和大气层探测器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任务是测量木星及其几个主要卫星的大气层以及木星周围的电磁场和粒子辐射环境。由于飞船装备了不少先进探测设备,轨道器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将要围绕土星飞行十几圈,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