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一种分析轮式起落架直升机“舰面共振”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敏 《航空学报》2007,28(4):886-890
 针对轮式起落架直升机,提供了一种“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针对直升机在舰面上随舰船一起摇晃时左右起落架受载不对称的状况,近似采用受对称载荷产生对称变形、受非对称载荷产生非对称变形的方法计算了直升机的平衡状态;其次,根据轮式起落架轮胎和缓冲支柱刚度和阻尼共同作用的特点,结合轮式起落架的几何关系,采用复刚度的方法得出起落架作用于机体的刚度与阻尼;最后,用桨叶振动模态法对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进行了不同旋翼升力卸载以及鱼叉系留与否的“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计算分析,并通过算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舰载直升机着舰过程复杂。与地面降落相比,舰面的不稳定气流使得直升机姿态难以保持,下降的速度更大,且由于直升机通常都是单轮着舰,导致起落架载荷很大。为了研究直升机在不同条件下着舰时起落架的动态响应,建立了机体/起落架/舰船耦合模型,将着舰过程中直升机的运动和舰船的运动联系起来,通过仿真计算得出起落架的动态响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直升机着舰质量越大,起落架压缩量和载荷越大;直升机低头着舰会导致前起落架载荷显著增大;直升机着舰下沉速度过大会导致着舰载荷急剧增大,可能会对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3.
针对起落架缓冲支柱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应用等效线性模型,提出一种预估刚性机体在弹性起落架上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利用缓冲支柱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试验数据,采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了机体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分析了直升机重量、旋翼拉力、舰面运动状态、舰面风力等因素对机体模态固有频率的影响。对最不稳定的机体侧向二阶模态而言,最大设计重量和大升力状态时其固有频率最低,与最小重量、零升力状态相比其稳定转速余度减少约133 r/min;文中假设的舰面运动状态和舰面风力对机体模态的固有频率影响很小,而采用纵、横侧向独立的简化模型来预估机体模态固有频率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规则海浪情况下直升机着舰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直升机和舰船运动方程出发,主要对直升机的着舰速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规则海浪情况下,着舰速度与舰船横摇角、侧向伴移、升沉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直升机的着舰过程进行了模拟,所得结论可为直升机起落架强度设计和飞行员正确操纵直升机着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起落架着陆载荷及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着陆时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起落架冲击载荷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分析了着陆下沉速度、旋翼拉力系数、轮胎压力及缓冲支柱通油孔面积等参数对起落架冲击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升机下沉速度提高时,起落架参数应作相应调整以降低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6.
舰船摇摆对直升机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直升机在舰上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舰船和直升机运动方程,确定了直升机的临界横摇角,并分析舰船横摇、纵摇、直升机拉力比、摩擦系数等因素对直升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保证直升机在舰上稳定的一些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舰船在海上航行时会受到海浪的影响而产生横摇、纵摇等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同时海浪的随机性也会造成舰船摇摆参数发生变化,扰乱舰面流场,增加舰载直升机在甲板上方作业的危险性.为了保障舰载直升机在舰船上的起降和其他甲板作业的安全性,现基于两栖攻击舰的简化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纵摇状态下对舰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不规则的纵...  相似文献   

8.
舰船运动对某无人机发射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舰面运动(舰面纵摇、横摇和垂荡运动)对舰载无人机火箭助推发射安全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舰面纵摇可能导致飞机起飞后撞上甲板,是舰面运动中最危险的因素。舰面横摇对飞机离舰后最大下沉量的影响相比纵摇为小,若无人机在甲板上布置的位置适当,则可以实现安全发射。  相似文献   

9.
舰面运动对弹射起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大海  苏彬 《飞行力学》1994,12(1):57-63
探讨舰面运动(舰面纵摇、横摇和沉浮运动)对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舰面纵摇可使飞机离舰后最大下沉量增大较多,是舰面运动中最危险的因素,通过适当选择顶置升降舵偏角、增大油门、增大航空母舰前进速度、减轻起飞质量和限制起飞时舰面最大纵摇角等方法可较大地抑制飞机下沉、舰面沉浮和横摇对飞机离舰后最大下沉量影响比纵摇为小。但横摇使飞机离舰前滑跑困难,离舰后产生横侧振荡,飞机出现较大的航向偏角  相似文献   

