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色文明:或称地球文明,地球人类文明.泛指那些我们地球人能够感觉得到并能够理解的文明现象.黑色文明:指那些目前我们地球人还无法感觉或感觉不到的文明现象.灰色文明:指间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文明现象.例如:UFO现象以及由它引出的种种已展现在我们地球人类面前却又不是十分清晰的文明现象,均属于灰色文明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猴年的天象真是好戏连台,尤其是五月和六月间将上演今年最为精彩的天象“表演”,喜爱天空的朋友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喔!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40年代以来,全世界对飞碟现象日趋关注,并引发出无数人对飞碟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产生出来一系列的论争与探讨.然而天机难破,迄至今日,人们对这宇宙之谜依旧未能找到“科学性结论”,亦未能对其做出最本质最精确的解释.尽管如此,地球人仍在扑朔迷离之中追寻探索,力图撩开天河的面纱,找到那些“神话故事”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齐锐 《太空探索》2004,(5):28-29
猴年的天象真是好戏连台,尤其是五月和六月间将上演今年最为精彩的天象“表演”,喜爱天空的朋友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喔!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所研究的全部太阳和地球物理资料时间划分为442个时间段,其中前195段为“下降期”,后247段为“低年期”.按一定的选暴标准将其分为有磁暴时间段“D”和无磁暴时间段“N”.以表的形式提出与磁暴的发生有一定相关的12个物理先兆.利用计算机进行“D”和“N”的识别.结果表明:1)在“下降期”中,综合耀斑指数CFI≥6、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的IV型射电爆发和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过地球等现象,是引起磁暴发生的主要原因;2)在“低年期”,当太阳上的耀斑及其相关活动现象不发生时,产生磁暴的主要条件是反映27天重现性的太阳活动源(冕洞发出的高速流)和行星际磁场的扇形边界过地球等先兆;3)在“试验时段”内,“D”和“N”类识别的识别率为73—82%,在“预报时段”内用此图象识别法识别率为73—80%,误识率均不大于30%.用多组阈值(K)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并经过“显著性”检验,本方法成功率的置信度大于97.5%.   相似文献   

6.
他们或许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注视着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不过扮演了“银河系动物园”中的一员而已.……在他们的星际飞船上装备有尚未把同地球人的接触编入程序的生物机器人.前不久,著名UFO与超自然现象专家希拉利·埃万斯在总结性研究时只谈及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丹 《太空探索》2006,(4):56-61
从太阳系到深远的太空,尖端天文学究竟以探索什么为目标呢?在天文学领域里,过去对地外生命的探讨并不是很积极,但目前尖端天文学则开始努力搜索“第二个地球”。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甚至我们连直接观测巨行星都尚未成功。如同我们尽管认为太阳系外有“第二地球”却未发现一样,这些“应该有,但是无法全面观测和解释的天体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清楚,天文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仍为数众多。例如我们观测到“宇宙膨胀的速度比以前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必须有“使膨胀速度加快的能量”,但是能量的原形是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这篇系列连载中我们特别列出几个有趣的题目,介绍它们的现状,以及那些向解开这些谜团挑战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家常以天象来验证历史的记载,称为天文考古.这是因为天体的运行相当有规律,即使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也可以依循天体的运行法则重现当年或呈现未来的天象.在过去,要进行这类天体运行的计算,非学者专家无法做到.但随着电脑软件的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价格则日趋下滑甚至免费,已经有许多电子星图或电子星象馆(为了简便,后文都称为电子星图)之类的电脑软件,可以重现任一地点、任何时间的天象.这让天文考古变得简单而有趣,一般人也都能一尝天文考古的威力和乐趣.  相似文献   

9.
犹摩星球人     
一位法国科学家宣布,光临过地球的某些外星人曾向我们地球人,其中包括这位科学家本人透露过关于他们外星世界的许多科学秘密.让·皮尔曾发表一项令世界震惊的声明:一位学术严谨的法国科学家确认,他的许多新发现都是从在我们地球上生活多年的外星人手中获得.这位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巴黎赛事》杂志上承认,他将一批令人鼓舞的“信息源”隐秘了15年.让·皮尔讲述说,从那位科学家所获得的信件中得知,1950年3月28日,有3个飞蝶在法国东南部小城迪湟市着陆.这3个飞碟把一支由4男2女组成的“外星探险队”送到地球上.这6名外星人自称是犹摩星球人,他们的祖籍星球叫“犹摩行星”,距离我们地球15光年远.他们登陆地球的使命是:溶合于  相似文献   

