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该文作者对我刊1996年第2期刊登的《一种特殊凸轮轴空间角度的测量》一文中所述用F点定位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提出了改用垂直于FE方向作定位点,来确定Y2的角坐标,其Y2的定位误差最大也不会超过5,提高了定位精度。现将具体内容刊出,与原文作者商榷,并欢迎读者参予讨论。《航空计测技术》1996年第2期刊载的《一种特殊凸轮轴空间角度的测量》一文,对其中凸轮最大返回点F的寻求方法,笔者提出~点不同的看法,与作者商榷。凸轮桃尖位置的确定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但原文图2的轴向投影实际相当于一个以口为旋转中心,偏心距…  相似文献   

2.
一种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机械传动的凸轮轴精密测量仪,最近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91年10月交付南京汽车制造厂验收、使用。它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汽车行业长期靠手工检测凸轮的历史。 数控凸轮轴检测仪采用先进的光栅技术,与数控同步电机形成闭环系统,具有检测凸轮轴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各项技术指标的功能。机械结构选用立式结构、上下活顶  相似文献   

3.
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成功数控凸轮轴测量仪,以其结构紧凑、检测精度高、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等特点,改变了我国凸轮检测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数控凸轮轴测量仪,是利用电感量仪检测技术原理,运用光栅、数控、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研制成功的凸轮检测设备。整个设备分为机械装置、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等3大部分。采用立式结构检测零件,可检测汽车、机械设备中各种凸轮升程曲线、轴颈尺寸及形位公差,具有自动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目前,该产品已达到国外9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价格…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航空学院和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11个单位共同研制的《振动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 该程序库是国内第一套综合性振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程序库。有程序51个,分五章36节,包括振动信号数字发生、振动信号预处理和平滑处理、相关分析与谱分析、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特征分析与故障诊断等。  相似文献   

5.
45钢同种金属凸轮和轴体由摩擦焊实现连接。对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研究;进而研究了热锻的凸轮轴强韧性损伤的机理;阐述了摩擦焊接的优越性及接头形成机制,并提供了摩擦焊接头较佳的焊接和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6.
在归纳总结了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构件典型加工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航空航天企业工艺使用特点,以Oracle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体系和Struts框架构建了复合材料典型构件加工工艺数据库原型系统.所开发的数据库包含了常用复合材料典型特征结构加工参数数据库、数控加工程序库、常用刀具库、若干典型构件的加工工艺等,并具...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凸轮靠模制造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叙述标准轴(原始靠模)的选择,修正标准轴的刮削,靠模的反靠,工件凸轮的磨削,以及标准轴和工件凸轮轴的检测,“补偿反靠”的工艺过程等,阐明了发动机凸轮靠模的制造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方案自主设计了一套用于深孔加工的刀具方案,用于某发动机主机匣内部关键件凸轮轴的安装孔的加工,为系列化研制该类机型积累了加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凸轮轴的检测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凸轮轴的检测内容,凸轮检测位置的确定,检测起始转角的求解,升程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我所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研的基础上如何开发程序库以及所达到的功能;并结合在我所VAX8350主机上开发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研数据库工作,探讨发动机工程数据库的功能和使用特性,遵循系统工程理论和软件工程化的方法,给出在ORACLE商用数据管理系统上开发工程数据库的技术途径。主要内容涉及到支持多种工程应用软件。版本管理,多级保密权限管理,工程事务处理和个人暂存数据库等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交流TIG焊立加热平补焊,预热、垫热铸铁板、调整焊枪与铸件夹角为75°~85°,先排除表面气孔后补焊的工艺,同时制定合理的排除气孔的顺序和操作工艺要点,使气孔的排除和上移符合气体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并可有效地防止加热部位在补焊中吸入气体和金属的氧化,解决了金属模铸造高强度铝合金凸轮轴承气孔补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凸轮轴是由2个相差180°的偏心轮和两端是长轴连成一体.轴一端成空。心状,其偏心凸轮上开有孤状月牙槽,求其立体空间夹角和中心与孤状刃口夹角。用常规的测量方法需要复杂计算,本文介绍1种不需工装央具,1次顶夹,只需测出弦长及2个角度坐标点就能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间隙与阶差数字化测量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测量数据融合的间隙与阶差自动化测量技术,给出一种采用视觉测量传感器与全向机器人辅助执行机构协同配合的测量方式,并分析了系统组成。研究了该测量模式下的间隙与阶差测量工艺,并给出了多系统集成框架与控制方法以实现测量数据自动采集。最后基于QT开发间隙与阶差测量软件,并建立全向机器人测量平台进行试验验证。该研究为间隙与阶差高精度、自动化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结构光的飞机蒙皮对缝阶差与间隙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机蒙皮对缝阶差与间隙的数字化检测问题,以线结构光视觉测量技术为基础,提出了阶差与间隙测量模型,从阶差与间隙的尺寸和位置两个方面设计测量方法。使用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完成阶差与间隙的尺寸测量,同时利用iGPS测量系统对视觉传感器的位姿进行实时跟踪测量,从而确定阶差与间隙的测量位置。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能够实现非接触、高精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5mm内阶差的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04mm,间隙的重复测量精度优于0.05mm。  相似文献   

15.
离心叶轮高速旋转叶片振动测量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杰  侯明  刘超  胡国安 《推进技术》2018,39(7):1597-1604
为了解离心叶轮高速旋转叶片的振动特性,对其进行振动应力测量与叶尖振幅测量,并将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介绍振动应力测量与叶尖振幅测量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离心叶轮高速旋转叶片进行了振动测量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识别叶片的5个共振转速区以及相应的激励源(转速的4,8和17倍频)。振动应力测量与叶尖振幅测量识别的叶片最大共振转速差异为0.56%,识别的叶片最大共振频率差异为1.78%。以振动应力测量结果为参考,验证了叶尖振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零件的三维测量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几何特性的测量规划与质量评定框架,并从基于MBD的测量需求表达、测量规划、测量执行与数据预处理、质量综合评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CATIA二次开发平台进行原型系统开发,并进行了初步验证。该研究为基于模型的测量规划技术工程化与综合评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尽管动态温度测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动态温度测量既与传感器本身结构相关,也与所处工况相关,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动态温度的测量仍然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本文对国内外的动态温度测量与校准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校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温度测量与校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考虑面齿轮实际齿面的加工误差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采用一种迭代方法建立测量坐标系,使得测量坐标系尽量接近设计坐标系,并根据加工误差对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行约束,从而实现精确求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测点与理论测量点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由此补偿加工误差引起的相关测量误差。最后进行实际测量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之间的误差相比于传统方法降低了89%以上,最大测量偏差降低了54%以上,测量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现代制造业对数控在线测量技术的需求,在对数控在线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在线测量与离线三坐标测量的差异,对在线测量技术中的误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在线测量技术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20.
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福洲  陈哲涵  唐晓青 《航空学报》2012,33(9):1737-1745
为了支持iGPS测量系统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大型复杂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布局优化和系统选型,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对其测量精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iGPS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构建了其计算机仿真模型;根据其布局形式的特点,提出了iGPS测量单元与测量网络的概念;给出了一种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测量单元和测量网络的测量场精度与发射器布局及目标点空间位置间的量化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射器间距为20 m时,iGPS测量场的测量精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范围在0.01 mm内,在水平方向上测量精度呈线性变化,最高测量精度为0.12 mm,出现在测量场的中心,最低测量精度为0.25 mm,出现在测量场的边界处。在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约束的测量方案评估方法及其实施步骤,为iGPS测量系统的选型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