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意 《中国航天》2001,(3):26-27
全国空间碎片研讨会于2001年1月9~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机电集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大、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期间发表了20多篇论文。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司长郭宝柱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开展空间碎片研究的必要性和召开此次空间碎片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代表们自始至终热情饱满地参加了会议,对减少空间碎片的生成以及航天器对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组于8月19日~23日召开了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负责承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哈尔滨工业大学,904所,  相似文献   

3.
法岩 《航天》2012,(3):31-31
2011年12月1~2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贸与外事司、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和中国空间法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空间法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三家主办单位的领导及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方面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领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湘潭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国际空间法专家学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等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单位政策法律研究部门、法律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部分师生,共计40余人。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主办的“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空间热物理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参加单位除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单位以外,还包括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单位,参会代表约70余人。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航天局等科研院所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相关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9):6-6
本刊讯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我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8月9~10日,国防科工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来自财政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以及军队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国家拨专项经费支持空间碎片研究以来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国内小卫星研制单位的行业管理,确保小卫星质量,整合小卫星市场资源,2007年7月17日,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小卫星研制单位准入条件及评价方法"标准研讨会。来自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七○八所、五院、东方红卫星公司,中科院军工办,航天科工卫星公司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小卫星上级主管部门和研制单位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2月26日,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主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协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空间环境试验与观测技术发展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9月16日—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载人航天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载人航天技术成果,研讨探索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共同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8日~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联合举办的第11届等离子体离子注入与沉积国际会议暨第17届粒子束表面改性国际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1.
<正>由863-704主题专家组主办、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在轨服务和碎片清理研讨会"于2015年7月20-22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航天科研部门等70多家单位约300名专家、科研人员参加了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 1月 2 8日 ,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主持 ,在北京召开了国防科技工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研讨会。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 3 0多位信息技术和标准化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高志强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肯定了信息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科研、制造和管理上的应用与取得的效益 ,要求各单位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放在重要位置上 ,特别是这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要跟上去 ,并对标准化工作作了指示。马恒儒副司长在会上就开展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及时性和必要性发表讲话 ,指出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要赶上去 ,要有计划、有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6,(12):50-50
2006年10月21日~23日,首届航天科技出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航天两大集团20多个单位从事科技出版工作的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包括9位单位领导和17位编辑部主任或期刊主编。会议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出版社、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8所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4.
<正>杜善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1938年,他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0~1982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杜善义被派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力学和材料科学。他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岁末年初之际,杜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中国航天》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中法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讨会于1996年12月3~4日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法国工业技术经济合作署联合举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和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协办、中法宇航界和对地观测方面的有关官员和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航空航天部“固体火箭发动机战略发展研讨会”于1989年3月1日至4日在航空航天部四院兰田基地召开。航空航天部科技委秘书长崔国良、科学技术司司长曹中俄等领导同志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机关有关部门、航空航天部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及上海航天局等20多个单位的51名代表。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分院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分院(下简称北京分院)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一本重点反映我国在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应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研究成果的专著(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曲广吉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专业,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专业主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35-635
第七届全国空间碎片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召开,会议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下简称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外交部、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X--集团、中国科学院、中电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计2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龚自正研究员(注:本刊主编)等参会交流。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月7日至10日,中苏双方170余名宇航科技专家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中苏宇航科学与技术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