10.
舰载直升机系留载荷及全机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淑苓  田石麟  黄蓝 《航空学报》1989,10(10):489-494
 舰载直升机的系留问题是舰、机双系统联系的关键。与地面系留的不同在于舰载系留是基于运动着的基础。特别在高海情下,机体承受各个方向的过载,且载荷较大。这样,机体结构及系留索具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 运动着的基础、系留索具单向承载性以及起落架承载与变形的非线性关系构成了舰载系留的特点。本文针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处理。分别采用了“矩阵力法”及“矩阵位移法”进行系留索具的载荷和机体结构应力的计算,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垂直着陆中直升机旋翼动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才  吴靖  刘湘一  刘书岩 《航空学报》2018,39(6):221355-221355
提出了直升机垂直着陆撞击激起旋翼扰动的动力学模型,为预估粗暴着陆时起落架载荷和旋翼液压阻尼器轴向速度幅值给出了一种数值模拟方法。以弹性轴承旋翼直升机为例,对垂直着陆时直升机机体、起落架、旋翼桨叶及阻尼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着陆撞击引起机体和旋翼扰动的力学机理,可知在起落架触地后的第1个振荡周期中,各片桨叶将经历其不同的摆振幅值,并激起旋翼摆振后退型响应。着陆撞击引起桨叶的大扰动,将冲开阻尼器的定压安全活门,严重降低其等效阻尼。随机着陆时,起落架触地速度及过载系数、旋翼挥舞及摆振幅度和阻尼器速度峰值等动态参数由于着陆时机体的姿态角及角速度不同呈现很大的分散性,其分散性与着陆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多用途、智能化和强地形适应性是未来直升机发展的重要趋势。起落架是保障直升机起降安全的关键部件,由于传统起落架地形适应能力较差,针对直升机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如何实现平稳着陆的难题,利用仿生学设计理念设计一种腿式起落架系统。首先从腿式起落架设计需求出发,对起落架构型进行分析并完成腿部结构设计;然后基于设计的腿部机构,完成其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相应模型,以此作为腿式起落架运动控制的基础。最后在实验室完成腿式起落架的运动测试,证明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控制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性能的有限元仿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漳平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3,24(3):216-219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有限元模型,模拟硬着陆和坠毁过程,以考察起落架在坠毁事故发生时的吸能能力。有限元建模使用真实的几何模型,用一个虚拟的框架代替机身把起落架连接起来,全机质量折算为减缩质量并分布到该框上。缓冲器用弹簧—阻尼器单元替代,其参数由性能曲线给出。使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显式解法求解冲击问题。对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别以6.0m/ s 和10.2m/ s 的垂直速度撞击地面。坠毁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A technique is suggested for calculating the helicopter spatial motion and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a skid landing gear in the course of landing with regard for the second landing impact; geometric, material and design nonlinearity of undercarriage springs deform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在简述直升机抗坠毁原理的基础上,模拟直升机机体的等效质量与跪式起落架构成的组合系统在 6m/ s硬着陆垂直撞击地面时的塑性动力响应和能量吸收过程。所用的模型为 :1基于真实几何构型和材料特性的起落架 FEM动力学计算模型;2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为直升机抗坠毁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主起落架纵向抖振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陵  诸德培 《航空学报》1996,17(3):292-296
通过建立主起落架及各元件的力学计算模型,对其在纵向抖振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 ;给出了反映其动态特性的仿真曲线 ;讨论了主起落架支柱刚度等结构参数对主起落架纵向抖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系留状态下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无铰旋翼简化为当量铰刚性桨叶模型,假定机体是刚性体并受起落架和系留索的约束,系留索静态时松弛并只能承受拉力。采用数值仿真研究了系留对模型旋翼地面共振的影响,对初始扰动和旋翼转速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也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于无系留的模型旋翼来说,在任何转速下没有出现不稳定现象;地面系留时系统会呈现稳定响应、极限环以及大幅值振荡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大幅值振荡将使系留索、接头和支持结构承受破坏性动力载荷。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仿生的适于特殊地形的直升机起落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直升机起落架主要采用轮式起落架和滑撬式起落架,由于机动性和灵活性较差,导致直升机起降时对地面的平整度及坡角要求较高,在遇到某些特殊地形如乱石滩、斜坡坡度较大地带可能面临无法正常起降这一困难。本文受某些仿生无人机起落架设计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升机起落架的设计方法,此种起落架采用三立柱支撑结构,主体是三个位于机身底部的液压伸缩支撑杆,在直升机降落时杆端的传感器与主控配合来动态控制支撑杆的伸缩长度。此种起落架通过控制每根液压杆伸缩不同的长度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崎岖地形,使直升机在乱石滩及大坡度地面起降成为可能。经过设计举例及受力分析,得出本设计方法在工程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在直升机抗震性能的提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technique is proposed for calculating the stress strain state and power intensity of helicopter skid landing gear springs operating under conditions of dynamic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a physically and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deformation scheme. Using real helicopter structures, the sufficient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developed is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olution convergence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proposed under approximation of the material deformation diagram with stressed sp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