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中华 《飞行力学》2000,18(1):54-57
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介绍了Su-27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意义。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眼镜蛇—超大迎角机动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曙光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1):26-32
为了搞清完成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力学机理,对眼镜蛇机动这种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有效防止横航向偏离,则RSS飞机应该能够完成这类机动飞行。为完成此机动,要求飞机在大迎角下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而对于发动机推力没有过高要求。气动力迟滞、重心位置、进入速度及高度等因素对动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如αmax、θmax、减速性、航迹保持及完成时间有不同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詹明望 《飞行试验》2003,19(4):8-11
机动飞行状态下弹射试验时,弹射力对飞机的扰动是关系到弹射试验机安全的重要问题。结合某型弹射座椅空弹鉴定试验,分析了在俯冲、俯冲下沉、横滚和倒飞状态弹射时弹射试验机的响应。结果证明,在一定的高度速度范围进行机动飞行状态弹射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飞行品质规范适用范围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用基本战术机动动作和相关连接组成的机动动作链进行飞行品质评价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三个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是对现有飞行品质规范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马玉香 《试飞研究》2000,(2):2-10,19
本文介绍一套固定翼飞机操纵品质验证机动动作的制定。首先回顾了过去25-30年重大的飞机操纵品质研究,并且汇编和分类列出了有关的飞行试验机动作。通过使用一种面向任务的方法,根据要求的精确度和进取性对机动动作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汇编,用现有的、经过改进的和新确定的机动动作制定了一个初步的验证机动动作集。目的是在试飞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评价这些机动动作。为此,采用了一项投资计划和许多“附属”计划来评价各种不同的机动动作。本文概述了这些计划的最主要方面。另外,详细描述了一个典型机动动作-探管锥套式空中加油机动动作的制定。由于这项计划的限制,不可能在合适的试习环境中评价所提出的全部机动动作,文章最后概括了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对未来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飞行试验模拟验证的需要,开展了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律的仿真建模,建立了人在回路的过失速机动飞行模拟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进入条件、操纵方法、注意力分配原则和退出方法在内的过失速机动试飞驾驶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人在回路的地面模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能够顺利完成过失速机动的试飞动作。  相似文献   

7.
自从1989年苏-27完成“布加乔夫·眼镜蛇” 超机动飞行动作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种超机动飞行动作到底有没有实际使用价值.而苏-37完成了新的“库尔彼特” 斤斗(原地小斤斗)后,这种争论又进入到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8.
一种低速风洞虚拟飞行试验装置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大角度范围、多自由度的机动动作模拟,研发一种低速风洞三自由度动态试验支撑机构,可模拟绕速度矢滚转机动动作以及失速偏离、尾旋等危险飞行状态。该机构通过两自由度转台和旋转曲杆的组合运动模拟飞机模型的三轴姿态变化。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该机构曲杆-飞机模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机构与试验模型的约束关系、机构摩擦力矩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撑机构,飞机模型可在水平风洞中实现绕速度矢量滚转等典型机动动作;曲杆和试验模型的滚转运动基本同步;曲杆主要影响速率响应的动态过程,摩擦力矩对速率的动态过程和稳态值有一定影响。以上数学建模和仿真验证可为风洞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飞行任务的飞行品质的评估方法.介绍了基于飞行任务的飞行品质评估方法的流程,以及常规迎角下机动动作的选取方法与大迎角下机动动作的选取方法,分析了标准评估机动任务库的选取方法.以实际飞行任务和战术要求为依据,建立了标准评估机动任务库,并明确了各机动动作与飞行品质分析的对应关系,飞行品质评估的环境组成.并基于大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时间规划和支持向量机的飞机机动动作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对飞机试飞和试验数据中标准机动动作的识别方法,对飞行历史数据中的目标机动动作进行精确地检测提取。先应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海量数据中使用动作模板初步匹配目标数据,再通过支持向量机精确识别目标,最后使用真实的飞行数据对所设计的机动动作识别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时间规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动作识别结果准确率高、计算速度快,且数据解耦性强,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无人直升机具有悬停、小速度全向机动、大速度前飞等飞行能力,其飞行包线范围大,对飞行控制律设计的要求很高。无人直升机在进行自动航线飞行时,不仅涉及的飞行模态多,而且需要满足复杂的飞行航线需求。根据无人直升机复杂的航线飞行特点,对其航线飞行过程进行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划分区域,采用工程上常用的PID控制方法和衰减软化技术,设计了高度控制器、纵向位置控制器、横向位置控制器、协调转弯控制器和控制器问的切换算法,并进行典型航线飞行的数字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无人直升机飞行航迹与设定航线的重合性较好,模态切换稳定平滑,从而验证了无人直升机自动航线飞行控制律设计的正确性,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简化的BTT导弹控制设计模型,应用非线性动态和时间尺度分离方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BTT导弹自动驾驶仪,根据导弹实际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可以计算出导弹动力学系数的标称值,非线性动态逆法正是基于这些动力学系数的标移值,适适合于控制导弹作大空域飞行,六自由度仿真结果一步验证了方法是正确的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最佳过失速机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光  孙金标 《航空学报》2001,22(4):289-292
 分航迹变向和机头指向目标两类问题对飞机过失速机动进行数值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大转弯率应在最大升力迎角区贴近角点速度飞行,因减速较快需用大油门。经典的转弯率图能够反映这类航迹机动的特点。而机头指向目标机动的前段仍是航迹变向问题,到适当位置后再利用超大迎角机动能力指向目标。飞行仿真表明,飞机具有过失速操纵力矩和良好的飞控系统时大部分最佳机动可顺利实施,但若有极低速度要求则仍可能超出操纵极限。  相似文献   

