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147铝合金板材试样,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形变热处理能明显地改善147铝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板材试样经淬火后,即使冷加工变形量仅为1.5%左右,人工时效后,也能使板材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用薄膜试样在高压透射电镜上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证明,147铝合金板材试样淬火后的冷加工变形,强烈地改变了合金在随后人工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过程和特征,这是形变热处理能改善147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Al-1.35%Mg-1.03%Si-0.895%Cu-0.539%Mn-0.112%Zr-0.436%Zn)(质量分数)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470℃/24h均质化处理,变形量约150%的压缩变形加工,560℃/2h的固溶处理和151℃/8h+191℃/8h时效处理后,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按GB/T7998—87和ASTM G110—92标准进行晶间腐蚀实验,其最大腐蚀深度为227.23μm,明显优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6061-T6(560℃/2h固溶处理,160℃/2h时效处理)合金。且锆微合金化6013型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值达147.05 HV,较6061-T6合金高12.81%。分析表明,锆的微合金化作用及合金主成分特点改善了合金的显微组织,使得晶粒细化,析出相断续弥散分布,这是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前言 形变热处理是将变形和热处理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据文献报导,形变热处理不仅能提高A1-Cu系合金的室温强度,而且还能改善合金的高温性能和断裂韧性,特别是对改善合金的抗品间腐蚀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有明显的作用。在美国,2024和2219等合金采用形变热处理状态(T8)的制品,所提  相似文献   

4.
采用硬度和电导率测试、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试验、金相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强化固溶处理对含锶(Sr)7085型铝合金(Al-7.95Zn-1.80Mg-1.59Cu-0.15Zr-0.024Sr)硬度、电导率、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溶(470℃/2 h)处理相比,强化固溶(470℃/h+480℃/2 h+490℃/2 h)处理使合金中粗大第二相溶解更为充分,经进一步常规T6(121℃/2 h)时效处理后,强化固溶处理的合金其硬度略微降低、电导率有所提高,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强化固溶处理是一种提高含Sr 7085型铝合金抗腐蚀性能尤其是抗剥落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前言 铝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轻合金之一。但由于铝及其合金具有极大的活性,在工业气氛、海洋性气候,甚至在最一般的自然环境中极易遭受腐蚀,不仅如此,高含铜铝合金在上述环境条件下还易于产生晶间腐蚀。大量试验证明,含铜量较高的铝合金材料,抗大气腐蚀性能不如纯铝和铝镁合金好。广州电器所在广州进行的为时两年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镜、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实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等手段,研究经不同温度和时间时效处理后的2124铝合金预拉伸厚板的微观组织演变,并分析时效处理对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或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晶内析出相由S'相向S相转变,析出相数量相逐渐增多,尺寸增大,合金晶界析出相呈链状分布且发生粗化,晶界附近出现无沉淀析出带并宽化;合金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能力减弱,腐蚀敏感性提高,合金的腐蚀倾向增大,腐蚀速率也呈增大的趋势。在时效过程中S'析出相、晶界析出相和无沉淀析出带的变化是影响合金预拉伸厚板腐蚀行为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147合金为 Al—Cu—Mn 系高强耐热可焊铝合金(Cu5.8~6.8%;Mn0.2~0.4%;Ti0.02~0.7%;Zr0.7~0.25%;V.0.05~0.15%。Fe<0.3%;Si<0.2%)。为了全面了解该合金的组织状况,应该对铸态相组成,铸态均匀化组织和过烧特征以及成品淬火时效组织和淬火过烧特征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熔化焊接工艺中常见的焊接缺陷——焊接错位对焊接接头抗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焊接试验是采用A1-Cu-Mn系合金中的高强可热处理强化的147合金轧制板材和同系的720焊丝,以交流手工钨极氟弧焊的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焊接错位对焊接接头的抗拉性能具有颇大的影响。当焊接错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焊接接头的抗拉性能即随着焊接错位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焊接错位。本文还从力学角度对该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6A60铝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特殊热处理过程来改善6A60铝合金的耐蚀性能.6A60铝合金在三级时效制度下(140℃/6h+180℃/5h+140℃/4h,140℃/6h+200℃/2.5h+140℃/12h)已经消除了6A60合金的晶间腐蚀倾向,仅有轻度点蚀产生,剥落腐蚀性能为EA,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405MPa, 延伸率达到12%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较优的2050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固溶温度、预变形量、时效温度与时效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通过TEM、金相分析不同工艺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探究其与力学性能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固溶温度525℃,预变形量12%,时效温度160℃,时效时间48 h的工艺参数能够获得较优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熔炼Mg-5Al-1.2Zn-0.8Sb合金过程中,以Mg-10Y中间合金形式加入0~2.5%的(质量分数,下同)稀土元素,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Y元素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适量稀土Y微处理后的合金具有细小均匀的铸态组织,晶粒尺寸维持在30μm左右。