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永当中国小卫星技术的“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空间技术的发展,现代小卫星正在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辉映在浩瀚的太空,给信息社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抓总单位,在现代小卫星及其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小卫星的研制已经实现了从单纯进行科学试验到应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林来兴 《航天》2012,(5):26-26
导读“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简洁的完美。现代小卫星的出现,说明空间技术正沿着“简化性和完善性”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现代小卫星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体积小、性能高、机动性好、研制周期短和应用方面采用分布式系统等一系列的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空间技术和应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现代小卫星的发展及轨道垃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综述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和现代小卫星的技术发展,特别是现代小卫星在对地观测、通信导航、空间技术实验与演示、深空探测、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取得很多成就,尤其是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取得了突破性技术成就;其次讨论小卫星所产生的轨道垃圾及其影响和处理;最后提出未来小卫星技术发展十个原则,对未来小卫星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林来兴 《航天》2012,(5):28-29
传统小卫星经历将近20多年历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向全方位扩展。分布式系统是小卫星应用最大的特点,特别是小卫星编队飞行更是空间技术在应用领域一个创举,也是空间技术今后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环境减灾卫星国际服务模式探索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9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1A、1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正常。一年来,在成功应对国内数十场新发灾害监测与评估,积极开展国内应用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国际服务模式,拓展为国外救灾工作提供灾害监测产品服务,并先后成功应对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加拿大火灾、中缅边境火灾、海地特大地震等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工作,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展示了我国空间技术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良好应用,树立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技术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35年来我国在发展卫星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以及卫星应用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后指出:1.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将主要致力于发展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缩小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本着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造福的方针,我国愿意为发展中国家和没有掌握空间技术的发达国家提供发射服务。3.我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空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1,(6):45-45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了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遥感卫星和小卫星四种卫星系列平台,为实现21世纪我国卫星工程研制“快、好、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卫星研制平台化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卫星研制集成化技术,是优质、快速、低成本卫星工程研制的根本保证。这一技术的实现。必须以成熟的设计、各项指标的合理配置等为依托,是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志。 多年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加速我国卫星研制步伐,增强可靠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工程的研制和组织管理中,确定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空间技术正处在应用卫星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家对卫星应用广泛而迫切的需求,加速了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卫星应用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美菲利浦实验室签发小卫星合同美国空军菲利浦实验室拟于近期签发多达5颗小卫星的制造合同。这5颗小卫星将在本世纪末之前携带一系列高风险、快速反应的空间技术试验件进入太空。该实验室计划以每年一颗的速度发射每颗约耗资300万美元的这种小卫星。利用这些小卫星,...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联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5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孟加拉、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泰国的联络员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副局长白拜尔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各国联络员或代表。 这次会议初步讨论了可能进行的多边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小卫星技术、卫星减灾系统、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微重力试验、通信卫星系统及应用,以及空间技术培训计划和建立信息机构等。  相似文献   

11.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开发了多项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林来兴 《卫星应用》2004,12(2):35-40
卫星编队飞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完全崭新和开拓性研究课题,对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卫星来说,可以认为是一次空间应用革命。以国际典型应用实例介绍了卫星编队飞行技术发展现状,以应用需求为目标,提出并论述了三个对地观测卫星编队飞行方案;研究分析了卫星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青 《卫星应用》2005,13(2):44-48
叙述了我国地震形势和灾情形势,对空间技术应用与地震监测预报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对目前地震卫星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地震卫星的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祥根 《航天》2014,(4):41-43
熟悉中国航天历史的人,对东方红系列卫星、风云卫星、资源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都会如数家珍,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发射的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这颗卫星如同开路先锋,也曾在中国空间技术早期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4号乙火箭发射了我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CBERS)。这是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基本特征  卫星系统性能特点1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回归?..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及测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晨曦  焦雯 《上海航天》2004,21(5):48-52
介绍了国外现代军用小卫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计划,分析了小卫星的未来发展方向,论述了军用小卫星发展所需的新型测控体制及相应的关键技术。最后,就我国小卫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卫星将引起空间技术发展的一场革命王景泉36年前,美苏开始空间竞赛时,均从小卫星开始。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3.6kg,1958年2月,美国发射的第一颗探险者-1号卫星,仅重4.8kg……经过30多年发展后,小卫星又出现高潮...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来兴 《中国航天》2006,(11):43-47
现代小卫星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小卫星经过了试验探讨和应用研究等发展阶段,在技术上得到了全面迅速的提高,在应用上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并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一阵小卫星热潮,特别是在当时航天领域小卫星专家组的推动和组织下,国内小  相似文献   

19.
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或宇航技术。这项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获得蓬勃发展的一项现代高技术,也是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声誉和人民生活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一项技术。现在,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或参与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各类卫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早已认识到空间技术的重要性,在1958年就开始了人造卫星方面的工作,并从1965年起开展人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系列遥感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跨入民用航天领域,以优先服务于北京市为应用目标,开创了我国遥感卫星的商业化管理、运营的全新应用服务模式,有力促进了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遥感系统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为我国遥感应用拓宽了空间,并对国家空天遥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