14.
The coaxial compound helicopter has two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heading control: collective differential and rudder deflection. A flight dynamics model i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eading control strategies. This includes the trim characteristics, steady flight performance,controllability, and manoeuvrability. The trim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eading control strategies are less influential on trim results, and the steady flight performance is also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heading control strategy adopted. The controllability analysis shows although heading bandwidth and phase delay results at various speeds with different heading control strategies are all satisfied, the control derivative of the collective differential decreases as speed increases, and its heading aggressive agility is degraded into Level 3 in high-speed flight. In addition, using collective differential would lead to severe heading-rolling coupling as forward speed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the control derivative and aggressive agility of the rudder deflection is improved with forward speed,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heading-rolling coupling. Finally, the transient turn MissionTask-Element(MTE) i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ding manoeuvr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heading control strateg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llective differential would add the amplitude of control input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this MTE.  相似文献   

15.
徐勇凌 《飞行力学》1996,14(4):73-77
收敛转弯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试飞驾驶方法,通过与以往采用的试飞驾驶方法进行比较,说明收敛转弯方法的优越性,并阐述了收敛转弯的操纵要领,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及其适用范围。理论和实践证明,收敛转弯是一种较好的试飞驾驶方法,在试飞中有广泛的用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桑雨生 《飞行力学》1999,17(2):70-75
首先根据飞行轨迹稳定性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飞机在闭环条件下扰动过程速度的变化规律及飞行轨迹稳定性的应用条件,并且结合不同类型的飞机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推力曲线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类型飞机的临速度范围,并根据飞机级曲线对飞行轨迹稳定性界状态与有利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on a division method of the whole aeroengine loading spectrum flight mission segment and rotor speed mission seg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tual flight actions and related to the flight operations of aeroengin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variable-speed aeroengines such as turbojet and turbofan.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aeroengine loading spectrum operation-related mission segments can be divided,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data basis for the lif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s wh...  相似文献   

18.
贾沛璋 《航空学报》1990,11(9):456-464
本文研究了对目标机动的最优检测问题,针对飞机主要有三种飞行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与圆运动这一特点,提出了既探测飞机机动又同时判断飞机作何种形式的机动的方法;并建议对飞机的不同飞行状态,采用相应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适应滤波方法。最后给出的仿真计算果表明,自适应滤波方法有较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飞行特性是直升机飞行品质的研究重点之一,低速飞行试验是开展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研究重要手段。首先,从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升机低速飞行的配平操纵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直升机低速前后飞行及侧飞时配平飞行试验,对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配平操纵特性和试验直升机低速特性与尾部气动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减小平尾面积或降低初始安装角的尾部气动优化建议,直接指导该型直升机设计和更改。  相似文献   

20.
时间协同攻击是提高弹道导弹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发动机推力偏差等干扰因素造成导弹的飞行时间偏差较大,为精确控制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较大飞行时间偏差修正的飞行时间调控模型。该模型用视加速度偏差表征推力偏差等干扰的影响,根据视加速度偏差调整导弹飞行中某一时段的程序角来实现对飞行时间的精确控制。由BP神经网络建立满足飞行时间偏差要求下视加速度与飞行程序角速率、转弯结束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导弹实际飞行时,根据实际视加速度,由BP神经网络在线计算出飞行程序角速率及转弯结束时间,使导弹在干扰条件下仍以预定飞行时间到达目标。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