Y元素从0变化到2.5%过程中,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在0~1.5%范围内增加,在1.5%~2.5%范围内降低,而高温强度则一直呈现升高趋势。稀土Y对合金的腐蚀性能具有改善作用,当Y含量为1.0%时合金耐蚀性能较好,过量加入Y元素对腐蚀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方法研究预浸充氢和阴极充氢对时效及形变时效状态2091合金断裂延伸率和塑性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状态、特别是形变时效状态合金具有明显的氢脆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预浸介质,时效,预形变方式和形变量有关。文中还对氢脆在应力腐蚀开裂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本文介绍一种锰基高温钎焊合金,即二号合金。其熔化温度为1065—1135℃,供应状态为0.10—0.50毫米的冷轧带材。该合金适合于气保护(例如Ar或Ar+BF_3)条件下钎焊,可成功地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它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流动性、填充毛细间隙性能以及较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铸造—轧制—稳定化退火技术制备了Sc含量为0.10wt%和Er含量为0.25wt%的两种Al-Mg合金薄板,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下两种合金板材拉伸性能、剥落腐蚀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冷轧板材稳定化退火过程中拉伸性能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板材强度下降而塑性升高,Sc含量为0.10wt%的合金350℃/1 h退火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抗退火软化能力,而Er含量为0.25%的合金当退火温度高于280℃后迅速软化;300℃/1 h退火条件下,含Sc合金和含E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24 MPa、314 MPa、18.3%和350 MPa、177 MPa、29.1%;与此同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板材抗剥落腐蚀的能力也表现出相同规律性的变化,即200℃/1 h左右退火时剥落腐蚀最严重,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腐蚀抗力增加,两种合金板材经280℃以上1h稳定化退火后,合金板材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其次,与Sc含量为0.25wt%的5B70合金相比,研制的Sc含量为0.10wt%合金综合性能接近5B70合金,而这种合金的Sc含量只有5B70合金的40%,能显著降低合金的制造成本,预示着低Sc含量的合金在航天领域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硬度、电导率测量和X射线物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铝锌镁钪合金铸锭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合金过饱和程度高,合金电导率较低而硬度较高;铸锭均匀化处理过程中,随均匀化温度升高,T相先大量析出后逐渐回溶入固溶体基体,基体固溶度先降后升,合金电导率先升后降,合金硬度则先降后升,更高温度均匀化,晶粒粗化,硬度又下降。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BP神经网络设计,采用改进的BP网络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权值和阈值进行训练,建立了铝锌镁钪合金均匀化工艺参数到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精度高,泛化检测点电导率相对误差≤±0.23%,硬度相对误差≤±1.90%,可有效预测和分析均匀化工艺对铝锌镁钪合金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均匀化工艺、降低试验成本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连续铸造法制备Al-6.8Mg-0.3Mn和Al-6.8Mg-0.3Mn-0.4Er(质量分数,%)两种合金铸锭。合金铸锭经均匀化处理—多道次热轧成4mm薄板;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微量Er对Al-Mg-Mn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Er能显著提高Al-Mg-Mn合金强度,改善合金强度和塑性的配合,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抗再结晶能力和室温力学性能;Al-Mg-Mn-Er合金板材经300℃退火1h后可获得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σb、σs与ψ分别为421MPa,310MPa和18.3%。  相似文献   

17.
前言 LD10和147铝合金皆为热处理可强化型的变形铝合金。这类合金在使用中一般均采用热处理或加工变形的办法提高合金的强度。但实践发现热处理及变形会对化铣加工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为了成功地对这些材料实行化铣并且得到较高质量的化铣产品,探讨这类合金在使用状态下,其化铣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固溶时效和形变热处理工艺对Cu-3Ag-0.5Zr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940℃/40min固溶(水冷)+500℃/2h(空冷)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可以得到最佳配合,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124MPa,289MPa和37.6%。形变热处理中的预冷变形能有效地强化合金,形变量为40%时,合金能够获得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421MPa、350MPa和16.7%。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技术,研究了Ti35Nb2Ta3Zr0.3O合金的冷加工塑性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Ti35Nb2Ta3Zr0.3O合金在冷变形过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低加工硬化或无加工硬化的特点,变形量大于50%之后,晶粒碎化明显、塑性增强。分析表明:约35%Nb的加入降低了合金的层错能,使位错攀移及交滑移受到抑制,孪生机制增强,随冷变形量增大,形成多阶孪生,使晶粒明显碎化;合金的塑性变形是以孪生与位错滑移联合起作用,其独特的塑性行为来自于层错能效应及形变过程中的孪生诱发塑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前言 高强度Al-Zn-Mg系合金919和Al-Cu系合金LD10、147三种铝合金材料焊制成φ450小贮箱,分别进行了红烟硝酸、海水和海洋大气曝晒试验,研究三种铝合金小贮箱在各种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尤其是箱体结构体及焊缝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