10.
UFO研究是地球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UFO是否是外星人驾驭的飞行器?外星人是否已驾驭UFO访问了地球?这些问题吸引众多的人们来探讨UFO现象,寻求外星人存在且已到过地球的证据。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主观的猜测外),答案是悲观的。如果说外星人已到了地球,那么他们来干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探险,是为了看看别的星球有没有“外星人”,就像我们地球人寻找外星人一样?那么,他们找到了我们地球人,应感到无比的兴奋,可它们保持了沉默,完全没有我们地球人将来找到外星生命(哪怕是微生物)所可能表现出来的兴奋。如…  相似文献   

11.
季明 《飞碟探索》2007,(6):46-47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警告人类的一种动作;而民间则说是天狗要吃掉太阳,所以要敲打碗盆把天狗吓走.其实,日食只是一种掩蔽现象而已.日食的主角是太阳,但实际上最关键的角色是月球,而地球只是一名刚好路过的观众而已.日食是月球遮住了太阳,影子落在地球上,所以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夜光蝙蝠     
我是湖南东部排上镇东村桂花坡人,平时爱好观察天象.2001年10月11日晚,我到邻居家串门途中,突然发现东部天空有一发光飞行物.  相似文献   

13.
在古埃及的文献中,外星人被称为“从给拉”,意为“收藏者”.而在苏美尔人的古文献中,外星人不但被称为“收藏者”,而且被称做“观察者”.苏美尔人的文献出现相当古老,对后来出现的《圣经》影响颇大.众所周知,《圣经》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圣经》中关于地球与人类的创造部分,实际上是对苏美尔人文献的改写.由此可见,那些来自外星的“观察者”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的确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困扰UFO学界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果外星人访问过地球,为什么不与人类正面接触?不要说是外星人经过几十年、几万年的长途旅行,就是现在的城里人走亲访友时,都要先打个电话问一问对方是否在家。外星人发射飞船拜访地球,这些“地球的兄弟”们也应该在飞船上放点什么做个自我介绍。就是我们地球(人)为寻找“地球知音”也想到这些。除了发送电报、收集并分辨外星人发来的电报外,也派出“和平使者”飞出太阳系去茫茫宇宙中寻访,每个和平使者的飞船上都带有地球人自我介绍的名片,或是介绍人类自古至今的伟大成就的唱片。那么…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有了太空飞行,人们才有可能从几百公里之遥去欣赏地球的美景.从太空观察地球能看到哪些壮观的景象呢?还是让我们听听宇航员的描述吧.前苏联宇航员沙塔洛夫乘坐“联盟4号”飞船飞上了离地球200公里的太空.他说:“我所看到的地球山脉和大型的地球仪一样,在我的下方飘过一个个国家,与地球仪上不同之处是看不见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他还说了自己的感受:“地球显得不像我童年时代所想象的那样巨大了,至少不是无边无际的,只要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围绕它飞一周.”  相似文献   

16.
据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了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逐步减少,温度及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将随之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17.
月球概况     
星河 《飞碟探索》2001,(3):33-34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 384 400千米,半径 1738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 27%,质量 7.35× 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 1/81。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为“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为 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为 27.321 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火星——地球的近邻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在地球上用肉眼观察火星,它荧荧如火,发出暗红色的光芒。由于其位置、亮度常有变化,令人迷惑,所以我国古人称其为“荧惑”。古希腊及古罗马人称它为Mars(玛尔斯),意思是战神。 在九大行星中,按距离太阳的  相似文献   

19.
细说失重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1):22-25
1 失重的机理□□失重是航天飞行中最为奇妙独特和违背“常理”的现象 ,而且是在地面上最难再现和模拟的物理过程。人们在对这种现象感到无比有趣的同时 ,常常希望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然而关于失重原因和机理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 ,或者并不准确的解释。科普读物上常见的有两种解释 :一是“引力为零”;二是“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抵消 ,或相平衡”。这第一种解释是错误的。首先应当指出的是 ,“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 ,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其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 ;重力则是地球 (或其他天体 )对物体的引…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飞碟现象。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一定是外星人驾驶飞行器到了地球。但一直使人迷茫和无法解释的是:外星人既然到了地球,那它们为何一直不肯与地球人接触呢?难道对个话都不行吗?显然,与地球人之间的相互对话交流,对于它们来说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它们有着比地球人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跨越茫茫星空远道而来,就不会找不到与地球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